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1.答案:c.容易透光 ,因為:薄了光線才能透過去。
2.答案: 暗 因為:放大倍數越大,透光量越少。
3.答案:a.細胞壁 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4.答案: c.細胞核 因為: 這是使細胞核著色的染料。
先你的問題,再糾正你的題目。
4.是亞甲基藍,不是亞甲基。
2樓:糖果莎紗
1.答案:c ,因為這樣細胞的結構才能看得更清楚。
2.答案;暗,因為放大倍數變大了,自然視野範圍小了,就是把東西拿得更近了,所以看到的細胞數量變小了,倍數大了,光線就暗了。
3.答案:a,因為細胞壁,葉綠體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4。答案:c,因為亞甲基藍可以結合核酸,使細胞核呈藍色。
吃了生理鹽水不要緊的。
補充:我也是初一的,呵呵。這可是我用自己的知識做的)
3樓:網友
1.答案:c 因為:薄了光線才能透過去。
2.答案:暗 因為:放大倍數越大,透光量越少。
3.答案:b 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4.答案:c 因為這是使細胞核著色的染料。
4樓:網友
c 只有透光才能看清。
暗 放大倍數越大,透光量越少。
a 並不是所有的植株部分都有葉綠體。
c 這是使細胞核著色的染料。
葉綠體只在含綠色的植物體內,根……沒有。
5樓:智慧x結晶
2.暗 don』t know
要看生理鹽水的性質,生理鹽水是哪的,實驗室還是家裡的,實驗室是汙染過的,不能和,家裡自制的就沒事。
給我一些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二章1~4節試題及答案,或者難點的講解,特別是顯微鏡
6樓:太極拳田
章 觀察生物。
第一節 生物與非生物(1)
一、填空題。
7樓:問題大的孩子
我們七年級的時候只考了用顯微鏡觀察東西的一些步驟,還有一些顯微鏡的部件名稱,記住書本上的就基本ok了。
物理,顯微鏡是初中自然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請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問題:
8樓:80後的靜寄
1.逆時針(像是倒像,實際上不僅僅是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了,但是轉動的方向不會變化。比如物體的左側為a點,上方為b點,等轉動的四分之一週後a轉到下方,b轉到左側;而像原來是右側為a`,下方為b`,根據倒像,轉完後a`在上方,b`在右側,因此是逆時針。
自己畫一下就能看明白了)
2.沒有圖,就只能說了,乙圖的位置偏向哪,你就把玻片往反方向移動。比如乙圖位置向上了,你就把玻片往下移動。
3.第一種,讓環境更亮些,比如開燈,移動太陽光下等。第二種將反光鏡翻轉為凹面鏡。
4.少5.不太確定,是不是做玻片的時候物體的右側有氣泡混入啊。
9樓:long在飛
(1)順時針(3)將光圈調大、上移 (4)少。
初中生物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10樓:關楓太史又藍
1、顯微鏡的主要部件是——目鏡和物鏡。
2、取顯微鏡的正確方法是——右手握鏡臂,左手託鏡座。
3、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調節光亮度。
4、光線強時應減弱光的亮度,調節方法是:
光線強時:光圈選擇——小光圈。
反光鏡選擇——平面鏡。
光線弱時:光圈選擇——大光圈。
反光鏡選擇——凹面鏡。
5、顯微鏡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目鏡×物鏡。
如:目鏡標有10×,物鏡標有15×,則放大的倍數為150倍。
6、顯微鏡上能調節鏡筒幅度的是——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粗準焦螺旋的調節幅度——大。
細準焦螺旋的調節幅度——小。
7、顯微鏡功能與結構。
安放物鏡的結構——轉換器。
反射光線的結構——反光鏡。
固定標本的結構——壓片夾。
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遮光器(光圈)
放置玻片標本的結構——載物臺。
調節鏡筒公升降的結構——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8、鏡頭上的汙物用什麼擦拭——擦鏡紙。
鏡身上的汙物用什麼擦拭——紗布。
9、物像在視野的右上方,要移到視野**,玻片標本應向什麼方向移動——右上方。
原理:顯微鏡成的像是虛像。
規律:看到偏什麼方向,要移到**,就往什麼方向移動。
10、顯微鏡對光時,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
11、玻片標本上的字母「d」,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字母「p」。
12、使用顯微鏡時,是先用低倍鏡,還是先用高倍鏡——先用低倍鏡,後用高倍鏡。
13、使用顯微鏡時,是先用粗準焦螺旋還是先用細準焦螺旋——先粗後細。
14、顯微鏡觀察中的材料應滿足的條件——薄而透明的材料。
15、低倍鏡觀察後,再用高倍鏡觀察,看到的細胞特點是——細胞體積更大,數目小,視野暗。
11樓:斯夏侯之
顯微鏡的結構圖和作用。
生物題,關於顯微鏡的
12樓:蓬仁貝緞
長的是40倍的。
物鏡越長,離樣品就越近,也就是說焦距就越小,放大倍數越高。
所以高倍鏡比低倍鏡鏡筒長。
有的高階一些的顯微鏡有4個物鏡,4倍、10倍、40倍、100倍,可以看到鏡筒是越來越長的~
放大倍數的話,還要看你。
目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目鏡倍數乘物鏡倍數,如目鏡為10倍,物鏡為40倍,則放大倍數為40×10=400倍。
諾貝爾團隊·魚。
初中生物關於顯微鏡實驗的一道題,很急!
