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普開
在筆者的老家,端午節還需要吃上雞蛋,吃得越多越好,通常大家都會吃上四五個,在我們這邊,吃雞蛋講究的是「滾蛋」,也就是將身上的黴運和晦氣趕跑。當然除了這些習俗外,插艾草也是一大習俗,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農村人就會去尋找艾草,將其割回家裡,從而將其懸掛在窗戶前。
在農村人看來,端午節是一年最毒的時候,不僅陽光比較毒辣,就連「五毒」也會出來四處活動,比如毒蛇、蟾蜍、蠍子、蜈蚣等,農民在農忙時很容易就會被咬到。為了能夠驅趕這些毒蟲,因此才有了端午節插艾草的習慣。
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農村人都會在門口插上艾草,不過今天插艾草已經是吉祥的象徵。也有人會將「艾草」製作成香囊,並將其掛在身上,其濃郁的味道讓人很是喜愛,人們希望能借著它驅趕那些汙穢之氣。
1、矮小、不完整的艾草。
艾草是懸掛在大門兩側的,是乙個家庭的門面,如果隨意找一些艾草懸掛,選擇那些比較矮小且不怎麼完整的艾草,那就不能展現乙個家庭的氣派了。就算是驅毒的功效,也沒有大型艾草效果好,因此這樣的「殘次品」是不能懸掛的。
2、被太陽暴曬的艾草。
通常來說,每年的端午節氣到來之際,也是艾草藥性最好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用它去驅逐身體內的寒氣。不過如果是被暴曬的艾草,那是無法進行御棗老懸掛的,畢竟在陽光的照射後巖冊,藥性減弱,艾草的活性不是太大,可以很好的驅逐蚊蠅。
1、採挖時間。
在艾草的採摘上,一般早上為最好,此時的太陽光還沒有暴曬,香味比較濃,效果最好。在農村講究「前三後四」,也就是端午節前3天和後4天採挖都是可以的。
2、懸掛時間。
端午節當天被認鎮公升為是純陽正氣最為興盛的時候,古人認為,懸掛時間一定不能超過11點,在太陽沒有直射家門口時懸掛,這樣的效果好,不然時間長了味道會逐步的變淡。
3、長短之說。
在農村人來看,端午節時艾草的長勢為最長,此時葉子也會變得更繁茂,個頭比較長。在懸掛艾草時,需要選擇那些比較長,葉片比較多的艾草,這樣的話驅蚊蠅效果更好一些,香味也可以變得更持久。
4、艾草根朝上。
在懸掛時需要將艾草根部朝上,這樣的話就會更美觀,顯得更有寓意。當然過去艾草是不離根的,但現在為了方便都是從莖稈部分割取了。
2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艾草有驅蟲的作用,端午的時候正處於夏天,蚊蟲特別多,所以就要割一把艾草放在家門旁驅蟲。
3樓:荒王爺
因為艾草可以驅蚊,驅瘟。其氣味清香,是國人傳統的端午節的"logo"。
4樓:你好看看內臟
這是風俗,端午節要登高採艾草,艾草的特殊氣味可以有安神驅蟲的功效,也是祈福的一種提現。
艾草過節什麼時候放門口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沒個一定,只要端午這天。
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本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至唐黃巾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於是放出風聲:
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家園,是為"走黃巢"。實際是使義軍無法與民眾接觸,以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
中原地區某戶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一人帶二小孩逃難,揹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已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
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
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云云。
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家中過端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家中插艾草的人家,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了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是了婦人。
忽然不見,只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了。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了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
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援,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農村野生的艾草隨處可見,艾草是在端午節前割好,還是在節後割好呢?
