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2025-02-10 20:35:13 字數 3262 閱讀 2909

1樓:網友

顯然是b。實際上,a與b是矛盾的,提高關稅勢必會減少進口。美國內戰前,美國北方擁有蓬勃的工業,為了賣自己的產品(包括本地市場和對外出口),需要減少進口商品來降低市場壓力,所以主張提高關稅;而南方擔心歐洲會通過增加農業產品關稅的方法報復美國,從而影響作為南方支柱的農業,所以主張降低關稅。

a既然是正確的,b勢必就是錯誤的。

c,南北雙方都是資本主義經濟並無問題,南方雖然是莊園農業,但是並非是封建時代的莊園模式,而是資本主義模式的莊園,即:以生產商品、賺取利潤為目的,以資本流動來推動生產的農業生產。

d,奴隸制度存廢問題毫無疑問是雙方的矛盾焦點,雖然在事實上,這一點或許不是雙方最大的矛盾點。

2樓:網友

錯誤的是b北方的工業興盛,鼓吹的是提高關稅,避免英國等外國製成品湧入美國,儘量要把這塊市場留給自己。

南方發達的是以棉花、菸草為主的種植業,工業製成品主要依賴進口,因此南方希望儘量降低關稅,採購更多的來自英國的廉價的工業製成品。

3樓:網友

我咋覺得是c,d應該是對的吧。北方要求解放奴隸, 南方反對。

4樓:宮本開心

呵呵,有沒有搞錯abcd都有了!很明顯d呀!

5樓:網友

d.雙方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存廢問題。

美國南北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

6樓:其初南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後北部資本主義經濟和南部種植園奴隸制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南北兩種經濟形式之間的鬥爭不可調和。關於美國南部種植園經濟以及北部資本主義經濟的對立於鬥爭問題,在學術界是乙個讓人長期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南北兩種經濟鬥爭的矛盾之間發展,構成了美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體的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美國南北部兩種經濟制度矛盾的由來。

美國獨立戰爭後,廢除了一切封建關係,然而,南部的種植園奴隸制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而且由憲法所確認。結果,北部的資本主義工業和農業發展起來,南部的奴隸制種植園也進一步發展和擴大,在美國形成了南部和北部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結構,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矛盾和利益衝突。

1)關稅問題的分歧。19世紀上半葉,隨著美國的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充套件到太平洋沿岸,美利堅民族日益壯大。一方面北方資本主義在產業革命的推動下獲得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在美國領土的擴張的程序中也迅速膨脹。

北方工業的迅速崛起,使得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的問題變得迫切,由於剛剛起步的美國工業缺乏國際競爭力,國內的南部市場則成為其最佳選擇。美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不得不面對英國價廉質優商品的威脅,因此,保護性的關稅政策被提上日程。(1791年,漢公尺爾頓:

關於製造業的報告》)

美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部製造業主要求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提高關稅稅率以遏制外國商品的競爭;南部片面發展棉花種植業,要求自由地向英國銷售棉花,併購買英國廉價的工業品,因而反對高關稅。聯邦**在1824年、1828年和1832年通過的幾個保護關稅條例,一直受到南部的反對。1833年,南部曾迫使聯邦**陸續降低了進口稅率。

2)關於土地、市場以及勞動力。

7樓:網友

堪薩斯內戰——南北戰爭的預演:

堪薩斯內戰堪薩斯內戰。

美國史上蓄奴論者和反對蓄奴論者之間為爭奪對堪薩斯州的控制權而進行的一場小規模內戰(1854~1859)19世紀以後,美國領土迅速擴張,在密蘇里河以西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地區,前往墾殖的人日益增多,要求建立新州。該地區在北緯36°30′以北,按密蘇里妥協案(1820)規定,應以自由州加入聯邦,但奴隸主憑藉在**和參議院中的優勢,力圖在這一地區擴大種植園、畜牧業,主張實行奴隸制。

1854年1月23日,由參議院領地委員會主席、民主黨黨魁道格拉斯向參議院提交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宣佈密蘇里妥協案和1850年妥協案作廢;奴隸制的實施不應受任何地域限制;新開發地區實行何種制度,應留給當地居民或其代表決定,即所謂「平民主權原則」。

