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冕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高?
1樓:匿名使用者
二:日冕層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它的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 層高,可達上百萬攝氏度。
日全食時在日面周圍看到放射狀的非常明亮的銀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日全食時,黑暗的太陽外圍是銀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陽上,因此稱為日冕。日冕是太陽最外圍大氣。平時要觀測日冕,需要用特別的日冕儀。
日冕的範圍很大,用日冕儀只可以觀測到接近太陽表面的那部分日冕,一般叫做內冕。它的邊界離太陽表面約有3個太陽半徑那麼遠,或者說日冕的寬度約為200萬千公尺。在此以外的日冕叫做外冕,它向外延伸到地球軌道之外。
日冕的物質非常稀薄。內冕密度稍微大一些,但它的密度也低於地球大氣的十億分之一,幾乎接近真空。 日冕的形狀很不規則,有時候呈圓形,有時候呈扁圓形,結構也很精細,在太陽赤道四周有很多向外流動的「冕流」伸向遠處,太陽極區則有一些纖細的羽毛狀的「極羽」。
日冕的溫度非常高,可達200萬度。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離太陽中心最遠的光球,溫度是幾千度。稍遠些的色球,溫度從上萬度到幾萬度。
而距離太陽中心最遠的日冕,溫度竟然高達百萬度。這一反常的現象意味著什麼,科學家們目前還未找到合理的解釋。
1. 在太陽活動極大年,日冕接近圓形;在太陽寧靜年則呈橢圓形。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陽風的風源。
2. 太陽風:日冕層的溫度比它的發源地——太陽的溫度要高得多,因此日冕層物質不斷向外膨脹,把許多沿著太陽磁力線的粒子流不斷地吹射到行星際空間,形成太陽風。
其範圍可延伸到地球甚至更遠的地方。太陽就是以太陽風——物質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質。
3. 極光:當太陽上有強烈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時,太陽風攜帶著的強大等離子流可能到達地球極區。這時,在地球兩極則可看見瑰麗無比的極光。
2樓:匿名使用者
溫度是由分子動能體現出來的,可能是該層分子動能大。至於為什麼,就不清楚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 是越裡面越熱吧。
日冕層和太陽的溫度?
4樓:網友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公里以上。日冕溫度有100萬攝氏度,粒子數密度為1015m^3。在高溫下,氫、氦等原子已經被電離成帶正電的質子、氦原子核和帶負電的自由電子等。
這些帶電粒子運動速度極快,以致不斷有帶電的粒子掙脫太陽的引力束縛,射向太陽的外圍。形成太陽風。日冕發出的光比色球層的還要弱。
日冕可人為地分為內冕、中冕和外冕3層。內冕從色球頂部延伸到倍太陽半徑處;中冕從倍太陽半徑到倍太陽半徑,也有人把倍太陽半徑以內統稱內冕,大於倍太陽半徑處稱為外冕。
觀測表明,太陽大氣的溫度具有反常的分佈,即從光球的5,770k慢慢降到光球頂部(光球與色球交界處)的4,600k,然後緩慢上公升到光球之上約2,000公里處的幾萬度,再向上延伸約1,000公里形成了色球-日冕過渡層,溫度陡公升至幾十萬度,到達低日冕區已是百萬度以上的高溫區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反常增溫,仍是太陽物理學中多年來未解決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在過去數十年中對過渡層和日冕反常高溫的原因進行了許多研究。
聲波加熱機制、激波加熱機制、阿爾文波加熱機制、波與粒子的非共振湍動加熱機制都曾被提出過,但是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仍處於探索階段。
5樓:網友
日冕的平均溫度為200萬攝氏度,區域性區域溫度高達1000萬攝氏度。
太陽日冕層溫度奇高,人們都有哪些推測?
