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的諺語,與小雪有關的諺語有哪些?

2025-03-22 04:15:25 字數 4682 閱讀 6423

1樓:乙個愛坤

1、下河先定向,撒網先抓綱。

2、小雪到來天漸寒,越冬魚塘莫忘管。

3、地未凍,快平整孝襲迅。

4、要拾狗糞柴禾窩。

5、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

6、小雪見青天,有雨在年邊。

7、節氣到冬天,畜棚欄圈要堵嚴。

8、榨油磨面,富了不見。

9、到了禪衡小雪節,果樹快剪截。

10、今年大雪飄,明年收成好。

11、蘿蔔挑上街,藥鋪不用開。巧此。

12、江南三足雪,公尺道十豐年。

13、早晚上了凍,中午還能耕。

14、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15、春打黃昏,冬打五更。

16、趁地未封凍,趕快把樹種。

17、小雪西北風,當夜要打霜。

18、夾雨夾雪,無休無歇。

19、麥無二旺,冬旺春不旺。

20、小雪下了雪,來年旱三月。

與小雪有關的諺語有哪些?

2樓:暴走愛教育

與小雪有關的諺語:1、節到小雪天下雪。

2、小雪節到下大雪,大雪節到沒了雪。

3、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4、小雪地不封,大雪還能耕。

5、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凍鐮砍就剩茬。

6、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凍害。

7、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8、趁地未封凍,趕快把樹種。

9、夾雨夾雪。無休無歇。

10、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漢繼續把地耕。

11、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12、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撐。

13、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

14、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

15、到了小雪節,果樹快剪截。

以上內容參考 百科-小雪。

3樓:互信互助互愛

1、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這句諺語語有三層含義:一是小雪落雪,來年雨水均勻,無大旱澇;二是下雪可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來年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三是積雪有保暖作用,利於土壤的有機物分解,增強土壤肥力。所以在這天下雪,來年肯定豐收。

文章**22、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跌。

前半句說的是可能出現的情況,後半句是結果。如果小雪節氣和大雪節氣的時候沒有下大雪,蟲卵幸運的活到了第二年,第二年開春氣溫開始回公升萬物復甦,那些蟲卵也破殼而出,破壞農作物的生長,這樣會給農民帶來不小的麻煩。

3、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

如果小雪、大雪期間不下雪的話,那麼來年糧食的收成就很不好,籽粒也不夠飽滿,有很大一部分是乾癟的。

文章**34、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凍害。

意思是說小雪節氣如果還不收穫露天種植的白菜,就可能受到凍害。白菜收穫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澆水,做好防凍工作,以利貯藏,儘量擇晴天收穫,收穫後將陽晾曬3~4天,待白菜外葉發軟後再進行儲藏。類似的農諺還有「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

5、小雪收蔥,不收就空。

這句話是說小雪節氣,北方的大蔥已經到了成熟的時候,並且接著就會迎來了嚴寒,如果這個時候再不把大蔥都收回來,大蔥就會上凍,受了凍的大蔥再緩過來的時候,就會變軟、變味了,緩過來的大蔥也容易發生腐爛影響食用。大部分的蔥都得直接扔掉,所以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不收就空。

4樓:舜荏

熱詞團小能有什麼不懂的儘管問我。

已關注。我來答有獎勵。

提交優質,最高可獲得現金3元檢視規則。

收起有獎釋出。

熱詞團小能 高能答主。

2021-11-18 有什麼不懂的儘管問我。

已關注。與小雪有關的諺語:

1、節到小雪天下雪。

2、小雪節到下大雪,大雪節到沒了雪。

3、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4、小雪地不封,大雪還能耕。

5、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凍鐮砍就剩茬。

6、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凍害。

7、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8、趁地未封凍,趕快把樹種。

9、夾雨夾雪。無休無歇。

10、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漢繼續把地耕。

11、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12、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撐。

13、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

14、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

15、到了小雪節,果樹快剪截。

以上內容參考 百科-小雪。

小雪節氣諺語

5樓:劍經業

小雪節氣諺語

節到小雪天下雪。

小雪節到下大雪,大雪節到沒了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小雪地不封,大雪還能耕。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凍鐮砍就剩茬。

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凍害。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趁地未封凍,趕快把樹種。

大地未凍結碼帶侍,栽樹不能歇。

夾雨夾雪,無休無歇。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漢繼續把地耕。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撐。

