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乙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就是詩人張繼在國家遭受戰爭、自己趕考落榜,處於痛苦、彷徨、憂愁和無奈之時,借景抒情之作。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借月抒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抬頭看見天上的明月, 低下頭思念故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明月美景何時有,手捧 酒杯問青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春風又吹綠了江 南岸,我何時能 在明月照耀下回 到故鄉。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 連著海水,海 上的明月與潮 水一同起落。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樓:匿名使用者
春、夏、秋、冬。
雨、霧、雲、煙。
風、花、雪、月。
江、樓、山、海。
字、畫、棋、弦。
魚、蝶、橋、園。
3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的《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雖然也抒寫羈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於傳統的抒寫離愁別恨的小令,詞作上片寫景,雖抒寫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寫的秋景闊遠綺麗,毫無衰颯情味。下片抒情,抒發了自己的羈旅愁緒、黯然悽愴的思鄉情懷。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於麗景與柔情的統一,更準確地說,是闊遠之境、綺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描寫的景色卻闊遠而綺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整個來說,這首詞的用語與手法雖與一般的詞類似,意境情調卻近於傳統的詩。這說明,抒寫離情別恨的小詞是可以寫得境界闊遠,不侷限於閨閣庭院。
借景抒情的詩句
4樓:教育先鋒能手
借景抒情的詩:《子夜秋歌》、《秋夜曲》、《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宿建德江》、《秋夕》。
1、《子夜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2、《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雨水乎叢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4、《宿雀旁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歲歲櫻。
5、《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借景抒情的詩詞關於借景抒情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宿建德江 作者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 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 愁 字,然野曠江清,秋色 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 自然...
詩詞鑑賞中融情於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三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情景交融指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 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文學理論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融情於景 情景交融都是寫作手法.兩者意思相近.後者程度較前者稍深些許.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 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更為緊密.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與融情於景的區別是什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有什麼區別啊
借景抒情 與 觸景生情 的區別 1 意思的不同 1 借景抒情 是指作者帶著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2 寓情於景 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發到景物裡。2 用法的不同 1 借景抒情 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 情 不見 景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