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經常出現,大豆菌核病怎麼防治?

2025-02-12 19:15:10 字數 5580 閱讀 1935

1樓:太巧的寶寶梓璇

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成株大豆,莖稈變褐枯死,其典型症狀莖部發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後變黑色成為菌核,病株枯死後呈灰白色,莖中空皮層往往成麻絲狀,病株外部的菌核頗易脫落 豆株莖上形成的菌核呈圓柱形、鼠糞狀或不規則形,以落在土壤裡和混在種子間的菌核越冬,越冬後的菌核,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成為田間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通過風、氣流飛散傳播浸染大豆植株。 選用耐病品種。

選用株型緊湊,尖葉或葉片上舉,通風透光效能好的耐病品種。從無病留種田留種或清除混雜於種子間的菌核。<>

化學防治措施。病害發生後,結合氣候條件,加強病情調查,及時藥劑防治是生產上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菌核病病菌子囊盤發生期與大豆開花期的重疊盛期是菌核病的防治適期。

噴施50%速克或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200倍液;可噴施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用藥量600kg/hm2。研究試驗表明,農利靈和速克靈防效最好,分別為和最佳噴藥時期為大豆開花接莢期。兩次噴藥效果明顯高於一次噴藥,兩種藥劑混用(農利靈+速克靈)防效明顯高於一種藥劑單用,撲海因和甲基託布津還有增產作用。

除此之外,有的藥劑可以減輕病害發生,但卻不一定提高大豆產量。<>

加強田間管理。對發病的地塊進行深耕,將菌核深埋在土壤中,抑制菌核萌發,減少侵染**;派水不良的地塊,應平整土地及時派水,降低大豆田間溼度;在封壟前即使中耕培土,破壞萌發的子囊盤;適當地控制氮肥量,增施鉀肥。病田收穫後,應將病殘體收集燒燬,消滅菌源。

輪作倒茬。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最基本的措施是合理輪作。大豆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倒茬<>

2樓:教育知識之家

清除病殘體針對田間掉落的葉片、莖杆或是豆莢等病殘體,要及時的清理出田外,可以有效破壞病菌的生存空間,減少病菌的數量。但注意清除工作最好等到大豆收穫後進行。

3樓:水瓶問問額

要選擇抗病的品種,平時採用輪作的方式這樣的話就能讓病菌不容易積累,收穫後還要對土地進行深翻,讓殘留的根莖徹底清除,防止下一茬地大豆遇到病菌繁殖。還可以通過噴灑專業的藥劑來進行防治。

大豆菌核病在大豆苗期時就有可能發病,大豆菌核病該怎麼防治?

4樓:太巧的寶寶梓璇

大豆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於禽畜飼料。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成株大豆,莖稈變褐枯死,其典型症狀莖部發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後變黑色成為菌核,病株枯死後呈灰白色,莖中空皮層往往成麻絲狀,病株外部的菌核頗易脫落。 苗期染病莖基部褐變,呈水漬狀,溼度大時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後病部幹縮呈黃褐色枯死,幼苗倒伏、死亡。

成株期症狀成株期染病主要侵染大豆莖部,田間植株上部葉片變褐枯死。豆莢染病呈現水浸狀不規則病斑,莢內外均可形成較莖內菌核稍小的菌核,可使莢內種子腐爛、幹皺、無光澤,嚴重時導致莢內不能結粒<>

1、農業措施:

1)種子播種要過篩,精選種子,清除混雜在種子間的菌核。

2)發病嚴重的地塊,實行秋季深翻,將落入田間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層,使病株殘體腐爛死亡。

3)輪作。實行與非寄主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不要大豆連作或與向日葵、油菜、雜豆、麻類進行輪作和鄰作,應與如麥類、穀子、玉公尺等採取。

4)選擇優良、早熟、抗病的品種。<>

藥劑防治:目前沒有針對大豆霜黴病的防治藥劑進行登記,但在田間霜黴病發病初期,可參考選用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900~1000倍液等藥劑,每隔一週進行輪換均勻噴施1次,防治2次即可非常有效<>

5樓:行樂先生

一定要及時的清理已經患病的植株,以免再造成感染。在播種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抗病的品種,一定要進行排水土地一定要輪作 。

6樓:周**強強

首先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選用土壤比較肥沃的土地。在施肥的過程中一定要選用農家肥,不要使用外邊買的肥料。要經常給植物多澆水,也要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如果出現了小蟲子的情況,那麼一定要及時噴灑除蟲劑。

大豆的菌核病會導致大豆出現什麼症狀?該怎麼去治呢?

