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儒家是如何吸取了道家的宇宙觀的?

2025-02-07 08:50:26 字數 4323 閱讀 1127

1樓:焉知吾非魚

吸收的都是皮毛而已。

2樓:網友

儒家真正從哲學高度建立起乙個比較完整的宇宙發生、發展模式,始於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儒家認為,這個宇宙,與道理的規定分開,還在有道路的執行。 人性在天,但通天,能合天。

3樓:愛唱的英侃

吸取了好多的宇宙觀,這也儒家讓有了更好的發展,而且也讓他們的思路更加的開拓了,主要是通過大家的一些說法來吸取的。

4樓:楊進min是小衫

主要是儒學的後續繼承者們,融會貫通了道生萬物和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 ,融入到了無極太極,陰陽五行,萬物化生當中。

道家思想傳播已久,它對中國文化有何影響?

5樓:乾萊資訊諮詢

在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其學說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認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道」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

道家思想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養生、宗教、書法、美術、體育、史學、商業、軍事等等影響極為深遠。

儒家的宇宙觀和道家宇宙觀的比較

6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的宇宙觀是「天人合一」的理想主義,只要人類要永恆自然發展的話,任何時候都有現實意義。儒家的宇宙觀,傳承並建立在《易經》

的宇宙觀思想基礎之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世間法」之法,道家。

則結合乙個更高的層次去談宇宙觀,道家正統思想以老子為鼻祖。從老子對宇宙觀的描述可知老子知其然,而未講完全其所以然。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好好品味「道可道非常道」(自己試下加減標點符號後的感覺),這一句話吧!我認為老子乃投凡之聖,已達小乘境界之人。我這裡不是說老子不可及大乘,而是老子依「道」而行罷了。

看今天下之文化,唯「儒釋道。

可力挽狂瀾,你把「道釋儒」按順序擺在數字中去,你自己去悟吧!「…1,0,+1……」之所以談這些「無聊」的話,也是為了更好地去理解道家老子的宇宙觀罷了。道家的宇宙觀,如果要真正理解還是要從「道」去領悟。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道有可道之道和不可道之道,皆常道也,名有可名之名和不可名之名皆常名也。老子的「道可道」是因為老子明白「道」是如何生成萬物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道」的生命軌跡是「道生之,得畜之,物行之,勢之」。

道」的偉大之處:「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猴王。

得一以為天下貞。這個「得」就是可道之處。那麼神秘的「道」的真實面目又是怎樣的呢?

或者說,宇宙的最深處、最本質、最原始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老子很謙虛,老子說這個東西也「可道」也「不可道」。那麼這個「不可道」的「道」又是什麼呢?

或者說,道生一,那麼又是什麼生這個道呢?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湛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老子絞盡腦子,廣袤的思索很想揪出這個真實的「道」來,無奈「心」及而「身」不能及,因為「吾之大患,為吾有身」。但老子在「道」的最後總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這個「無不為」又誰才能夠做得到呢?看來不可「道」中的「道」還是要慢慢去品味了!

道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7樓:牙牙的弟弟

影響如下:

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莊派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超過了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這種影響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許多近現代文學藝術大家,如魯迅、郭沫若、胡適、周作人、林語堂、廢名、施蟄存、沈從文、汪曾祺、範曾、阿城、韓少功、閻連科、高行健等,都曾受過道家深刻的影響,其作品中也有濃厚的道家意味,以至於有人將高行健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看作是「莊子的凱旋」。

綜合來看,道家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審美觀。

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所以追求自然美就成為了中國文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2、文學創作。

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來雕飾」;體現在繪畫藝術上,就是水墨畫簡淡含蓄形神兼備的風格。

3、建築藝術。

就是私家園林「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意境;體現在**藝術上,就是古琴「清和淡雅」的**品格。

