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去英國讀alevel得考ukiset譯賽,班主任推薦美黎教育的,有之前考過這個嗎?

2025-03-25 23:50:18 字數 5326 閱讀 7072

1樓:匿名使用者

國野瞎搜內很少有培訓機構推出針對cat4考試的課程,給你推薦春獅國際課程中心的cat4考神漏前輔導班。

可以讓學生能夠熟悉題型,輕鬆應對考試,提公升學生詞彙量與運用,同時思維邏輯能力得以提高,另外學生可以在頌歷考前1個月開始衝刺練習,準備1-2套cat4套題進行精講精練,取得高分。

2樓:匿名使用者

國內很少有培訓機構推出針對cat4考試的課程,給你推薦春獅國際課程中心的cat4考前輔導班,可以讓學生能神漏夠熟悉題型,輕鬆應對考試,提公升野瞎搜學生詞彙量與運用,同時思維邏輯能力得以提高,另外學生可以在考前1個月開始衝刺練習,準備1-2套cat4套題進行精講精練,取得頌歷高分。

3樓:網友

很想想去個好點的運謹彎學校,必須要下功夫補習啦。我英語一般,數學也不太好,我中介說這倆必考,爸媽想送我去前五十的,就來這裡衝旁悶刺補習,學了乙個月了。他們分科晌塌老師負責,就是在上海的美黎教育補習的。

英國教育與中國教育

4樓:心瓶泣荷

從海外留學生的講述中總結:

2。不提倡讓學生背書,注重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注重學生掌握分析思維能力。

3。讓學生多關心時事,多看新聞。通過實踐,發掘個人的潛能。

4。考試多是問答題,要求寫出鮮明的觀點,通過自己的積累和思辯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要求學生知識面廣,會答分析論述題。

5。鼓勵學生挑戰權威,更注重思考和獨創精神。

6。注重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

7。注重交流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學生可自由的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在交流中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8。課堂上更注重啟發學生提問,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9。 更注重群體的合作(teamwork),一起作專案,培養協作的精神。

中國教育:1。均衡發展的要求,學生學習的精力被分散。

2。注重書本的知識的掌握。

3。考試大多是選擇和填空,培養的學生知識侷限在書本里面。

4。中國學生死記硬背的訓練不能培養思維能力。

5。學生死讀書,沒獨立見解,不關心書本外的知識。

6。大學老師更注重是基礎知識的灌輸,注重的是學生對經典的掌握,而並不注重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

7。讓學生注重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

8。缺乏課堂團隊的討論。

資料來自《羊城晚報》

英國教育和中國教育有什麼區別

5樓:孤傲一世言

一、教學內容不同。

想必在國內接受教育的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就是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並不能完全用到社會實踐中,更嚴重的時候,完全跟社會實踐部分不搭邊,這種空泛課程設計不但浪費時間,更耽誤以後的社會發展。

但英國的教育就完全不一樣,英國大學的教學內容非常實用,課程設定、教學大綱都以社會需求為實際基礎,除了紮實的基礎理論外,研究和實踐同樣被看重。

二、知識面不同。

總有學生抱怨老師教的東西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當新文化與舊文化的碰撞之下,到底是創新教育,還是堅持本知?就目前國內的教學來看,遠不如國外的更新速度。由於英國教學內容緊跟當下需求,因此學生能瞭解掌握更多新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工作後會發現,所接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可以從過往課程中獲得。

而且,知識面廣泛,各科目之間關聯度大、聯絡緊密,但又各自獨立,各科之間搭配得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不同。

國內教育這件事情,除了老師授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悟性。國內學生的現狀就是,到了大學時期失去老師的約束,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漸弱化,自學短板也明顯突出。

但在英國教學中,從一開始就會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將會融入學生的血液裡,成為其是一生的好習慣!

6樓:伊莎伯格女王

一、學制不一樣。

英國的一年級是5週歲開始讀,一直讀到18週歲13年級結束,算是完成了英國的小學中學和高中,並且大部分大學都只招收18週歲以上的學生,以防學生的年齡差異太大,產生社交方面的問題。

中國一般是6-7週歲開始讀一年級,上到12年級也就是高三。

英國非蘇格蘭地區的大學都是三年制本科,讀完13年的英國學生可以直接入學,而中國學生唯讀了12年,所以需要再多讀一年預科。

而蘇格蘭地區的大學是四年制的,大多可以用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就算讀預科,讀完預科也可以直接公升入大二(少數學校少數專業除外)。

而且在我們的理解中,英國的gcse階段應該算是初中,a-level階段應該是高中,所以很多人都說英國的初中是5年、高中2年,他們是吧7-9年級,再加上年級(gcse階段)作為初中。

但其實在英國的教育體系中10-13年級被作為senior school(高中)。

二、英國教育是金字塔狀,而中國的教育是梨形。

英國教育中,齡越小的孩子所要學習的東西越多、範圍越廣,但學習的深度有限。

年齡越大的孩子學習的科目越少,比如1-8年級要學習20門左右的課程,但是到了9-11年級,可能只需要學習10門課左右,到了12-13年級,只需要學習3-5門課。

雖在10年級往後,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深度仍然很有限,但是由於在低年級時學生已經養成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找到比較符合英國國情的學習方法,所以即便老師教的東西很有限,他們也能通過自學獲得更多的知識。

而在中國教育中,初級教育的科目並不多,僅限於語數外三門主課和體育、**、美術等副課。但在三門主課上,比較有深度,特別是數學。

到了初中會加入生物、物理、化學、地理等科目,一直到高二分文理班、參加會考……所以總的來說,中國的教育是梨形。

三、各階段的學習目的不一樣。

英國1-8年級的教育目的在於挖掘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9-13年級確定未來大學的學習方向、應對gcse、a-level等公升學考試;大學深入學習,為就業或者進一步深入研究做準備。

中國各階段的教育應該都是以應試為主,缺少職業規劃引導;但好處在於,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毅力和韌性。

7樓:夏日y秋風

中國教育有些僵化,創新也是過於政績化,心急。

請問英國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之間的區別?

