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七王之亂的經過?誰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

2025-03-29 13:25:09 字數 2789 閱讀 6333

1樓:匿名使用者

吳楚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是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為首發動的一次同姓王聯合大叛亂,劉濞蓄謀叛亂,為時已久。導火線是當時景帝和晁錯認為吳王劉濞有罪,欲削他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就乘機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發動了聯合叛亂。

劉濞發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為主力。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用「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

景帝因很惶恐,就聽信了讒言,捕殺了晁錯,乞求劉濞退兵。劉濞不僅不退兵,還公開聲言要奪皇位。叛軍至梁國(治今河南商丘),為景帝之弟梁王武所阻。

至此時,景帝才決心以武力進行鎮譁舉壓。他命太尉周亞亂銷碧夫與大將軍竇嬰率三十六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鬥搜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大破叛軍。劉濞逃到東越,為東越人所殺。

其餘六王皆自殺,七國都被廢除。

誰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

2樓:承吉凌

周亞夫。景帝三年(前154年),吳王濞起兵廣陵(今江蘇揚州),有眾二十餘萬,還兼領楚國兵。

他置糧倉於淮南的東陽,並派遣間諜和遊軍深入餚澠地區活動。

吳楚軍渡過淮水,向西進攻,是叛亂的主力。

膠西等國叛軍共攻齊王將閭據守的臨淄,趙國則約匈奴聯兵犯漢。

景帝派太尉周亞夫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派酈寄擊趙,欒布擊腔緩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視齊、趙兵。

曾經做過吳國丞相的袁盎,建議景帝殺晁錯,恢復王國故土,以換取七國罷兵。

景帝在變起倉猝的情況下接受了這一建議,處死晁錯。

暫時居於優勢的吳王濞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東帝」的地位,拒不受詔,戰事繼續進行。

在吳楚軍西向攻取洛陽的道路中,景帝弟劉武的封國樑國橫亙其間。

吳楚軍破梁軍於梁國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

當時周亞夫率漢軍屯於梁國以北的昌邑(今山東鉅野東南),他不救梁國之急,而以輕兵南下,奪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蘇洪澤境),截斷吳楚聯軍的糧道,使其陷入困境。

吳軍多是步兵,利於險阻;漢軍多是車騎,利於平地。

戰事在淮北平地進行,吳軍居於不利地位。

梁國又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吳軍無法越過。敗圓則。

吳軍北至下邑(今安徽碭山境)周亞夫軍營求戰。

結果吳軍一敗塗地,士卒多飢死叛散。

周亞夫派精兵追擊,吳王濞率敗卒數千遁走,退保長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蘇鎮江)。

漢遣人策動吳軍中的東越人反吳。

東越人殺吳王濞。

楚王戊也軍敗自殺。

吳楚叛亂起於正月,三月即告結束。

在齊地,膠西等察棚王國兵圍臨淄,三月不下。

漢將欒布率軍進逼,膠西、膠東、淄川、濟南諸王或自殺,或伏誅。

齊王將閭為漢城守有功,但是他曾擬奪取帝位,後來還參預過七國之亂的策劃,特別是在被圍困時又與膠西王等通謀,因此不能見容於漢,被迫自殺。

在趙地,趙王遂撤兵堅守邯鄲,酈寄攻之不下。

匈奴人知道吳楚兵敗,也不肯入漢邊助趙。

欒布平定齊地諸國後,還軍與酈寄共同引水灌邯鄲城,邯鄲城破,趙王遂自殺。

吳楚七國之亂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3樓:成大文化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王朝之後,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不高,對於廣大的國土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只好繼續沿用周代的封國制度,這種辦法有效的使漢代從建國之初的混亂逐步進入了安定的狀態。

於此同時各個諸侯國的勢力逐漸擴大,他們不僅僅有自己的軍隊、**還有煮鹽鑄幣的權利,這些諸侯國掌握了將近60%的全國人口和土地,對**的集權管理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到了漢景帝時期(西元前157年—西元前141年),** **賈誼的政策,有步驟的削弱各個諸侯國。

這樣造成既得利益的諸侯王極大不滿,最終爆發了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戍為首的七國之亂。

平定七國之亂後,漢王朝的**集權得以大大的加強,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任用主父偃以及他提出的推恩令繼續削弱諸侯國的力量,最後形成了以** **為絕對核心的高度集權的王朝。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從東周開始一直到秦朝都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期,周代是完全的封國制,秦代把封國制一下改成了郡縣制,由於這種改革的步伐太快,秦朝很快就滅亡了。

漢代吸取了秦的教訓,以封國制和郡縣制並存。

但是郡縣制是歷史的趨勢,而七國之亂就是其中歷史阻力。

吳楚七國之亂是怎樣引起的?又是怎樣平定的?

4樓:網友

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是以漢景帝意欲削弱漢初封下的諸侯國的實力為起因的一次叛亂。七國以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為首,以吳楚兩國的軍隊為主力逼犯長安,最後在梁國境內被周亞夫率領的漢軍和梁國的軍隊合擊打敗了。其實這次的叛亂的失敗,離不開吳楚聯軍所做出的兩次重大的戰略失誤。

漢景帝三年(西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主的七國諸侯,不滿漢景帝的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政策,於是一起抱團組成聯軍對抗長安的**王朝。漢景帝在誅殺獻策削藩的晁錯試圖平息七國之亂失敗後,下定決心起兵,統領漢軍以及諸大將的就是周亞夫。

眼看叛軍士氣降低的周亞夫,便和梁國內的軍隊聯合夾擊了七國聯軍,不多久聯軍就被打的四分五裂。為首的吳王劉濞帶著自己的殘兵逃到了東越,最後還是被越王斬下首級獻給了漢朝。其他六位諸侯王前前後後都自殺身亡,七國之亂也由此平定。

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周亞夫懂得忍耐等候時機,也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機會,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5樓:番茄味雞腿堡

這是因為諸侯國叛亂的原因導致的,當時的漢景帝採用了削藩策 ,最終導致諸侯實力下降,周亞夫率領軍隊進行戰鬥,平定了叛亂。

6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是因為都想要分割領土,實現天下統一,於是就發動了戰爭。最後是吳國贏了。實現了皇權統一,

為什麼會發生「八王之亂」?發生「八王之亂」的原因

西晉惠帝時 291 306年 在統治集團內部,即汝南王亮 楚王瑋 趙王倫 齊王冏 長沙王乂 成都王穎 河間王顒 東海王越等八個諸侯王之間,為爭奪 最高權力,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歷時16年之久,歷史上稱為 八王之亂 這場惡鬥,雖然爆發在惠帝統治時期,可是禍根子卻在其父晉武帝司馬炎實行的 分封...

安史之亂是誰和誰發起的,安史之亂的發起人是誰?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 755年12月16日 身兼范陽 平盧 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 奚 契丹 室韋 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 憂國之危 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天寶十五年佔領...

海賊王中的三皇和王下七武海分別是誰

四皇 艾德華 紐杰特 edward newgate 馬魯克 波德卡斯 d 艾斯 喬治 七武海 原王下七武海 沙鱷魚 克洛克達爾 原懸賞金8100萬貝里 沙之果實能力者 原王下七武海 魚人 海俠 吉貝爾 原懸賞金2億5千萬貝里 王下七武海 鷹眼 喬拉可爾 米霍克 原懸賞金不詳 王下七武海 暴君 巴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