同時道家主張無為自化,得意忘言,所以也使文藝形成了虛實相生的審美追求。同時,由於道家思想與盛世關係密切,所以有助於增加文學藝術的豪氣,而在衰世中道家思想是文人的**創傷的精神支柱,所以又造就了文學藝術曠達放逸的藝術風格。

另外,道家主張高下相隨正反相倚,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結構。中國建築,尤其是園林,總愛追求一種欲顯先抑,欲直而曲,欲放先收的曲折反覆之效果,**戲曲的故事程序也多是如此:先是由合到分,然後中間經過無數的曲折,最後又由分到合,以大團圓作為結局。

8樓:網友

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比起儒家更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為表象,「道」為實質,以致世人忽視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提供了創造力的泉源。至於道家文化在中國**、繪畫、文學、雕刻等各方面的影響,則是佔據絕對性的優勢主導地位,即使說中國藝術的表現即為道家藝術的表現亦不為過。

道家哲學也對中國政治活動提供了活絡的空間,使中國知識分子不會因太強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執著於官場的追逐與性命的投入,能更輕鬆地發現進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間的智慧。

9樓:劉長久

是無處不在。比如,中國的政治生態,幾千年都**集權、即歸一,就有道生。

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的道家文化內含。人、國家算命運,也是求命中的道、即真。人修道,也是為求真。

得道了,真就求到了。道家思想,還會作為中國三大主流文化之一,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大同世界,作為心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10樓:天都紫陌西

中肯地說,道家思想前承上古中運三代下啟秦漢,內有黃老本以老莊外開道教。

至於政治上,中國歷史非道即法,無論統治者如何披彩「儒」的外衣,那都是表象。

11樓:肇琰司馬新潔

道家哲學首先擺脫儒家社會哲學的進路,直接從天道執行的原理側面切入,開展了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道"的哲學。天道執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學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內涵,而得以提出乙個活潑自在的世界空間。透過對此一世界執行秩序之無定限、無執著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於儒家的社會哲學,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

基本上道家哲學並不否定儒家的社會理想,但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能有更尊重人類自主性的態度與存在定位。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認識原理,後者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來面對世界。

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效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修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

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一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道家思想還影響了宗教以及中醫的文化。

12樓:抱朴觀復

道家思想對我們漢族文化有著怎樣的影響?

可以看下這篇文章,寫的很好。

道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13樓:網友

道教講因果報應,導人從善。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留下很多的世間的智慧,如陰陽五行的至理推算,對中國醫學有很大貢獻。用在推算自然世界的自然也功不可沒。

道家思想傳播已久,它對中國文化有何影響?

14樓:陽和沙水

道家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歷來已久,而且非常深遠。道家文化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出現。從黃帝開始到老子,可以說道家的思想已經非常成熟了。

道德經為後世各個修真門派提供了丹道學的基礎。而當時的百家爭鳴也沒有離開過道這個概念。儒家思想的大學中庸,都提到了道的概念。

大學之道,中庸之道。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脈絡,他們都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圍繞著道的。

15樓:真誠無怨無悔

它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使修身養性、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中國文化如何影響世界,中國文化對世界影響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如何把經濟力量 政治力量轉化為文化力量,如何把對國際社會的經濟影響 政治影響轉化為文化影響。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這會對實現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起到助推作用。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以下...

中國文化是怎樣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軟實力是怎樣影響世界的

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如何把經濟力量 政治力量轉化為文化力量,如何把對國際社會的經濟影響 政治影響轉化為文化影響。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這會對實現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起到助推作用。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以下...

儒家理論對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有什麼影響,是積極方面的多,還是

在社會不平等的時代,儒家文化為保持社會的穩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這就形同幾大宗教的作用一樣。然而在自由平等觀念普及的時代,他的阻礙作用越來越明顯,如同 教曾經對科學發展所產生的阻礙一樣。現代化的觀念是民 主和科 學,在不動揺這些根本問題的前提下,儒家文化還會對社會有所助益。還是那句話,儒家文化更應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