7樓:塔羅還得是我

引言:農業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的日常吃飯離不開農業的發展,大豆是在中國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但是中國的大豆量遠不夠,人均所需,還有很多的大豆需要從國外進口。

我們需要提公升大豆產量,解決大豆菌核病的現狀。下面和一起來看一看,大豆的菌合併會導致大豆出現什麼症狀?該如何去治?

一、生病症狀。

大豆菌核病是一種常見的病理,患有菌核病的大豆的根莖是黑死狀,上面還會有棉絮狀和顆粒狀的物質,在大豆植株病死後,會呈現出灰白色,外部的菌核容易脫落。大豆患菌核病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會影響到旁邊優質的大豆植株也發生病死現象,嚴重情況下會影響大豆的產量,發生當季大豆產量下降的情況,有效制止大豆菌核病的發生,提高大豆產量。<>

二、防治措施。

在對大豆菌核病的處理上面,我們可以採用農業防治措施。在種植大豆之前選擇優質的種子,對種子進行晾曬,消除種子核裡面的菌核。如果發現菌核病病死嚴重的區域,需要在下一季度耕種前進行深耕,將落入地表以下菌核病的大豆種子進行剷除。

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大豆進行雜交,選擇優良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可以農業耕地進行輪作,一年種大豆,一年還可以進行牧草養殖。<>

三、噴灑農藥。

大部分的菌核病是可以靠農藥進行殺死的,需要對農藥進行兌水稀釋。除去大豆裡面的菌核病,還可以去除稻田間的農草,防止大豆養分不足,當地大豆產量下降。噴灑農藥會對大豆植株表面進行農藥殘留,這也是噴灑農藥的一大弊端,農藥會通過大豆進入人身體內,所以在食用大豆之前要對大豆進行多次清理和沖洗,保護身體健康。

8樓:春季的風啊

它的葉子會枯萎,然後出現不同的小斑點,葉子很容易腐爛。應該在種植的時候就先給土壤噴上一些農藥,弄好之後再蓋上一些農藥,根據它的生長週期在繼續噴農藥。

9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會讓大豆的根莖大批量的死亡,而且也會在根莖上發現一些白色的絮狀物,嚴重影響大豆的產量,可以施加一些農藥,而且也可以提前進行預防,提前將有問題的植株處理掉。

10樓:雙魚愛仕達

大豆的根部會發黑,而且葉子也會出現捲曲的現象,葉子會枯萎會掉落。具體的**方法就是一定要選擇抗病的優良品種,然後就是要多澆水,多通風,而且一定要注意防蟲害,及時的噴灑農藥。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大豆菌核病危害是什麼?

11樓:雨似清前吹鳥

大豆菌核病可以在發病初期用藥物**,敏檔用多菌靈或速克靈來噴灑大豆的,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大豆莖,在田間激拿模,植物上部葉片的褐變和枯萎是最明顯的。病株莖部褐斑上出現白色棉花絮狀菌絲和白色顆粒狀菌絲。一旦發病,將影響營養物質的水分運輸和糧食的發育。

大豆菌核病的病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種子、病殘體中越多,等到第二年溫度、環境適宜後開始危害,成為侵染源。菌核病明緩主要以入侵莖稈為主,感染後,初期莖稈合併病變,後期莖稈枯死,莖稈掰開,內可見黑色老鼠屎樣菌核。菌核土壤生存期長達兩年,一般在天氣溼度較大雨水多發時節發病較重。

葉片發病初為水漬狀,漸長白色毛狀物,溼度大時在莖的病組織中腔生鼠糞狀黑色菌核,病部白色菌絲生長旺盛時也長黑色菌核。蔓生菜豆從地表莖基處發病,致莖蔓萎蔫枯死。種子選擇,在選擇大豆種子的時候,一定選擇一些優良的種子,避免那些乾癟的,還有壞的,否則,種下去會影響豆苗的成活率。

如果成活率低,那就直接影響了大豆的產量。

大豆要獲得高產,應加強肥水工作,施足基肥與種肥,在大豆出苗後及時追施苗期,並在分枝期和開花期、結莢期及時追施氮、磷肥料,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科學施肥,有利於大豆高產。用藥量:5%普施特水劑,每公頃用量公斤;48%廣滅靈乳油,每公頃用量公斤。

普施特、豆磺隆、廣滅靈都可以在土壤中保留較長時間,要特別注意對後茬作物的藥害。不能選土壤大肥的地塊種植,豆苗生長期可以灑草木灰以防害蟲和兔子吃苗。中期有病蟲害還需噴灑農藥剎蟲劑來防治。