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

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

到了小雪節,果樹快剪截。

時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

小雪到來天漸寒,越冬魚塘莫忘管。

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無冰。

區域性地區小雪諺語民謠

一、黃河中下游地區流行的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

河北:「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是農民朋友對行中小雪節氣時下雪的讚揚,此時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東:「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蔔白菜,收藏窖中。小麥冬灌,保墒防凍。植樹造林,採集樹種。改造澇窪,治水治嶺。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緊冬耕。結合復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層。壓砂換土,凍死害蟲。」

二、長江中下游地區流行的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

小雪期間,長江中下游開始進入冬季,部分地區可見初霜。但初雪來得遲,一般在12月中下旬。這一地區在小雪節氣期間開始了小麥、油菜的田間管理,並開始積肥。

江蘇:「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風寒,棉糧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麥續播,貯足飼料莫遲延。」

三、華南地區流行的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

福建、廣東:小雪期間地裡仍有莊稼,有諺語可查。福建當地遲吵有:

小雪點青稻」的說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廣東則有:「小雪滿田紅」,大雪滿田空」,這裡所謂的紅,不是指紅顏色,而是指農活多,此時開始收穫晚稻,播種小麥。

關於小雪節氣的諺語

6樓:社會民生問答

關於小雪節氣的散大租諺語:1、下河先定向,撒網先抓綱。

2、小雪到來天漸寒,越冬魚塘莫忘管。

3、地未凍,快平整。

4、要拾狗糞柴禾窩。

5、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

6、小雪見青天,有雨在年邊。

7、節氣到冬天,畜棚欄圈要堵嚴。

8、榨油磨面,富了不見。

9、到了小雪節,果樹快剪截。

10、今年大雪飄,明年收成好。

11、蘿蔔挑上街,藥鋪不用開。

12、江南三足雪,公尺道十豐年。

13、早晚上了凍,中午還能耕。

14、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15、春打黃昏,冬打五更。

16、趁地未封凍,趕快把樹種。

17、小雪西北風,當夜要打霜。

18、夾雨夾雪,無休無歇。

19、麥無二旺,冬旺春不旺。

20、小雪下了雪,來年旱三月。

21、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22、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跌。

23、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

24、小雪收蔥,不收就空。

25、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凍害仿清。

26、小雪見晴天,有衝兆雪到年邊。

27、一年莊稼兩年種,閒時積肥忙時用。

28、蔥怕雨淋蒜怕曬,大堆裡頭爛白菜。

29、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30、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小雪節氣的諺語有哪些

7樓:懂視生活

小雪節氣的諺語有:1、小雪節到下大雪,大雪節到沒了雪。困知2、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儘管栽。

3、時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4、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5、小雪地不封,大雪還能耕。

6、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無冰。7、小雪到來天漸寒,越冬魚塘莫忘管。8、十月裡來小陽春,下場大雪麥盤根。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小雪節氣之所以叫小雪,是因為「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小雪」是個比喻,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寒流活躍、降水漸增,不是表示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滾頌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大尺鄭國東南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

小雪是什麼意思小雪節氣的由來,中國十二節氣中「小雪」的由來和習俗?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 此時稱為小雪節氣。此時,太陽位於赤緯 20 16 這天北京地區白晝時間僅9小時49分鐘,正午太陽高度僅29 50 小雪 節氣間,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 相當鐘面上的10點鐘 每晚20 00以後,您若到戶外觀星,可見北斗星西...

有關雨水節氣的諺語

雨水節氣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漸增多,天氣慢慢回暖。雖然到了雨水時節,氣溫仍較低,乍暖還寒,仍需保暖,這段時期不要忙著脫掉棉衣,可遵循上薄下厚的著衣原則,注意背部,腰部,腿部和雙腳的保暖。在飲食上應少吃酸,多吃甜味,多吃一些鍵脾養肝的食品,如韭菜,百合,山藥,藕,蘿蔔等。在起居上,宜勞逸結合,順應時節...

浮橋的天氣諺語,寫出與橋有關的諺語。

瑞雪兆豐年 冬雪豐年,春雪討謙 雨沃上元燈,日曝清明種 六月起風臺,寒死簡仔栽 孩子 春寒雨那濺,冬寒雨四散。春天簡仔面,三頓餚變面。簡仔 孩兒。餚 易。面 臉 雙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一日北風三日雨,三日北風無水戽。西北雨落過田岸刻。刻 k at5 臺階 六月霧露,番薯較貴芋。五月十九 耳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