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辰跟現在有什麼關聯 古時一刻是多少

2025-02-16 20:30:12 字數 2551 閱讀 9482

1樓:網友

現在中國採用的是西方的計時方法和時辰沒有關係;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子 (下午 11 時正至上午 1 時正) 鼠醜 (上午 1 時正至上午 3 時正) 牛寅 (上午 3 時正至上午 5 時正) 虎卯 (上午 5 時正至上午 7 時正 )兔辰 (上午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龍巳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

午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 馬。

未 (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 羊申 (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猴酉 (下午 5 時正至下午 7 時正) 雞戌 (下午 7 時正至下午 9 時正 ) 狗亥 (下午 9 時正至下午 11 時正) 豬刻制。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

一刻約15分鐘。

2樓:網友

無任何關聯,中西方計時方式不同,以前乙個時辰是現在兩個小時,一刻是現在15分鐘。

3樓:康爾陽

現在中國採用的是西方的計時方法和古代時辰沒有關聯,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我們現在採用西方計時方法一晝夜為二十四小時,所以古時的一刻約現在十五分鐘。 ;

古代的時辰代表著什麼

4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古代的時辰代表著不同的時間區間。十二個時辰分別為「子時、丑時、寅時、卯頌譁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子時代表夜半。

丑時:凌晨1點至3點等。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1、子時:23點至凌晨1點。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乙個櫻蔽時辰。

2、丑時:凌晨1點至3點。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3、寅時:凌晨3點至5點。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4、卯時:凌晨5點至7點。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公升的那段時間。

5、辰時野頌行:上午7點至9點。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6、巳時:上午9點至11點。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7、午時:中午11點至13點。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未時:下午13點至15點。

古代的時辰是指什麼?

5樓:小高畫質呀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每一時刻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這十二時辰與現今計時法的關係是:子時--23點至1點,丑時--1點至3點,寅時--3點至5點,依此類推,亥時是現實中的21點至23點。

智取生辰綱》中有說到:「楊志卻要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時」,古時報時時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時。辰時就是上午的7點至9點鐘;申時是下午的3點至5點(15時至17時)。

用於曆法紀元:

干支主要用於曆法紀元。原始干支即「攝提」,又名「太歲」。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寅曰鋒悔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

語出《爾雅·釋天》)。

這套歲紀攝提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譽基辯名等各方慶缺面(北宋時編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資治通鑑》就以這套干支術語紀元)。

在傳承發展中後世把這套攝提紀術語簡化為乙個字的干支名。歲紀攝提(原始干支名)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等著作中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

古代的時辰是怎麼劃分的 古代一刻是多長時間

6樓:剛陽文化

古代人跟現代的計時方式是不同的,因為古代沒有現代計時這麼準確的鐘表雹枯。那古代的時辰是怎麼劃分的?看古裝電視劇集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古代人喜歡用幾時幾刻,甚至是幾更天來計時,那古代的一刻相當於現代的多久?

我們現代人的一天是24個小時,但是古代不同,古代人一天十二個時辰,也就是說古代的乙個時辰相當於我們現代的兩個小時。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跟十二生肖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且古代勞動人民也按照十二生肖中的子醜寅卯給一天十二個時辰都作了編碼。比如說從23點到凌晨1點之前這兩個小時是子時,子時對應的是十二生肖中的鼠跟五行當中的水;。再往後以此類推。

不知道大家看電視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古代人入了夜之後都喜歡以更為單位來計算時間,一更天指的是晚上七點到念盯九點這個時段,而最常見的三更天指的是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這三個小時,一般過了五更天之後天就亮了。

古代的乙個時辰代表現在的兩個小時,而乙個時辰總共有四刻,所以古代的一刻相當於現在的半個小時左右。

由於古代並沒有比較精準的計時方法,所以除了時辰,幾更天這樣的計時方法之外,古代人還習慣用一盞茶或者是一炷香的功夫來計算時間。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一盞茶的功夫應該很短,但實際上古代人喝茶,都講究的是要慢慢的品味的,所以一盞茶的功夫也不至於轉眼即逝。

在古源高洞代,寺廟也是隨處可見的建築。古代老百姓經常會去寺廟裡燒香拜佛,一炷香燃燒完的這個過程,也會被古代人用來表達時間。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利瑪竇來中國傳教,才將鐘錶帶入中國。

在古代,一天有哪些時辰,分別都是現在什麼時間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

古代的時辰分別叫什麼,等於現在的什麼時間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

古代的時間演算法和現在有什麼區別古代的時間是怎麼算的?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