12樓:行樂先生

對大豆的葉襲轎子,莖杆 豆莢 有蘆禪局著非常嚴重的危害,會使得大豆的植株出現死亡的陪讓情況,影響產量,影響大豆的質量。

13樓:夏見冬

感染大豆菌核病後,會造成大豆秧苗枯萎,根莖腐爛,直至大飢枝圓豆秧苗死亡,這搭帆種病菌是一種真菌性的病菌,危害很大因此要注意防治爛塌。

14樓:雙魚愛仕達

容易導致苗發生枯萎,葉腐,莢腐 的症狀,而且也可以感染疾病,從而導致大豆死亡。

15樓:情感週末

能夠使大豆低產減少了農民的收入,就是它的危害,所以一定要防治。

16樓:樂樂在此呢

減少大豆的產昌拆量,同時讓大豆出現枯萎,而且腐耐輪棗爛現象比較多,同時也會造成葉子枯萎腐爛的症狀,危桐碰害比較嚴重。

17樓:pan小

大豆菌核病是由核盤菌引起的、發生在大豆的病害裂笑察。該病主要出現於大豆的苗期、花期及花莢期,主要公升核危害大豆葉片、豆莢及莖杆。大豆苗期感病,植株莖部會肆茄出現水漬狀或者棉絮狀的菌絲;大豆花期感染菌核病會出現植株枯萎、莖葉腐爛現象,後期大豆全株會乾枯萎縮而死。

18樓:教育知識之家

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成株大豆,莖稈變褐枯畢旁指死,手配其典型症狀莖部發生褐色啟神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狀物,後變黑色成為菌核,病株枯死後呈灰白色,莖中空皮層往往成麻絲狀,病株外部的菌核頗易脫落。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大豆菌核病危害有哪些?

19樓:美露伊

大豆硬菌病的病菌,以硬菌的形式存在於土壤、種子中,越病越殘,直到第二年溫度、環境適宜後開始危害,成為傳染源。種子。種子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當種子攜帶病菌時,等播種後,從出現開始即可能危害,此外,種子還可以成為跨區域傳播的途徑,發生硬菌腐爛的種植區,種植含有硬菌病病原體的大豆種子,當地也開始出現硬菌,然後**殲指。

<>土壤。細菌會在土壤中存活過冬,特別是在發生硬菌病的地塊。田間的細菌數量會隨著病害的嚴重程度而增加。

在第二年,當生活環境適宜時,細菌將成為感染源,開始在田間大面積危害。大豆硬菌病主要危害豆莢和豆橙。主要危害地上部分,苗期、成株均可發病,花期受害較重,造成枯苗、葉腐、莖腐、莢腐等病害。

在苗期,被感染的莖基部呈褐色,有水漬。溼度大時,白色的棉花菌絲體生長。

受感染的莖幹乾燥枯萎,表皮撕裂。葉片感染從植株下部開始,第一片葉子表面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然後擴散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周圍暗褐色,外面有黃暈;溼度大時,產生白色菌絲體,葉片腐爛脫落。莖部感染從主莖下部分離動力開始,病部進水後,褪色為淺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狀不規則,常圍繞莖部氏滲配向上、向下擴充套件,致病部分上方枯死或倒伏。

溼度大時,在菌絲處形成黑色硬菌。病莖的髓部變空,硬菌被填充。莢果感染不規則水浸狀病斑後,莢果外部能形成比莖內硬菌更小的硬菌,更不能結實。

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喊局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高中課本中經常出現凡士林

密封的作用。經常需要倒扣一些玻璃罩子之類的容器。塗抹凡士林 就可以密封和平臺之間的空隙。生物裡面的實驗設計題也經常涉及。還有潤滑的作用。比如酸式滴定管的旋鈕。就有用上凡士林。高中數學常見的通項公式 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a n a n d,其中d是公差 等比數列通項公式 a n a q n 其中q是公比...

經常出現這個提示怎麼辦

從其他電腦裡複製msvcr80.dll,把這個檔案複製到優盤裡,再複製到你的電腦上c windows system32裡即可。fat32 f ntfs n 好,儲存關閉,這個改完了,準備下一個。3 開啟scripts 2052,這裡就一個檔案,ue開啟它,找到138行 var batl wizard...

最近電腦經常出現錯誤提示框

記憶體鬆了,開機插緊一下。 有毒,安全模式殺一下。 軟體衝突,最近安裝了什麼新的軟體。點 開始 執行 輸入cmd 回車在命令提示符下輸入for in windir system dll do s 這個命令老兄你慢慢輸 輸入正確的話會看到飛快地滾屏 否則 否則失敗就是沒這效果。回車後慢慢等 需要點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