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實驗中體積比為什麼用累計體積計算而不用每次加入的體積計算

2025-02-18 16:40:09 字數 1527 閱讀 7600

1樓:生活仁昌

滴定實驗中體積比用累計體積計算而不用每次加入的體積計算是因為滴定管。

是兩次讀數之後相減得到滴定結果,每次讀數正負,也就是說測量誤差是正負,然後除去2ml,誤差是2%,如果是20ml,誤差就是。這說明用累計體積計算是能降低相對誤差。

如果實驗對誤差有要求的話,是需要控制試劑的最低使用量的,來滿足對誤差的要求。所以說滴定中直接用每次加入的體積計算,不用累計體積計算,會更容易產生誤差。

2樓:網友

是因為後一次加入的時候,前一次滴定產生的剩餘氫離子或者氫氧根會對下一次滴定產生微小影響。所以應該用累積產生的總效果來計算。

3樓:匿名使用者

同一單位。很多資料資料都是在標況下做出來的。

標況:標準狀況的簡稱。簡稱為stp。

通常指溫度為0℃(開)和壓強為千帕(1標準大氣壓,760公釐汞柱)的情況,使在比較氣體體積時有統一的標準。氣體的密度,除了特別說明的以外,都是指在標況下說的。該實驗主要是利用物質燃燒消耗裝置內的氧氣,然後根據進入水的體積,判斷氧氣的體積.只有加入過量的紅磷,才能將將氧氣完全消耗掉.如果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漏氣,沒有等到裝置冷卻等都能導致實驗的結果是水倒流不足15.

實驗中體積比為什麼用累積體積而不用每次加入的2ml計算?(酸鹼滴定實

4樓:網友

在滴定實驗中,由於兩次讀數後要減去滴定液中所含的正丁醇,所以用累積體積而不是每次加的體積來計算其體積比。每次讀數的測量誤差為正負,即測量誤差為正負,然後去除2ml,誤差為2%。如果是20ml,誤差為這表明,採用累積體積計算可以減小相對誤差。

如果實驗需要誤差,則需要控制試劑的最小量以滿足誤差要求。因此,直接滴定採用每次加量的方法來計算,而不採用累加的方法,這樣更容易產生誤差。

5樓:環保角

肯定是用累計的體積計算的,因為最後的中和滴定效果是之前所有滴加體積累計才達到的,沒有前面的滴加,單獨後面加入的量怎麼可能實現這種效果。

已知滴定液濃度,如何算消耗滴定液體積

6樓:風箏與風的你

已知滴定液的濃度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通過計算反應的化學計量數關係,從而計算出消耗的滴定液體積。

以常見的酸鹼滴定為例,假設滴定液為 naoh,濃度為 c(naoh),需要滴定的溶液為 hcl,濃度為 c(hcl),滴定方程式為:

naoh + hcl → nacl + h2o

根據化學計量數關係,1 摩爾的 naoh 可以中和 1 摩爾的 hcl,因此滴定液的摩爾濃度與判滾前消耗的滴定液體積之間有如下關係:

v(naoh) ×c(naoh) =v(hcl) ×c(hcl)

其中,v(naoh) 表示消耗的滴定液體積,v(hcl) 表示備好需要滴定的溶液體積。

如果已知需要消耗的滴定液體積,可以通過上述公式計算需要滴定的溶液體積。如果已知需要滴定掘清的溶液體積,可以通過變形後的公式計算消耗的滴定液體積:

v(naoh) =v(hcl) ×c(hcl) /c(naoh)

為什麼用hcl滴定naoh時一般用甲基橙,而naoh滴定hcl時用酚酞

用hcl滴定naoh時一般用甲基橙是因為突躍範圍較小,ph值在9.70 12.0之間 計量點在酸性區。弱鹼被準確滴定的判決是c kb 10 8。因為ka愈大,突躍範圍愈大。而kb 10 8時,已沒有明顯突躍,無法用指示劑來確定終點 另外,鹼的濃度愈大,突躍範圍也愈大。因此,只能選擇酸性指示劑 甲基橙...

edta滴定鈣含量之前為什麼用液鹼調PH值

在不同ph值時,edta的主要存在型體如下 ph 主要存在型體 0.9 h6y2 0.9 1.6 h5y 1.6 2.0 h4y 2.0 2.67 h3y 2.67 6.16 h2y2 6.16 10.26 hy3 10.26 主要 y4 12 幾乎全部y4 在這七種型體中,只有y4 能與金屬離子直...

真核細胞的膜面積與體積比為什麼比原核小

因為真核細胞有各種細胞器膜和核膜,大大增加了膜面積 而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無膜的細胞器,擬核也無膜 雖然原核細胞體積小,但膜面積更小,所以真核細胞的膜面積與體積比比原核小。真核細胞表面積比原核生物的大還是小 一般來說,真核細胞的體積比原核生物的要大,單個細胞來說,真核細胞表面積大於原核細胞,但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