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和中興」時,再次強盛起來,為啥最終還是滅亡?

2025-02-21 18:50:12 字數 1891 閱讀 9273

1樓:三棵樹

唐朝「元和中興」時,再次強盛起來,最終還是滅亡原因,這是由於他在位時間特別短,但是並沒有解決根本性的藩鎮割據的問題,最終導致滅亡。

2樓:孤獨的yu呀

因為唐玄宗留下的弊端太多了,只是短暫的壓住了,到後來逐漸還是暴露了出來,最後就滅亡了。

3樓:宣美情感匯

唐朝「元和中興」時,再次強盛起來,最終走向亡國,主要還是在於憲宗之後的大唐已經沒有能力在解決藩鎮割據的問題 。

大唐「元和中興」後,唐憲宗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何再次重現呢?

4樓:注意防滑

因為這是制度的原因,並不是通過一兩條政策就能制止的,必須整個推翻,才能有發展的可能。

5樓:自己起名字

因為這是封建社會中分封制的弊端。當有著乙個能力很強很讓人們害怕的君主的時候,這些人會很低調。

元朝比唐朝還強盛為什麼沒有人吹捧呢?

6樓:sqc猥猥瑣瑣

元朝比唐朝強盛這個觀點我認為是片面的,值得商榷。乙個國家的強盛與否,應該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在同時代處於領先地位,對後世有長遠有益的影響,而不能以某一方面以偏概全。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得大一統王朝,從忽必烈定國號為元開始,歷時98年。從疆域上講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成吉思汗開始,主要策略便在於強化戰爭機器,對外進行武力征服,所以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古今中外「以兵立國」典型。

而唐朝在初期時,對外用兵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只是到了唐高宗、武后時期,隨著均田制的瓦解,唐兵制由府兵制轉變為募兵制,導致外重內輕,面對吐蕃的戰爭連年失利,以至於不得不通過「和親」來解決衝突。綜合來講,在唐代初期的軍事力量並不比元朝弱多少。

元朝的政治文化保留遊牧民族的特點,階級特權和民族特權十分嚴重。元朝是將國民分為四個登記,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漢人,第四等是南人(南宋境內的人)。這般鮮明的民族分級無法讓民族有效的融合,也不利於國家各民族的團結,所以元朝時候,只要強勢的皇帝死去,內部立即爭權奪利亂作一團。

而唐朝是個包容開放的政治環境,對外來文化兼收幷蓄,加上科舉制的完善成熟,為**吸納了天下英才,使得王朝穩定而有活力。在這樣的局面下,唐文華也逐步完成了對周邊地區的滲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圈。

元朝的經歷一直以農業為主,整體生產力還趕不上宋朝,只是畜牧業比較發達。

而唐朝的經濟非常繁榮。農業方面:水利事業發達;耕作技術和栽培技術進步;新品種植物如蔬菜、茶葉等增加;生產工具有了大的改進,如曲轅犁和筒車等出現。

手工業方面:絲織業發達,絲綢之路形成;陶瓷業發達,如唐三彩等。商業方面:

幾個大都市形成,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商業非常繁榮。

7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元朝的強盛是蒙古人建立的,並不是中華民族自己建立的。而唐朝是由中華民族自己建立的。所以沒有人吹捧元朝的成就。

8樓:愛貓咪的葉子

沒有人吹捧元朝,是因為他是少數民族政權,而且對人明確進行了階級劃分,打壓漢族。

9樓:夏都少主

因為西安要發展旅遊,除了陝西人天天吹噓大唐還有誰吹噓元朝,北京不缺資源何必多此一舉?都是陝西人天天不遺餘力的吹噓起來的,看看人家開封人就沒有天天吹噓大宋嘛!西安宣傳自己千年帝都,十三朝古都,絲路東方起點統統都是錯誤❌的,與歷史真相不符,懂歷史的人都知道。

10樓:飛燕聊情感

元朝從建立到滅亡,更多的時間在野蠻征服,在壓迫百姓,在忙於宮廷鬥爭,後面幾十年更是焦頭爛額的應對各地的起義運動。所以說元的存在感不能算低,可是更多的是以「反派」角色出現,並很快就「領盒飯」了。而人們更容易記住那些笑到最後的正面英雄人物,更願意成為他們的粉絲。

天語跟中興哪個手機品牌質量更好,中興手機和天語手機哪個質量更好

說不上誰的質量更好,論規模與做智慧機的資歷是中興高於天語,而且天語釋出的機型遠遠沒有中興的多。中興手機在硬體上做的還是可以的,基本定位是中端位置,而天語定位在中端偏下。不過這也是去年的格局了。今年中興也出了幾款2000左右的機子,而天語在1500元左右也出了幾款。以上是我所知道的2個公司的一些東西。...

中興U880和中興V880比,哪個好

1全部不要被u880的配置外表所欺騙 首先要看到 512m的ram 800 mhz的主頻 才和v880的256mram 600mhz相仿?其實你要清楚 雖然u880處理器主頻要比v880高 但是很明確的告訴你 u880的處理器其實是相當老的型號了 而且處理能力還未必會有v 給力 更重要的是 你玩遊戲...

明明是唐朝中興功臣,堪比諸葛亮,為何卻遭唐宣宗打擊,活活貶死

後來唐武宗去世之後,唐宣宗繼位,這個時候,李德裕這個大唐的宰相便在新帝面前有些礙眼了,雖然唐宣宗也是一位明君,但是明君在中興國家之前要坐穩帝位,李德裕屬於舊朝堂的實力,唐宣宗要坐穩帝位便要扶持自己的勢力,於是李德裕被政敵上告後,被唐宣宗一貶再貶,最後貶到了崖州,這一路風霜李德裕沒有捱得住,最後病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