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氏定氮儀可以測蛋白質含量嗎

2025-03-22 04:50:26 字數 3907 閱讀 5404

1樓:網友

可以。凱氏定氮法是測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總氮量的一種方法。即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然後在鹼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餾出併為過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標準鹼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

由於蛋白質含氮量比較恆定,可由其氮量計算蛋白質含量,故此法是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方法。

凱氏定氮法首先將含氮有機物與濃硫酸共熱,經一系列的分解、碳化和氧化還原反應等複雜過程,最後有機氮轉變為無機氮硫酸銨,這一過程稱為有機物的消化。為了加速和完全有機物質的分解,縮短消化時間,在消化時通常加入硫酸鉀、硫酸銅、氧化汞、過氧化氫等試劑,加入硫酸鉀可以提高消化液的沸點而加快有機物分解,除硫酸鉀外,也可以加入硫酸鈉、氯化鉀等鹽類類提高沸點,但效果不如硫酸鉀。硫酸銅起催化劑的作用。

凱氏定氮法中可用的催化劑種類很多,除硫酸銅外,還有氧化汞、汞、硒粉、鉬酸鈉等,但考慮到效果、**及環境汙染等多種因素,應用最廣泛的是硫酸銅。使用時常加入少量過氧化氫皮銷、次氯酸鉀等作為氧化劑以加速有機物氧化。消化完成後,將消化液轉入凱氏定氮儀反應室,加入過量的濃陸首氫氧化鈉,將nh4+轉變成nh3,通過蒸餾把nh3驅入過量的硼酸溶液接受瓶內,硼酸接受氨後,形成四硼酸銨,然後用標準鹽酸滴定早握數,直到硼酸溶液恢復原來的氫離子濃度。

滴定消耗的標準鹽酸摩爾數即為nh3的摩爾數,通過計算即可得出總氮量。在滴定過程中,滴定終點採用甲基紅-次甲基藍混合指示劑顏色變化來判定。測定出的含氮量是樣品的總氮量,其中包括有機氮和無機氮。

2樓:網友

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蛋白殲亮質的含氮量一般為16%,因此可以用測定蛋白質中氮含灶改嫌量的方法計算蛋白質含量或濃度。在凱氏定氮儀中,將蛋白質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後鹼化蒸餾使氨遊離,用硼酸吸收後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係數,即為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總氮量(%)k

式中k為換算因數,因蛋白質的型別不同稍有差別,一般隱手為,即100/16。

當蛋白質樣品中混合了其他含氮量高的雜質(如三聚氰胺)時,該方法可產生較大誤差,需要採用其他方法,例如雙縮脲法、考馬斯亮藍g250法等。

3樓:

可以,要經過消解,就是你要做好通風措施。。。因為氨氣味道很大。如果是玻璃儀器做,要洗乾淨。。。

見過師兄洗了一早上,還沒洗乾淨的。。。儀器做的話,挺快的,就是我們那冊純時用的氫氧化鈉蠻濃的,催化劑那時好像是硫酸銅什麼返姿巨集的,消煮液好像是過氧化氫、濃硫酸混合物漏冊。總之這實驗,要小心點。。。

凱式定氮儀是什麼原理?可以測什麼?

4樓:網友

凱氏定氮儀是測量有機物中總氮的含量的方法。

凱氏定氮法是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採用濃兄運硫酸消化,將有機物氧化,氮段逗轉變為硫酸銨。

然後加鹼,將氨氣。

蒸餾出來,用硼酸吸收,最後用強酸滴定,測定蒸餾出的氨含量,從而計算有機物中總氮含量的方法。最常見的是測定食品中蛋白握塵賣質的含量,以及廢水中總氮含量。

凱氏定氮法結果偏高

5樓:網友

凱氏定氮法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定至灰色或藍紫色為終點。

凱氏定氮法過去是將有機氮破壞,轉變為銨鹽,加苛性鹼將氨蒸出,用標準酸吸收,再用標準鹼回滴。此法手續麻煩,造成誤差機會也多。用標準次溴酸在鹼性溶液中破壞有機物不需蒸出氨,但結果偏高,現在介紹用硒為分解有機物的催化劑,並且不用蒸出法來測定氮。

試劑:~8n naoh溶液530毫公升15n naoh(不含碳酸鹽)溶液用水稀釋至1公升,裝在聚乙烯樹脂所制的瓶中,上裝鹼石灰乾燥管。 naoh溶液25毫公升8n naoh溶液用水稀釋至1公升,用標準鄰苯二酸標定,儲存在聚乙烯樹脂所制的瓶中,裝鹼石灰乾燥管。

18%中性甲醛溶液100毫公升35—38%甲醛溶液,用等量水稀釋,加入2滴酚酞,以 naoh中和至淡紅。

6樓:蔣海松

定氮時一般都是結果偏低,如果結果偏高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沒有進行空白校正,另一種是滴定終點判斷有誤。滴定終點永遠是看顏色的突躍,而不是看顏色變化到某某顏色。

