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既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
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例如:奇普(quipu或隱雹搏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
這種結灶祥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結繩記事(計數):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
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易·繫辭肆判下》)。
雖然目前末發現原始先民遺留下的結繩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製網墜等實物均提示出先民結網是當時漁獵的主要條件,因此,結繩記事(計數)作為當時的記錄方式具有客觀基礎的。
其結繩方法,據古書記載為:「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結系出不同的繩結。民族學資料表明,近現代有些少數民族仍在採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
2樓:匿名使用者
在繩子在打結的方法,還有在木頭上刻線的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繩子上面打結。。。就是這麼簡單啊。
古代人是用什麼計數的?
4樓:cam貓葵
古代人計數方法如下:
一、結繩計數。
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結繩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易·繫辭下》文獻記載: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意思是上古時期,人們使用繩結來計數,後來聖人們則以書契計數。百官利用此來治理政務,百姓通過此來知曉世情。結繩計數直到20世紀中期一直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延續著。
而且不止是中國,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類似的計數方法。
據說,古秘魯印加族人(印第安人的一支)用來打結的繩子名為「魁普」(quipus),表示的數目清楚、完備,用來登入賬目、人口數及稅收數。
二、書契記數。
古代計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計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計數。「書契」指的就是文字。
因為這些刻有文字的竹木簡經常被用作訂立契約關係的憑證,因此「契」和「書契」也有「契約」的意思。
現今常用的「地契」「房契」等詞的意思正源於此。至於「契」字在「默契」等詞語中表示情義相投的意義,則是後來發展出來的。《管子·揆度篇》記述:
上古結繩,後易之以書契。」即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儲存,不易損壞。
三、算籌計數。
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算籌製作規範、體積小、便於攜帶,更利於精確計算,作為一種計數方式,顯然要比結繩計數和刻痕計數成熟得多。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直到算盤發明推廣之前,算籌都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計算工具。算籌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在世界數學史上是乙個偉大的創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計數法相比,具有顯而易見的優越性。
5樓:亦夢之城
1、古人的計數方法。
1)繩子每打乙個結代表乙個或一次。
2)籌碼計數(或小石塊),每一籌碼代表1,或10,或100等。
3)在木頭上畫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盤 ,使用算盤計數,以及進行計算。
2、簡介。結繩記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來。宋朝人在一本書中說:「韃靼無文字,每調發軍馬,即結草為約,使人傳達,急於星火。
這是用結草來調發軍馬,傳達要調的人數呢!其他如藏族、彝族等,雖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識字的人中間都還長期使用這種方法。**民族大學就收藏著一副高山族的結繩,由兩條繩組成:
每條上有兩個結,再把兩條繩結在一起。
和結繩幾乎同時或者稍後的一種記數方法,要算是書契了。書契,就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釋名》一書中說:
契,刻也,刻識其數也。」意思是在某種物件上刻劃一些符號,以記數。
6樓:手機使用者
計算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活動。人類初期的計算主要是計數。最早用來幫助計數的工具是人類的四肢(手、腳、手指、腳趾)或身邊的小石頭、貝殼、繩子等。
中國有句古話叫"屈指可數",說明人們常用手指來計算簡單的數。
在美國紐約的博物館裡,珍藏著一件秘魯出土的古代文物,名叫"基普",意即打了繩結的繩子。基普是古人用來計數和記事的。傳說西元前6世紀,波斯國王在一次征戰中曾命令一支部隊守橋,他把一條打了結的皮帶交給留守將士,要他們每守一天解開一 個結,一直守到皮帶上的結全部解完才準撤退。
在沒有文字的我國古代,人們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法來計數和記事。一件事打乙個結,大事打個大結,小事打個小結,辦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乙個結。
古人不僅用繩結記數,而且還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來計數。例如,他們飼養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裡,晚上必須圈到柵欄裡。這樣,早晨從柵欄裡放出來的時候,出來一頭就往罐子裡扔一塊小石子,傍晚羊進柵欄時,進去一頭就從罐子裡拿出一塊小石子。
如果石子全部拿光了,就說明羊全部進圈子;如果罐子裡還剩下石子,說明有羊丟失了,必須立刻去尋找。
7樓:自由飛翔,自由自在
繩什字沒打乙個節代表乙個活一次。子。
古人是怎樣計數的?
8樓:匿名使用者
1,結繩計數。2,古人在腰間繫乙個袋子,裡面裝有一種叫做算籌的工具(類似一根根小木棍),古人不僅可以用它來記數,還能用它進行解方程的運算。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計數的方法很多,比如:繩結法,串石法,串錢法。
10樓:網友
提到古人用打結來計數記事件。也就是說在一根繩子上打幾個。
結就代表幾件事或是多少個東西。我開始只是簡單的用1+1+1+……的方式來理解它認為它只是。
記錄數量的東西。
不過今天我才發現它有另一種合理的解釋:我可以理解打的結代表1,沒有打結的代表0,這樣它就是最基本的二進位了。在相同長度的繩子上,定義其有多少段組成,在這些相同的段。
上打了節的記為1,沒有打結的記為0。這樣就可以用不同的繩子代表不同的事了。如果古人用。
這種方法的話這應該是最早的二進位的應用了。
11樓:網友
用繩子拴出結,乙個數量就拴乙個,兩個就相應拴兩個。
古代人是怎樣計數的
12樓:網友
籌碼計數,每一籌碼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類推。
古代用繩子怎麼計算
13樓:準維
結繩計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攜賀模民族中沿用下來。在古埃及,結繩計數還被用於製造直角。古埃及人在繩子上打13個結。
得到12條線段。使得每段線段辯緩長度相等。利用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製造出乙個直角。
據說這個辦法被利用於拍巖建築。即兩直角邊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和。
古人計數的方法有什麼?
14樓:在動物園踩舢舨的楓樹
1、石子計數。2、結繩計數。3、刻痕計數。4、手指計數。
古時候有人用繩子綁在頭髮掛在樑柱上的成語是
懸樑刺股。解釋 比喻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讀音 xu n li ng c g 出處 西漢 劉向 戰國策 秦策一 蘇秦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翻譯 讀書時想睡覺了,拿起錐子扎大腿,血流到腳後跟。例句 空有一顆學習的心卻沒有懸樑刺股的精神。指的是 頭懸樑,錐刺股 頭懸樑 錐刺股的故事,講的正是...
古時候人的姓與名怎么區分,古時候人的姓與名怎麼區分
先秦分姓和氏 男稱氏 女稱姓 當然後來就模糊了。有些人也把氏當做姓 流傳到現代。先秦時期 普遍沒什麼名字 這個不表。明朝吧 比較典型。日常普通人稱呼是以姓及在家中的排行。比如我在家排行老三 見面一般就稱呼張三什麼的。乳名一般是長輩所用的 平常是不稱呼的。入學以後 老師就會給你取個學名 比較正式,因此...
古時候的所有的帝王用的都是玉璽嗎
我覺得歷代帝王用的同一個玉璽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每一個朝代只有一個象徵至高帝王權利的玉璽。是的,古時候所有的帝王用的都是同一個傳國玉璽。這事還要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說起,史書記載在秦王執政十九年的時候,秦國當時擊敗了趙國,並且由此得到了流傳天下的和氏璧,秦王大喜,之後秦王統一了天下,秦王嬴政成為了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