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難之役時,深受皇恩的沐家軍為何拒絕幫朱允炆奪位?

2025-02-18 08:40:17 字數 2882 閱讀 6862

1樓:小娜娜嗨

因為這支軍隊非常地深明大義,他們不想對當時的皇上進行反叛,他們也怕多喂之後會對百姓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且他們對奪位知識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一旦失敗那是殺頭之罪。

2樓:愛貓咪的葉子

這是因為朱允炆頒佈削藩的政策,已經影響到了沐家的利益,所以他們對於朱允炆也是非常不滿的,因此她們不願意幫助朱允炆。

3樓:自己滴定

因為沐家軍認為朱允文與朱棣,都是朱元璋的後人,不管誰輸誰贏,天下還在姓朱的手中掌握,所以他們決定兩不相幫。

4樓:彩虹巧克力糖豆

因為這是朱家自己人內部發生的鬥爭,他外人不好去幹預,而且沐家軍與朱允炆的關係不是十分的好。

5樓:康健安平

因為沐家軍畢竟不是朱家的人,相當於乙個外姓,不方便干預別人的家,朱一上臺就剝削他的叔叔們,削弱人家的權利,還有就是沐家和朱家現在的關係沒有那麼好。

6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們的責任是保住大明江山不破,並不是為哪乙個帝王服務。

沐家有30萬的精兵,為何靖難之時不出手幫助朱允炆?

7樓:掌心和腳心的痣

沐家軍雖然有30萬的精兵,但是靖難之役朱允炆遇難的時候他們卻不敢出兵,這是有以下三個原因決定的。首先,朱棣奪位,朱允炆遇難,這是朱家自己的事情,沐家軍作為外姓人,是不好出面的;其次,當時沐家軍不在京城內部,沒有皇帝的旨意,貿然帶兵進城,萬一沒事就要按謀反罪論處的;第三,沐家軍是朱元璋培養起來的軍隊,當時的領導人沐英已經死了,後來的領導人並沒有那麼忠誠於朱允炆,所以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沐家軍雖然有精兵30萬,卻沒有人來幫助朱允炆。

朱元璋本來立了自己的大兒子朱標為太子,可是後來朱標早逝,朱元璋就把太子之後交到了朱允炆的手裡,這個時候朱棣已經心生不滿了,畢竟朱棣這個人,卻是立功無數,無奈自己是四兒子,一直不被朱元璋放在眼裡。朱允炆繼位以後,採取削藩政策,影響到了朱棣的利益,所以朱棣才要起兵反抗。這在沐家軍看來,是叔叔和侄子之間的矛盾,他們沐家軍,作為外人,是不好插手人家的家事的,反正誰剩了皇位都是老朱家的,沐家軍只要保護好朱家的皇位就行了,其他的是不用考慮的。

我們上文已經說了,靖難之役的原因就是朱允炆採取了削藩政策,這是因為當時的藩王權利太大了。如果沐家軍貿然進軍,那麼等於告訴朱允炆,沐家軍勢力也很強大,來削了我吧,所以沐家軍考慮到這裡,也是不會進軍營救朱允炆的。

朱元璋培養沐家軍的時候,是看上了沐家乙個很有能力的人,叫沐英,朱元璋是很欣賞他的,後來也認作為自己的乾兒子,改名為朱英。但是靖難之役的時候,沐英已經死了很久,現在的皇帝已經不是他們要效忠的朱元璋了,所以沐家軍沒有出軍幫助朱允炆。

8樓:湯吉

古代的交通通訊很不發達,當沐家得知朱允炆的訊息的時候朱棣已經登基了,大勢已定,所以選擇了不發兵。

9樓:過冬

沐家的30萬精兵駐紮在雲南,山高路遠,沒有時間增援這麼快,所以靖難之時沒有出手幫助朱允炆。

10樓:秋風體育

首先就是朱允炆登基的時候沐英已經去世了,當時沐家軍和朱允炆的關係並不親密;其次就是沒有收到皇帝的詔令,他們不敢貿然出兵。

11樓:七特

雖然說他有那麼多的兵力,但是他還是非常的摳門兒,所以才不會去幫助。

朱棣兵臨城下,朱允炆明明有50萬人的沐家軍,為什麼到死都未呼叫?