7樓:手機使用者

你可以用純硫酸銨來標定含氮量是否與你測量值一致。如果仍偏高說明你在滴定終點對顏色判定有誤差,如果測定一致可能是你的試驗用水或氫氧化鈉裡含氮不純導致。

凱氏定氮法中,影響蛋白質測定結果準確性的因素有哪些

8樓:淵源

1、樣品消化的完全程度。如:被濃硫酸脫水的樣品(有機物),炭化成的氮,由於消化不完全就不能被二氧化硫完全還原成氨,就會造成測定結果偏低。

2、消化溫度。消化食不能用強火,應保持緩和沸騰,以免粘附在凱氏瓶內壁上的含氮化合物在無硫酸存在的情況下未消化完全而造成氮損失。

3、蒸餾裝置的氣密性。若氣密性差(漏氣),蒸餾出來的氨氣就會揮發流失。(所以,漏斗加鹼後應立刻水封,以免氨氣由此處逸出而造成損失。)

4、吸收液的溫度。硼酸吸收液的溫度不應超過40℃,否則對氨的吸收作用減弱,而造成氨損失。

凱氏定氮法測定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9樓:拋下思念

1) 樣品應是均勻的。固體樣品應預先研細混勻,液體樣品應振搖或攪拌均勻。

2) 樣品放入定氮瓶內時,不要沾附頸上。萬一沾附可用少量水衝下,以免被檢樣消化不完全,結果偏低。

3) 硝化時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將定氮瓶放冷後,慢慢加入30%過氧化氫(h2o2)2-3ml,促使氧化。

4) 在整個消化過程中,不要用強火。保持和緩的沸騰,使火力集中在凱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質在無激扮消硫酸存在的情況下,使氮有損失。

5) 如硫酸缺少,過多的硫酸鉀會引起氨的損失,這樣會形成硫酸氫鉀,而不與氨作用。因此,當硫酸過多的被消耗或樣品中脂肪含量過高時,要增加硫酸的量缺鍵。

6) 加入硫酸鉀的作用為增加溶液的沸點,硫酸銅為催化劑,硫酸銅在蒸餾時作鹼性反應的指示劑。

7) 混合指示劑在鹼性溶液中呈綠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如果沒有溴甲酚綠,可單獨使用甲基紅乙醇溶液。

8) 氨是否完全蒸餾出來,可用ph試紙試餾出液是否為鹼性。

9) 吸收液也可以用當量的酸代表硼酸,過剩的酸液用鹼液滴定,計算時,a為試劑空白消耗鹼液數,b為樣品消耗鹼液數,n為鹼液濃度,其餘均相同。

10) 以硼酸為氨的吸收液,可省去標定鹼液的操作,且硼酸的體積要求並不嚴格,亦可免去用移液管,操作比較簡便。

11) 向蒸餾瓶中加入濃鹼時,往往出現褐色沉澱物,這是由於分解促進鹼與加入的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經加熱後又分解生成氧化銅的沉澱。有時銅離子與氨作用,生成深l藍色的結合物[cu(nh3)4]2+

12) 這種明知測算方法本質是測出氮的含量,再作蛋白質含量的估算。只有在被測物的組成是蛋白質時才能用此方法來估算蛋白質含量。,2,

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滴定體積為o是什麼原因

10樓:柳翱

一、蒸汽發生器水面已經達到水位,但是無蒸汽產首帆生,而且加熱狀態指示燈不亮。

主要原因可能是15a保險管燒斷,因此需要換一新的15a保險管。

二、加不上酸鹼液。

這主要是由於桶中酸鹼液太少,導致吸管離開酸鹼液麵因此需要增加酸鹼液。

三、酉麥鹼桶者鍵雹沒有氣壓。

主要亮運是由加氣管路或桶蓋密封不嚴造成的,要仔細檢查各管介面處和桶蓋並封緊漏氣處還可能是由於電磁氣幫浦漏氣。那必須更換電磁氣幫浦。

四、鹼桶內有氣壓,但加不上鹼液。

這是由於電磁閥斷電不能開啟,必須停機待修;也可能是電磁閥、管路有堵塞,需要疏通電磁閥和管路。

五、自動工作狀態不能繼續工作,突然停止。

這是由於周圍有電場對計算機產生干擾,按復位鍵或關機後再重新開機就可以。

六、測定值不穩定或過高。

可能是蒸汽發生器不乾淨,將蒸汽發生器內的水排空,換新水後再作測定或者是消煮管內液體過多,有鹼液衝到蒸餾系統中,這時可以空蒸蒸餾系統後再作測定。

為什麼在用凱氏定氮儀測定粗蛋白含量時,為什麼有時候結果會偏高

你首先做個硫酸銨 率實驗,如果 率沒有問題,說明你的訂單裝置是好的 版。另外看一下你的消權化爐是否達到設定的溫度,有無溫度不準確,這個工作你做不了,可能找計量所來檢定。其次,你標定的鹽酸是否準確?最後你配置的硼酸滴定終點顏色反應是否靈敏。消化樣品時,你加催化劑了嗎?這些問題得一一排除,祝你好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