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雨亦瀟瀟
一,學習文言實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澱,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一些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中極少一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麼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麼困難。
但另外有一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詞義的擴大。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乙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2),詞義的縮小。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範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3),詞義的轉移。
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遊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
如果你稱呼乙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麼,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
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以上四種情況,是古今詞義變化的主要型別。
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絡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樓:網友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多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掌握好課本里的文章,課本的註釋多看(特別市考試前),重要的實詞與虛詞要掌握。語言這東西很難考試前突擊的,平時再多看點課外文言文作品,真正的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而不只是為了應試。如果能培養起閱讀古籍的興趣。
要學習和掌握一詞多義。一詞多義是指乙個詞有幾個意思。一詞多義在古漢語裡是很普遍的現象。
同乙個詞的意義之間,關係有很密切的;也有不密切的;甚至有很疏遠的。因此,乙個詞的意義,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裡才能確定。
最快的方法就是借幾本初高中的語文書,看裡面的古文,一定要小朋友用過有詳細註釋的,然後背幾篇,記住裡面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常見字的意思以及特殊句式和語法。這樣基本上只要不是太難的古文大意基本能看懂了。自己平時看古文,不是考試也不是搞研究沒必要每個字都吃透。
與在古文中的意思 與在古文中的含義
3樓:剛陽文化
1、讀音:yǔ
1)動》給予。
鴻門宴》:「則與一生彘肩。」
2)動》結交;交好。
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3)名》朋友;同類者。
原毀》:「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4)動》通「舉」。整個;都。
涉江》:「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5)連》和。
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
6)介》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方,相當於「跟」、「同」等。
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7)介》介紹比較物件,相當於「跟……相比」。
柳毅傳》:「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
8)介》為;替。
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
2、讀音:yù
1)動》贊同。
中山狼傳》:「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2)動》參與;參加。
餚之戰》:「蹇叔之子與師。」
3、讀音:yú
助》表示疑問、反詰或感嘆,相當於「嗎」、「吧」、「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歟」。
齊桓晉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古文中的夢可以用什麼字代替在古文中在古文中一般用什麼字來代替藍
所謂夢,就是睡眠時身體內外各種刺激或殘留在大腦裡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動 夢 是漢語最基本的名詞之一,筆劃 11 部 首木 結構 上下結構 繁體 夢 五行 木 筆順 橫 豎 撇 點 橫 豎 撇 捺 撇 橫撇 橫鉤 點 釋義睡眠時身體內外各種刺激或殘留在大腦裡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動 做 幻。鄉。魘。...
文言文中的,何如,怎麼理解,古文中 何如 什麼意思?
1 如何,怎麼樣。用於詢問。左傳 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問於趙孟曰 範武子之德何如?新唐書 哥舒翰傳 祿山見翰責曰 汝常易我,今何如?東周列國志 第六回 桓王素不喜鄭,又想起侵奪麥禾之事,怒氣勃勃。謂莊公曰 卿國今歲收成何如?魯迅 書信集 致鄭振鐸 先生如南來,就印陳老蓮畫集何如?2 如何,怎麼樣。又指...
古文中的「然則」是什麼意思,古文中 「可以」,「然則」什麼意思
可以 在文言文中一般是兩個詞,可 是 可以 以 是 用 憑藉 的意思,根據不同語境,可解釋為 可以用 可以憑藉 然則 然 是 這樣 則 是 那麼 根據不同語境,可解釋為 雖然這樣,那麼 或 即使這樣,那麼 文言文中片語代表意思的非常少,一般都是一字一義,有些已經和在一起組成現代片語的一定要注意把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