12樓:菜虛鯤

因為沐家軍離京城真的太遠了,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沐家軍早已易主,對朱允炆其實沒那麼死忠了。

13樓:兔牧馬人

當朱棣已經兵臨城下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人能阻擋他了,雖然他還有軍隊,但是在外圍。

14樓:愛吃冰的貓咪

因為朱棣已經兵臨城下,沐家軍距離太遠,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沐家軍也沒有那麼聽從朱允炆的號令了,大勢已去,也沒有呼叫的必要了。

15樓:半悲_湖底砂

沐家軍有其他的使命,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 朱允炆已經沒有機會再下令調兵了,朱棣的軍隊勢如破竹,朱允炆的軍隊不堪一擊。

16樓:逸夜雲飄

朱允炆不是沒有想過沐家軍的援助,只不過他已經沒有下令的機會了。當時朱棣的軍隊已經緊逼京城,他此前的優柔寡斷和善良已然毀滅了這一切。

17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因為當時朱棣已經瀕臨城下,朱允墳沒有機會去調動沐家軍前來支援,再加上即使他去呼叫,但是由於沐家軍距離京城比較遙遠,所以還是派不上用場,再加上沐家軍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忠心。

18樓:高中陳老師

因為距離的問題,沐家軍離城池的地方太遠了,所以一直沒有呼叫。

19樓:黃昏雀色蒔

因為古代交通是不便的,當時已經兵臨城下了,即使呼叫了也不能解決燃眉之急。

靖難之役之後朱允炆的下落

2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未解之謎額。在柏楊著的《中國人史綱》裡寫道:朱允炆在危急時開啟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鐵匣,裡面有一把剃刀、乙份度牒(和尚證明檔案)、一件袈娑(和尚衣服)和碎銀幣若干(逃亡時零用)。

於是剃髮為僧,從宮後水門逃出,浪跡江湖三十餘年。到四十年代一四四○年,當時的皇帝是朱棣的重孫第六任皇帝朱祁鎮,恩怨已消。朱允炆才表明身份,回到宮中。

終其天年。我比較信這個,總感覺朱家和和尚有緣。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說,死了;一說,出家;一說;下南洋了。

在靖難之役中,朱棣是靠什麼佔勝朱允炆的?

朱棣早就接觸軍事,英勇善戰。朱允炆沒打過仗,朱元璋為保證他順利繼位,能征慣戰的武將被殺光。朱允炆用人不當又有婦人之仁。朱棣靠的是出其不意,和自己高超的軍事才能佔勝朱允炆的,朱允炆和朱棣相比,實力比較弱。朱棣手中始終有兵權,而且軍事人才濟濟,朱允炆是沒想到朱棣竟然敢病變,準備不足,而且性格也過於優柔寡...

靖難之役時,為何朱棣身邊少有叛徒,而建文帝大臣卻紛紛投降

靖難之役,是一段很神奇的歷史,為什麼呢?因為朱棣竟然以藩王身份,去對抗強大的 勢力,最後還成功了。後來明朝有幾位藩王效仿他,可是都失敗了。朱棣為老朱家子孫開了個壞頭,卻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長達四年的戰爭中,我們可以通過史書,明確瞭解到為何朱棣會贏,建文帝會輸。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靖難之...

靖難之役成功後,朱標的子女最後結局如何

靖難之役後,朱標作為失敗方子女的結局並不好,一開始只是幽禁,後來全部被髮配。朱標的女子女最後慘遭朱溫的殺害,因為朱溫害怕他的子女有造反之意。朱標的兒女後來被朝中的忠誠的人救了,帶著他們歸隱山林,隱瞞身份的活下去 他們的子女最終受到了人民的愛戴,因為他們在朝廷中頒佈了許多利民的政策,然後百姓們記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