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2025-04-03 09:25:20 字數 972 閱讀 4501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典故 完整典故介紹

1樓:愛創文化

1、秦末漢初,淮陰(今屬江蘇省)有乙個名叫韓信的人,年輕時,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後來,韓信投奔項羽,參加反秦。他曾向項羽提過一些作戰建議,但都沒有被。

韓信看到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便改投劉邦。

2、一開始,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只讓他當了一名小軍官,一次犯了軍法,還差點兒受刑處死。免死後,只讓他滑枯充當一名管理糧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機會,韓信遇上了蕭何。

蕭何是劉邦的親信,劉邦芹咐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蕭何與韓信一席長談之後,對韓信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乙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但是,正當蕭何決定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韓信卻逃跑了。

原來,劉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帶的人,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地區偏狹,難以發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紛紛逃亡。韓信見劉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著跑了。

3、蕭何得知韓信逃跑的訊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原來以為蕭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氣。後來得知蕭何竟親自追回韓信這樣乙個不起眼的小官,罵蕭何是小題大做。

蕭何向劉邦詳細地介紹了韓信的情況,然後說:「韓信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願做一輩子漢中王便罷,如要奪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

由於蕭何的力薦,劉邦終於同意拜韓信為大將軍,並選擇吉日良時,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

4、韓信首洞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卻對韓信越來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韓信的兵權,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又將韓信逮捕;赦免後,只封了個「淮陰侯」。

韓信閒住長安,鬱郁不得志,被人陷害謀反,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鍾室。

5、後人根據這段歷史,引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來,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都由於同乙個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也蕭何敗蕭何

蕭何,是漢朝初年丞相。諡號 文終侯 漢初三傑之首。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泗水沛 今江蘇沛縣 人。曾任沛縣主吏掾 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 戶籍 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 人口 財力 物力的分佈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

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誰的經歷,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誰的經歷

韓信。當初,是蕭何月下追回來了韓信,使韓信得以有機會施展平生抱負,立下不世之功。也是這個蕭何,定下了未央宮中斬韓信的計策,使韓信死於非命。是指韓信的經歷。韓信是由蕭何舉薦,才有後來的成就,韓信最後被殺,也是因為蕭何設謀,所以講 成也蕭何,敗蕭何 韓信了,韓信開始受劉邦重用是因為蕭何的超長眼光,極力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麼意思,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麼意思?解釋一下

這句話講的是韓信,在韓信還在種地的時候就認識了蕭何,兩個人很談得來,當蕭何有作為是就想劉邦推薦韓信,當韓信有了一些成就時,蕭何就和呂后殺死韓信。這就是成也蕭何,敗和蕭何 就是說,成功靠的是蕭何,導致失敗的,還是蕭何。現在當然擴大廣泛了,只要成功和失敗都歸咎於一個,就可以用。韓信說的 當時他被呂后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