這一法案,引起全國長達4個月之久的爭論,但在參議院和眾議院中均獲得通過該法案規定,堪薩斯準州延伸至北緯40°以南(堪薩斯與科羅拉多大部),內布拉斯加準州包括密蘇里河以西北緯40°與加拿大之間的地區。奴隸制的擴充套件從此不再受地域限制,不斷推向北部,加速了資產階級內部的分化,反對該法案的人於1854年7月組成美國共和黨。資本主義和奴隸制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釀成了堪薩斯內戰。

為什麼說美國南北方兩種經濟制度的差異和矛盾是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8樓:

南北經濟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北方注重工業而南方注重農業。北方有著大量對自由工人的需求,南方經濟主要由黑奴支撐,而奴隸制則是南方農場主立身之根本。經濟制度差異導致的矛盾有:

1 經濟矛盾。

關稅問題曾引發南北關係的緊張。1828的「關稅惡法」(tariff of abominations),此法因為有可能造成南方棉花種植業的損失而令南方州十分憤慨。最後在1832年獲得解決。

內戰爆發前的十九世紀初,北方工業發展迅速,對工人的需求增加,而南方的奴隸制導致人均勞動效率低,投入產出值低,人均創造財富能力縮水,因此北方對南方蓄奴制不滿,開明派重提取消奴隸制。

2 新建州的歸屬問題。

原本南北方在議會影響力和蓄奴州 放奴州(即自由州)數目上都能達到均勢,但南方提倡的西進運動導致新領土增加(通過購買,戰爭等手段),而關於這些新加入聯邦的州的歸屬就成了問題。新州的問題幾經妥協,終於在1858年走到了盡頭。

3 道德問題:奴隸制。

奴隸制的爭論自建國之初就不曾停息。而在十九世紀這一議題又重新在北方提出。支援解放奴隸的激進派越來越多,行動也愈加激烈,包括對南方黑人的宣傳,在北方奔走呼籲,支援奴隸的逃亡和反叛。

而南方的反應(法律和行動,包括幾次事件)又使北方人更加憤慨。於是這漸漸成為了南北間的最嚴重分歧。

以上所有矛盾都有乙個總的原因:經濟制度差異。由此引發了政治,甚至道德方面的問題。

美國南方和北方各州在經濟發展的矛盾焦點是什麼

9樓:月下戀人

1 因為南部種植園制度佔用了大量的勞動力,並且需要更多的黑人奴隸來擴大種植園的規模,而北部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要發展資本主義就需要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所以嚴重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2 在西部土地的處理問題上,也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奴隸主想要將西部土地用於種植園,將在新增土地甚至全國全部變為蓄奴州,而北部則需要西部廣大的國內市場,來發展資本主義,也產生了矛盾。

3 北方需要南方**充足的工業原料,北方也需要南方廣闊的產品市場,來銷售北方生產的工業品,而對於南方來說,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他們更願意把棉花等工業原料銷往國外,更願意購買便宜的英國商品。

兩種說法我都同意這句話對嗎,兩種的說法都不錯。這句話有沒有語病?

兩種說法我都同意,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只能同意一個方法,所以說擇一經程度上這是不完全對的 兩種說法我都同意,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一個人可以同時認同兩個不同的觀點。我認為這句話肯定是不對的,因為這兩種說法你都同意的話,說明你對這兩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也只對一種說法同意。這句...

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子的物質是混合物。對嗎?為什麼

不對!區別混合物和純淨物 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區別 和元素的種類沒有直接的關係 只含有一種物質的是純淨物 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是混合物。例如 水是純淨物 因為只有水一種物質 常見的還有氧氣 紅磷 硫 氮氣 二氧化碳等等。空氣是混合物 因為空氣中含有氧氣 氮氣 二氧化碳等多種物質 常見的還有溶液 溶液...

古代希臘和古代中國這兩種不同的政治制度產生了什麼共同的影響

共同影響 都推進了當時的歷史進步。古希臘的民主製為後世民主政治開創了 回先河,也推進了歐洲歷答史的程序。古代中國實行封建君主 雖然它具有濃厚的神化王權的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於社會進步的。當時的中國社會很落後,遇到災害基本就無抵抗能力。但是正是由於 集權,才能調撥全國的人力物力去戰勝困難 都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