8樓:伊莎伯格女王

1、英國教育體系中,孩子們的學習壓力相對更小。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不難分析得出「英國中學的課業壓力的確小於中國中學」這樣乙個客觀事實。

2、老師教學方式差異。

英國人口相對較少,其中能支付得起孩子讀傳統私立寄宿學校學費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英國傳統私校的師生比率較高。

而中國人口較多,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會想方設法讓孩子讀好學校,所以越是公升學率高的學校,學生越多,師生比例也就越低。

再加上英國的課業壓力的確要比中國小很多,英國學生課後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而中國學生經常忙於寫作業、考試,有時連最基本的運動和休息時間也很難保證。

中國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把更加深入的知識點整理好教給學生,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那隻能因人而異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的基礎、思維方式、關注點都不一樣,所以大家的問題也不一樣,老師只能引導大家去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幫大家解決問題。

儘管這種教學方式的效率不高,但對於那些善於鑽研的學生而言卻能起到「事倍功倍」的效果,畢竟通過自己研究而得到的知識,更容易理解,也比較不容易忘記。

所以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英國的這種教學模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拓展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試想一下,未來大家畢業後,無論做什麼工作,想要長久地獲得成功,都需要不斷的學習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而這時你在英國所獲得的學習技能就能讓你「事半功倍」!

3、學制差異。

英國從小學到高中,一共13年,所以他們的大學是三年制;中國從小學到高中一共12年,大學是4年制。

所以一般去非蘇格蘭地區讀大學,需要先讀一年預科;去蘇格蘭地區讀大學,雖然也需要讀預科,但除了個別學科在預科結束後還需要讀大一,其他都是讀大二。

9樓:網友

在獨立學習方面,英國學生要高於我國學生。英國的每個中學生都能夠去圖書館查閱文獻,尋找自己需要的資訊來完成乙個比較正規的的漢語意思是「計劃 」、設計」、「規化」。實際上類似我國的「科研**」。

英國中學生的project完全從學生的興趣和社會實際出發,題材極為廣泛。從理化生實驗、數學建模到英國的歷史、地理;從環境保護到關愛生命;從反恐到世界和平;從政治到經濟……,應有盡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據,不亞於我國大學生的畢業**。

英國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也強於我國學生。不分擔家務勞動的學生很少見,他們從小就幫助父母擦汽車、剪草坪。小學生打工的也很多,送報紙是最常見的了,錢雖然掙得不是很多,卻擁有了面對社會、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

英國學生的團隊意識強。在英國,人們普遍推崇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指乙個人與大家協同工作的能力或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合作能力。

英國學校歷來都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教育,在公共場所或集體活動中,個人必須服從大家。如果哪個學生為了自己出風頭而連累了大家,他就會被一致斥為「沒有團隊精神」。

英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好。體育不但是英國中學的重要課程,而且每天下午四點鐘開始,大部分學生又都出現在運動場上。大量的體育鍛煉,加上合理的充足營養,使英國學生大都身強力壯、精力充沛。

那種肌肉發達、動作靈活的運動員型學生到處可見。就連女生對體育也十分熱衷。體育好、學習好的學生才備受同學們的推崇。

英國學生的**精神強。英國學生做事十分開放,敢想敢幹,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認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機會也相對較多。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他們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也不像我國學生那麼關注問題的答案、關注他人的看法。對問題不但有自己的見解,而且特別注重科學論證。

注重在**中尋找答案。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和英國的教育有天壤之別呢?

10樓:網友

中國和外國的教育區別:

一、教育理念不同。

中國的教育。

內理念與美國的教育理念截然容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紮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無論是各門課程的課程學習報告、設計報告還是期末考試,中國大學更為重視學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標準」;而美國大學更看重實踐以及實踐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

這也是國內教育與西方教育的重要區別。

國內的學生往往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基礎,這也是中國學生能在應試教育中取得佳績的原因,但是美國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參與、實踐、創造,許多課程都安排有案例學習與討論的時間以及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陳述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老師對學生的面授時間很短,大約為學生所用學習時間的30%左右。其餘時間要靠學生自學、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才能學懂有關的知識。

在參與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自學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於他們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別。

關於讀A LEVEL去英國留學的問題

和我國的教育形勢相比 讀a level當然是做好的選擇.弊?可能就是相對來說太簡單了 容易滋生惰性吧那裡的社會環境絕對好 我太多同學去了以後回來都是彬彬有禮的.學風 當然 私立學校的學風是很好的.因為他都是有看了你的推薦信才考慮錄取問題的 還有 你去之前會去上個語言班 所以也很好適應 老師講課速度會...

我在英國讀alevel,年底拿英國護照,但是我gcse英語成

一般來說,前50名的大學招生的時候gcse english至少要達到c,然後根據你選修的科目在進行調整。如果你大學是學歷史等文科,那麼一般來說她們要求的english gcse成績就高 但是你大學學數學等理科的話,那麼一般來說一個c就夠了。再說了,你可能會拿到conditional offer,說不...

去英國讀研要考雅思還是ukbi,去英國留學要考託福還是雅思?

1.普通類雅思 leits 學生雅思成績如果是達到學校conditional offer上的語言要求,去英國直接就讀本科,碩士,博士學位課程,那麼在中國53個雅思考點考的普通類雅思考試 ielts 都是認可的。2.簽證及移民類雅思考試 leits for ukvi ukvi全稱uk visas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