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敗於劉邦之手,後人為什麼吹韓信呢?

2025-04-04 06:35:30 字數 1217 閱讀 7457

1樓:擦纜枚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和項羽經過了四年的戰爭,最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劉邦戰勝了項羽,統一了中國,建立了輝煌的漢朝。而項羽則自刎烏江,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這場戰爭,雙方的統帥分別是劉邦和項羽。可是,在後世的人們口中,傳頌的戰神卻是韓信。這是為什麼呢消枯?

這是因為,是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造成了劉邦的優勢,也是韓信的卓越指揮,使得項羽的常勝之軍落得個失敗的下場。沒有韓信,劉邦是根本打不過項羽的。在軍事上取得不了勝利,其他的努力都是無用功。

就劉邦的個人軍事能力來看,他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不過,按照當時的軍事指揮排位,他應該是在一流戰將的中游水平。用韓信的評價來說,劉邦的帶兵能力也就是十萬人。

當然,這句話有著調侃的意味。不過劉邦的軍事能力確實不能夠算太高。

從劉邦的軍事生涯來看,劉邦一生指揮的戰役,勝多敗少。他率領軍隊西入關中,一路上打敗了無數阻擋的秦軍。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直打破武關,佔領咸陽。

在與項羽的戰爭中,他要面對項羽的主力。雖然屢次被項羽打得十分狼狽,但是還是堅守住了正面防線,使得項羽不能越成皋一步,為韓信的大迂迴作戰創造了條件。

只要不面對項羽,劉邦對抗項羽的手下一般都能夠佔上風。在項羽擊梁的時候,劉邦大破成皋正面的楚軍,使得楚軍遭受了嚴重的失敗。在後來英布造反的時候,他也預計劉邦不會親自帶兵前喊塌來,所以才有恃無恐。

結果劉邦親自帶兵平叛,打敗並殲滅了英布這個原來項羽手下最強悍的將領。

從上面劉邦的軍事生涯,我們可以看出,劉邦也是乙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但是,《孫子鄭橋圓兵法》雲,「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

就是說,能夠打勝仗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那是因為打敗的是比他弱的人。

劉邦就是如此。至少有兩個人是劉邦打不過的。乙個是項羽,另乙個是章邯。

在分封諸侯的時候,項羽為了免除劉邦這個後患,藉口巴蜀也是關中之地,把劉邦封到當時秦朝流放囚犯的巴蜀之地。雖然劉邦心中不滿,可是在項羽的高壓下,也只得從命。

2樓:汪造化

因為正是得到韓信的幫助,劉邦才能打敗項羽。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最終會被項羽打敗。

3樓:小九七

因為瞎談項羽燃陵實際上是被韓信帶領的軍隊打敗了,韓信是劉邦的屬下,歷史上自然就說是劉邦打敗了項羽,但真正擊敗項羽的還是韓信的磨段碰軍隊。

4樓:小九講詩詞

劉邦的勝利只是他作為政治家的勝利,而真正打敗項羽的是靠著軍事起家的韓信。

項羽是為什麼想與劉邦平分過天下,劉邦和項羽同爭天下,為什麼最終劉邦贏得了天下?

因為當時劉邦的實力要明顯強於項羽,鴻溝之盟只是劉邦的優勢暫時沒有得到體現才實行的權宜之計。而當項羽糧食短缺,根據地淪陷,士兵疲憊等不利因素一一出現以後,劉邦自然不會錯過勝券在握的戰爭。而項羽其人,自高自大根本不可能甘心和別人平分天下,如果放過項羽,等項羽安定了後方和兩翼,擴大了勢力,那麼戰爭必然會繼...

劉邦是陳勝的部下嗎,劉邦和項羽是陳勝吳廣的部下嗎

不是的,劉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而陳勝在公元前209年夏起義,劉邦是是沛縣人,只是響應陳勝起義而已,所以劉邦不是陳勝的部下。不是啊,劉邦是泗水亭長是秦朝的 陳勝則是戍卒。公元前209年楚人陳勝 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劉邦當時是泗水亭長,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

更令明號是何意出自於哪,炳燭之明是何意出自於哪

更令明copy號 用來說明賢明君主應重新bai申明號令,以取信du於民。此典出自 韓非子?外儲zhi說左上 dao 更令明號而信之。楚厲王為了在有緊急事情時以便動員百姓行動,便設警鼓。只要國家有了緊急情況需要百姓行動時,便以擊鼓為號。一次,楚厲王喝醉了酒便擊起鼓來,頓時全城百姓大驚。左右的人急忙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