7樓:生活種草機
在我國農村,艾草這種東西是很常見的,通常在端午節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並且農村還會流傳「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其實大概意思就是生長週期三年以上的艾草的效果是最好的。當然艾草的收割時間也是在農村很有講究的,農村的一些老人在收割艾草時都會聽信「前三後四」。
其實大概意思就是在端午節的前三天,然後一直延續到端午節的後四天這八天的時間其實就是收割艾草的最好的時間。<>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這都是農村的封建迷信,其實這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一般來說艾草一年可以收割很多次,第一次收割的時候,一般都是在6月初的時候,接下來7月中旬可以再收割一次,第三次收割的時候是在下霜前後。而第一茬收割艾草是在6月初,這一段時間內生長出來的艾草中含有的艾油是最豐富的,從科學的角度上,農村人所遵從的「前三後四」是非常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端午節前後時艾草的陽氣是最旺盛的,同時這八天也是艾草的藥性在一年中最強的八天。因此人們大多都在端午節的前後集體去附近採栽艾草來進行辟邪或者入藥,而有經驗的老人也會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太陽還沒有公升起之前,就把艾草給割下來,這個時期的艾草也是品質最佳的。<>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村的村民一般都會選擇把艾草製成乾草長期存放。在這個時候,艾草一定要選擇曬乾而不是陰乾,因為在太陽底下持續的曬乾會加速艾草中的水分快速蒸發,並且可以保證艾草的功效不會被破壞。與此同時,在採摘艾草的時候,乾枯或者枯萎的艾草儘量不要採。
農村會有一種說法,就是乾枯的艾草不能夠起到辟邪的效果,在這裡還需要注意的是把艾草掛到門上時一定要倒著掛,不是正的掛,就像我們掛「福」字是一樣的。
8樓:在那夜裡
應該選擇在端午節前,在端午節前割艾草可以賣乙個好價錢,艾草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驅蟲效果,在過了端午節以後艾草的味道就會變淡。
9樓:喜歡萌寵的歪歪
割艾草有前三後四的說法,就是端午前三天跟端午後四天都可以。而且最好是早上帶著露水的時候割。
10樓:番茄味雞腿堡
我認為在端午節就應該準備好,這樣在使用的時候比較方便,這個時候的艾草長得是比較繁茂的。
農村很多家庭在端午節會在家門上插艾草,這是為什麼?
11樓:活力賽點
在我的家鄉,慶祝端午節是一種傳統習慣。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口掛艾草。一般人家都會在家裡種一片艾草。
每年端午節,除了掛在門邊,其餘曬乾後,每株紮成15-20釐公尺長的小捆,裝在塑膠袋裡,掛在通風的牆上,留作家裡備用藥材。如果村裡的人不種艾草,或者建房施工,破壞了艾草,村裡一些熱心的老人會主動送我一束。收集好之後可以掛在每個門框的兩邊。
不用擔心得不到艾草。
有些人會把家裡多餘的艾草拿到鎮上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去賣,為鎮上那些家裡沒有種植艾草的家庭提供方便。兩元一對基本可以掛普通人的門了。買艾草的人認為賣艾草的老人**太低,等於白送。
但是賣艾草的老人們說,他們做好事,應該收不到錢。年紀大的人不能幹農活。如果他們勉強收到一點利潤,他們可以補貼他們的家庭。
這些賣艾草的人太善良了。
有些年輕人,不知道這些,不知道農村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掛艾草的由來,認為這毫無意義,是一種封建迷信。其實村裡的老人一般都知道為什麼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艾草,也知道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都是老一輩的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教士,把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和習慣代代相傳。
老人們經常跟我說,這是歷史文化,是健康的衛生習慣,不是封建迷信。這個習慣,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艾草掛在門邊,消毒殺菌,驅蟲避病的能力確實非常有限,對健康的意義不大。但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掛在門邊的艾草作為殺蟲、殺菌、防病、防疫的有效方法。
老人說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掛艾草有兩層意思。首先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農村家家戶戶都在端午節門口掛艾草。
據老人說,這種做法在我國秦朝時期的農村盛行。在這漫長的歷史中一直沿襲至今,這種文化得以傳承。這充分說明這種方法對人的生命健康是非常有效的。
12樓:小
為了家裡安康,因為蛇來就是不敢進去了,這就是很好的預防蛇爬進去。
13樓:人生大事
這是為了能夠不讓其他的動物來接近家門口,尤其是一些蛇類,艾草是可以驅逐到他們的。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草,端午節為什麼插艾草
首先呢,發兔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喲,咳咳,放假了是不是超開心呢?每年端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也是由來已久,但是插了這麼多年的艾草,你還不知道它有什麼樣的含義嘛?傳說在很久以前,人們自私而殘忍,天帝決定派瘟神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來懲罰,瘟神受了天帝的旨意,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 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合肥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
端午節掛艾草是什麼意思,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小時候每當端午節的這一天的清晨總是要早早起去採帶著露水的艾草和桃枝。聽姥姥說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要高懸艾草和桃枝。掛了桃枝和艾草的人家在這一年裡會幸福平安。為什麼要在端午節的早晨掛桃枝和艾草呢?這裡有個傳說很久很久了的民間故事。那是在歷史上黃巢造反的時候,他親自帶兵打仗,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