13樓:harry瑾
選b。解析:因為用顯微鏡觀察不經染色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液泡為無色透明的,細胞壁和細胞核擁有自己的顏色,所以要將反光鏡由平面鏡轉成凹面鏡,以增強亮度,染色以加深色澤。
14樓:網友
因為液泡是透明的,所以染色一定是種好方法,因此一定選5,然後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光線過強會影響觀察,所以要減少光強,所以可選,根據答案組合,選d
15樓:我愛山佳
選c 未經染色的液泡反光導致看不清 所以要減少通光量 使視野變暗。
顯微鏡是初中生物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請回答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操作問題:(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
16樓:網友
(1)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後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回反、左右相反,因此,顯微答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轉動,旋轉180度後還是逆時針方向,因此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逆時針.
2)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在甲圖中物像位於視野**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應該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動移到視野**.從圖甲到圖乙,圖象變大,所以應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3)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如果在較弱的光線條件下,為提高顯微鏡視野內亮度,故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所觀察到的範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細胞體積就越大;反之,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所觀察到的範圍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多,細胞體積就越小.
故答案為:(1)逆時針。
2)左下。3)大光圈;凹面鏡。
4)少。
顯微鏡是初中自然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請回答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問題:(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物
17樓:今生呢偃
(1)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度後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顯微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轉動,旋轉180度後還是逆時針方向,因此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逆時針.
2)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在甲圖中物像位於視野**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應該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動移到視野**.從圖甲到圖乙,圖象變大,所以應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3)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如果在較弱的光線條件下,為提高顯微鏡視野內亮度,故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所觀察到的範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細胞體積就越大;反之,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所觀察到的範圍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多,細胞體積就越小.
5)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時,有一部分細胞看得清晰,說明顯微鏡完好並且已經調好,而另一部分細胞較模糊與顯微鏡無關,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
故答案為:(1)逆時針。
2)左下。3)大光圈和凹面鏡。
4)少。5)切片不均勻。
七年級生物操作的顯微鏡問題顯微鏡怎麼用凹面鏡和凸
一 1 實驗時要把顯微鏡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鏡座應距桌沿 6 7 cm左右。2 開啟光源開關,調節光強到合適大小。3 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鏡頭正對載物臺上的通光孔。先把鏡頭調節至距載物臺1 2cm左右處,然後用左眼注視目鏡內,接著調節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徑光闌調至最大,使光線通過聚光器入射到...
七年級上科學期末複習,七年級上科學期末複習資料
第一章 科學入門 1.科學就是研究各種現象,並尋找它們答案 的學問.如大家熟悉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瓦特發明了蒸氣機等.可以這樣說 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 我們身邊.2.學習科學的方法和目標 多觀察 多思考,多實驗,運用科學方法和知識,推動社會的進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七年級上數學書12題,七年級上數學書107頁 6 7 8 9 10 11 12題
6 設衣bai服x枚銀幣,du7 12 x 10 x 2,解得zhi daox 9.2 7 設每箱x個產品,8x 4 5 11x 1 7 1解得 x 12 8 從表中看出,時內間每增加容5分鐘溫度升高15度,每分鐘升高3度,21分鐘升高63度,21分鐘溫度是 10 63 73度。設x分鐘的溫度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