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本討厭隱士,為何還會三顧茅廬呢?

2025-02-19 21:25:18 字數 1243 閱讀 7791

1樓:山河日日高低

歷史永遠比**更加精彩,其中的反轉曲折令人歎為觀止,其中的情義浪花更是讓我們嚮往。當然,歷史吸引我們的,還在於它本身固有的一些疑點,一些讓人很著迷的疑點。其中比較著名的,我們現在談論的比較熱烈的,當屬於「三顧茅廬」。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三顧茅廬不過只是諸葛亮設定的乙個圈套而已,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三顧茅廬在影視劇中被塑造成乙個「劉備求賢若渴」的故事,但實際上,劉備雖然喜歡人才,但卻不喜歡隱士。劉備出身草根,沒有文人那麼多浪漫的情懷搞彎彎繞,他是乙個實幹家,說是興復漢室,馬上就到處拉軍隊,到處和軍閥作戰,他不會去寫文章抨擊、批評那些軍閥。後來劉備駐紮在徐州,隱士許汜前來拜訪,兩人之間的談話誕生了乙個非常著名的典故——求田問舍。

在這一次的會談之中,劉備對於縹緲的隱士透露出了乙個非常重要的偏見——這些人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說到了這裡,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三顧茅廬這件事情。當時劉備去見諸葛亮是聽了徐庶的建議,那麼劉備當時也不瞭解諸葛亮,並給對隱士有偏見,那麼他為什麼會去見諸葛亮呢?尤其是連續去了三次,這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再說諸葛亮,他是沽名釣譽之輩嗎?根據史料記載,諸葛亮雖然「躬耕隴畝」但「自比管仲樂毅」,可見其是有一定的政治抱負的。而且自漢朝以來,就有一些故作姿態的隱士為了博取乙個好前程,主動去隱居,這明顯就是沽名釣譽。

諸葛亮與他們的情況一樣嗎?

倘若一樣的話,那問題就來了:乙個故作姿態想要沽名釣譽的人和乙個討厭沽名釣譽,喜歡實幹的人走到了一起,雙方還關係親密,如魚得水,這難道不奇怪嗎?該怎麼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要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就得先推翻乙個論點——諸葛亮並不是沽名釣譽之輩。諸葛亮出身琅琊諸葛氏,其祖上曾擔任太守,在當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

而且他又與當地的黃家結為親屬,可以說更加的得勢了。如此看來,想要得勢實現抱負,諸葛亮只需通過自身或者黃家的引薦便可以走上仕途,他為什麼要選擇乙個屢戰屢敗、寄人籬下的皇叔呢?其次,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就說明諸葛亮本人是一心隱居的,並不是沽名釣譽,而劉備去了三次他才與之相見,只是因為他在隱居與出仕之間搖擺而已。

2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諸葛亮十分的強大,劉備得到諸葛亮便可以統治全國,所以說他要三顧茅廬。

3樓:社會生活家

因為劉備自身沒有什麼才能,只能夠去招攬人才,所以迫不得已才會三顧茅廬。

4樓:柏晗愛分享

因為當時劉備手下沒有謀士,他希望奪取天下,就必須要有謀士輔佐。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簡述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親自敦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興復漢室,前兩次都沒有見到,但劉備誠懇的等到第三次終於請到諸葛亮出山,就是 三顧茅廬 的故事。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而逃,原先投奔袁紹的劉備又轉而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到了荊州之後,劉備的軍隊在兵力上得到了補充,就駐紮在了新野。劉備是一個擁有遠大政治抱負之...

三顧茅廬的出處,三顧茅廬出自哪裡?

顧 拜訪,茅廬 草房 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賢人。三顧茅廬本為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出師表 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賢人。據相關文史記載,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