6樓:**小峰
太陽有大氣層,由內到外: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其中光球層的表面溫度也就5500度,色球層初始的溫度並不高,也是四千左右的溫度,但是在色球層頂部時,溫度可以提高到幾萬,而到了更加稀薄的大氣層最外的日冕層時,溫度卻提公升到了百萬攝氏度。
這種反常的物理現象讓人摸不著頭腦,也是當今的物理難題之一。
纖耀斑加熱日冕機制(或微耀斑加熱機制):
色球層上是耀斑的產生地點,耀斑是一種劇烈的太陽活動,伴隨著釋放巨大的能量,有研究認為,耀斑爆發可以加熱日冕層,但是人們觀測到的耀斑爆發現象頻率並不高,不足以加熱。
後來,日本的研究小組在分析觀測資料時發現,在沒有耀斑爆發的時候,一塊區域內出現了能量非常高的x射線,這隻可能在千萬攝氏度下出現,所以,這有可能就是纖耀斑爆發的結果,由於纖耀斑爆發規模較小,人類望遠鏡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在色球層中可能出現纖耀斑經常爆發的可能性,這樣不停地釋放能量加熱了日冕層。
所以,纖耀斑(微耀斑)加熱機制最有可能成為主流的解釋,期待進一步的發現結果。
日冕物質高溫之謎,謎底誰也不知道,nasa的帕克探測器這次抵近太陽就是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也可能找不到。
日冕層溫度奇高雖然沒有謎底,但是有幾種推測,比較火的一種解釋是磁場加熱機制,太陽有強大的磁場,並且有磁重聯機制,那麼日冕物質可能在距離距離太陽表面更遠的地方被加熱,達到數百萬攝氏度。
我們看到的太陽表面溫度是5500攝氏度,日冕層距離太陽表面非常遠,可達到200萬公里以上,相當於3個太陽半徑的距離。要在如此遠的地方聚集能量,顯然太陽有一種我們不知道的機制在起作用。磁場加熱是乙個很有潛力的說法,還有激波加熱、阿爾文波加熱等。
但我們仍然要知道,即便有幾百萬攝氏度的高溫,其實也不咋地,因為日冕層粒子的密度非常之低,達不到我們感覺到的高溫,熱量基本上無法得到傳遞,如果探測器沒有足夠的保護加熱裝置,甚至會被凍壞。
7樓:你真的好嘛
人們推測太陽日冕層的溫度可高達幾百萬攝氏度,還推測要在距離太陽600萬公里的地方進行探測工作。還是推測其實沒有那麼熱,靠近太陽的地方其實會凍死人。
8樓:哀霜的心
太陽有大氣層,由內到外: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比較火的一種推測:磁場加熱機制,太陽有強大的磁場,並且有磁重聯機制,那麼日冕物質可能在距離距離太陽表面更遠的地方被加熱,達到數百萬攝氏度。
9樓:小夸克探宇宙
太陽的日冕層為什麼溫度最高。
太陽從光球層到日冕的溫度是越來越低?為什麼?請別大段複製
10樓:網友
是光球層到日冕的溫度是越來越高吧。
一般多會按照內焰、外焰給以解釋。
也有人解釋認為:太陽內部到處都激盪著強烈的聲波,某些能量的波從日面逃逸出來,從而衝擊了日冕,日冕吸收了波的能量,使它溫度公升高。色球也是如此。
而近日,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曉了這一謎團——首次證實太陽強大的磁場波是導致大氣層超高溫度的主要原因。
這種神秘而強大的磁場波叫做「阿爾芬磁波」,能夠從太陽的活躍表面攜帶足夠的能量加熱太陽的大氣層或日冕(太陽色球層外的高電離氣體所形成的發光的、不規則的環)。
11樓:網友
日冕層的溫度比光球層要高的多,但是現在科學家也解釋不了。這個現象現在還是個迷我們沒辦法搞講明白的。
另外樓上說的內焰外焰的問題是不對的,那不是在發生氧化反應。
12樓:
太陽中心區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源地。 太陽中心區產生的能量的傳遞主要靠輻射形式。
太陽中心區之外就是輻射層,輻射層的範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個太陽半徑向外到個太陽半徑,這裡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向外遞減。但是到了日冕溫度又大幅上公升。因為日冕是等離子體。
為什麼早上太陽離人近卻冷,中午太陽離人遠卻熱
我來告訴樓主吧 其實這些傳統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太陽系是相對穩定的系統,太陽離地球的距回離不 答會因為早晨或者中午有太大變化。或許會問早晨太陽看起來比較大,這是因為太陽在地平線附近時,入射角很大,光的折射作用再加上紅光的波長長,衍射作用明顯的共同作用,使得太陽看似比較大比較紅。至於冷熱程度,因為溫度升...
水星很小,離太陽又近,為什麼沒有被吞噬?
這是因為水星的適應能力非常的強,同時威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不會被吞噬,能夠乙個鐵存在。是因為這個星球的運轉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有引力的原因,所以才不會被吞噬。這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太陽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能量,所以才沒被吞噬。水星那麼小,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為什麼水星那麼小,離太陽那麼近...
為什麼山頂上離太陽那麼近卻氣溫那麼低
因為地球的大氣層存在有溫室效用。好比人的身上穿了多層衣服,外層的衣服中的溫度比內層的溫度就要低。這時山頂的溫度變化起主導作用的是大氣層的溫室效用。離太陽 遠近在大氣層中這時不起主導作用。雖然離太陽近了,但溫度不會升高,太陽光把熱量傳給大地,大地在把熱量傳給大地,我們通常所說的氣溫指我們周圍大氣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