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冥王星,於1930年1月由克萊德·湯博根據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的計算發現。它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後來被降格為矮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59億千公尺。
直徑2300千公尺,平均密度克左右/立方厘公尺,質量 千克。公轉週期約248年,自轉週期天。表面溫度在-220°c以下,表面可能有一層固態甲烷冰。
在2006年0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以絕對多數通過決議5a-行星的定義,以237票對157票通過決議6a-冥王星級天體的定義冥王星從此被視為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視為行星。
希望對你有用,有用o(∩_o~
2樓:匿名使用者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5號決議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3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的 最小的那個,冥王,不吉利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5號決議,部分通過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放棄將冥王星之外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稱為「經典行星」的說法,從而確認太陽系只有8顆行星,冥王星被降級為入「矮行星」。此前盛傳的第一種方案中提出了太陽系另外增加3顆二級行星的計劃流產。
數十年來,科學家普遍認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但隨著一顆比冥王星更大、更遠的天體的發現,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爭論愈演愈烈。一是由於其發現的過程是基於乙個錯誤的理論;二是由於當初將其質量估算錯了,誤將其納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是否要給冥王星「正名」成為了大會的焦點,為此,天文學家給出了各種方案。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確認,「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其軌道最扁。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
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絕大多數物質只能是固態或液態。
行星定義委員會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確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為經典行星之外,將冥王星降格為二級行星,同時增加穀神星、卡戎星和2003ub313為二級行星。
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是什麼?他們的排死順序?
5樓:網友
分別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如今被降級的是哪乙個行星?
6樓:惠企百科
冥王星。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挑戰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八大行星脫離太陽系的時間
7樓:殿滿源江來
水星: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已被蘇美爾人發現,1978年冥王星被準確測定以前,人們一直認為水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小質量也最小的行星。
2.金星:17世紀初,伽利略發明了第一臺望遠鏡,觀測到了金星的圓虧,這一發現駁斥了地心說,為哥白尼的日心體系提供了乙個強有力的證據。
3.地球。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這一概念的是西元前五六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
隨後,亞里斯多德根據月食時月面出現的地影給出了地球是球體的第乙個科學證據,西元前三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埃拉託斯特尼第一次算出了地球的周長。
4.火星:有許多地方與地球類似,但由於早期天文觀測條件有限,火星觀測靠的只是主觀記錄,誤差很大。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空間探測器在火星著陸。
5.木星: 木星的亮度僅次於金星,中國古代用它來定紀年,西方天文學家則稱木星為「朱庇特」,1979年3月宇宙飛船「旅行者」一號發現木星也有環,但非常昏暗,在地球上幾乎看不到。
6.土星:伽利略於1610年用自制望遠鏡觀測土星時,曾誤以為土星是由兩個形體組成,並沒有想到自己是第乙個看到土星光環的人。半個世紀後,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才揭開了土星光環之謎。
7.天王星:1783年,天王星被證實存在。由於天王星公轉週期相當緩慢,在歷史上曾多次被誤認為是恆星。
8.海王星:天王星發現不久,人們便注意到它的運動有些奇怪,總是偏離天體執行的軌道,於是有人推測這可能是另一顆行星的干擾造成的。
1846年9月18日,法國天文臺的惠威耶計算出了這顆行星的軌道和質量,並命名為海王星。
9.冥王星:發現最晚的一顆行星,1930年2月18日,克萊德·湯博洛在雙子星座的底片中發現了這顆行星。
8樓:在鷲峰擊沙袋的甘寧
大約40億年後。
1首先,從位置上來看,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第三旋臂——獵戶旋臂上,在整個銀河系中,和太陽類似的恆星有很多,對於星系來說恆星只是基礎的組成單位,而銀河系本身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本星系群大約由50個和銀河系相似的星系組成,在本星系群上,還有更大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2因為宇宙本身在不斷膨脹,很多星系都在不斷的遠離銀河系,但是「仙女座星系」除外,大約40億年後,銀河系就會和仙女座星系發生碰撞,最終融合成為乙個全新的星系,太陽系在這碰撞中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會成為新星系的一員,向著宇宙中的引力源繼續移動。
4說完了太陽系在位置上的結局,再來思考一下太陽系本身的結局,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恆星,也不斷有新的恆星誕生,所有恆星都有自己的「壽命」,一般情況下,體積越大質量越高的恆星壽命就越短,而太陽這樣偏小的恆星壽命較長,大約可以維持「主序星」的狀態100億年。
9樓:真光頭羊
太陽系的解體是不可避免的,它只是個時間問題。
和所有恆星一樣,太陽也會有死去的一天。距今大約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隨後,核聚變停止,大約一半的質量會被丟擲,只留下乙個熾熱的核——一顆白矮星。
在這個過程中,距離太陽較近的3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和地球將被膨脹的太陽吞沒,只留下較外側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失去了一半質量的太陽白矮星年老力衰,其引力將不足以維持原有格局。
再過大約300億年後,外部恆星的引力擾動將使原來相對穩定的行星佈局陷入混亂。行星將乙個接乙個地快速逃離太陽系,成為銀河裡的流浪行星。
10樓:永夜一亮光
八大行星脫離太陽系時間還有幾十億年,八大行星在太陽走到生命終點後,一部分會被膨脹的太陽摧毀,一部分會被其他恆星的引力影響,離開太陽系的範圍內。
11樓:網友
太陽系將比預想的更早消失》文章顯示,美國《天文學雜誌》公佈了一項新的**結果,結果表明太陽系在大約一千億年以後將只剩下一顆「垂死」的太陽,八大行星不復存在。而在此前的估計是100億億年,至於為何相差那麼大,是因為考慮到了更多的影響因素,比如太陽系周邊的環境以及太陽自身,結合這些將會變化的因子加以模擬,就得到了目前的結果。1000億年太久遠,如今的宇宙年齡也只不過是138億年而已,擔心那麼久的事情確實是杞人憂天,地球在1000億年後都不會存在了。
12樓:在水一方
大約幾十億年後,太陽走到生命的終點,變成黑矮星,,八大行星一部分被太陽的彭化催毀,一部分被其他恆星的引力影響,離開太陽系。
13樓:樂俊愛旅剪育
等到太陽能量快耗盡時,太陽會膨脹,大約在45-50億年以後,地球那個時候也會被膨脹的太陽吞沒,所以應該說地球不會脫離太陽系,
14樓:梅子釀晚風
沒有脫離。因為八大行星就是指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九大行星中哪顆行星最大太陽系九大行星哪顆是最大的
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木星 木星 jupiter 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 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但為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 木星和土星合稱巨行星 2012年2月3日科學家稱發...
太陽系九大行星表面溫度,九大行星哪個表面溫度最高
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徵 1 水星 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l 佈滿了環形山l 基本沒有大氣也沒有水l 表面溫度高達477 c,夜晚 173 c2 金星 距地球較近的一顆行星故 古代 太白金星 清晨,黃昏可見。清晨所見的金星稱 啟明星 l 有點象地球 有大氣 主要成分co2 l 金星上的大氣層把陽光大部分發射...
十二行星名字的由來,太陽系九大行星名字的由來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來自羅馬神墨丘利。符號是上面一個圓形下面一個交叉的短垂線和一個半圓形 unicode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狀。在第5世紀,水星實際上被認為成二個不同的行星,這是因為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的兩側。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 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