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科學家發現了死後的世界,那這算不算本世紀最偉大的發現?

2025-04-05 14:00:10 字數 4092 閱讀 8973

在世界歷史上,有哪些死於自己發明的科學家?

1樓:史學馬前卒

被自己的發明殺死的科學家不在少數,但是最出名的莫過於居里夫人了。居里夫人曾兩度斬獲諾貝爾獎,並且一次是物理學獎,一次是化學學獎,絕對的科學大咖。她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了一系列的新元素,包括鐳和釙。

她所提出的放射原理和放射性元素分離法使她名垂青史。

但當時放射性元素的破壞性作用並沒有被發現。居里夫人在工作時,尤其是在提煉放射性元素的工作過程中,沒有采取任何的防護措施。她時常把裝有放射性元素的試管放在自己的口袋裡或者抽屜裡,由於長時間的直接接觸放射性元素導致她被嚴重輻射汙染,最終於1934年死於惡性貧血。

托馬斯公尺吉利也是一位美國的化學家,他發明了加鉛的汽油。由於他長期接觸鉛這種重金屬,使他患上了脊髓灰質炎和鉛中毒,導致他癱瘓在床。但他不屈服於命運,他發明了一套繩索滑輪裝置能使他坐起來。

但是由於一次事故,55歲那年,他被滑輪的繩索勒住了脖子,窒息而亡。

威廉姆布洛克是美國的一名有名的發明家。他在1863年發明了一種高速高效的輪轉印刷機。這個發明給印刷業帶來了,顛覆性的革命。

但有一次他發現乙個印刷機的滑輪錯位了,他把腳伸到下面兒,想踢到原位。但被高速運轉的印刷機的零件兒劃傷了,他的腳得了壞疽,在做截肢手術的時候意外死亡。李林塔爾是德國航空工程師。

他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滑翔機,被稱之為滑翔機之父。1896年4月9日,他在使用他的滑翔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股強風,使得滑行機失去平衡栽向地面,導致它脊椎斷裂。第2天他就去世了。

2樓:難掩的喜

奧托。李林塔爾,他是滑翔機的發明家,但是自己有一次坐滑翔機時從高空墜落死亡,特別的慘,很可憐的科學家。

3樓:田雪潔

居里夫人,發現了鐳,但是在做實驗時她的安全防護措施不當,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很大傷害,最後居里夫人因為惡性貧血去世;帕裡·托馬斯是賽車工程師,他在賽車實驗時提高了賽車速度,導致自己被斷開的車鏈砸中身亡。

4樓:無情哈拉少

居里夫人為了研究放射性鐳,使得自己的身體也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響,最終死於自己親手研究的鐳上,為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300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科學家做出的推測,你怎麼看?

5樓:是小螃蟹了啦

人類的進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的,人類文明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結果,與人類無限的潛力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常說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的,但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也不過300年的時間,在300年的時間中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也終於可以探索遙遠的宇宙了。

因此有人認為,人類能夠花費300年的時間創造出如此的結果,是否意味著未來的300年後人類文明將會實現質的進步呢?在我們看來300年這個數字實在太龐大了,但這也只不過是三代人的壽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簡直不可一提。當我們進入科技時代後,我們才發現,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科學是一直在進步的。

從前的人類沒有科技支撐,因此300年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但現在人類的科技已經到達了比較高超的階段,即使在過去300年,人類又能出現哪些變化呢?

能源時代。有人認為不論是那段時期,能源的使用是衡量人類文明發展的標準,現在的我們所使用的能源都是煤炭石油資源,或許到了300年後,我們可以改進化石能源,逐步的使用綠色新型能源,人類會進入綠色時代。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化石能源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是它所造成的汙染性也是不可估量的,以此為樂,人類文明的延續,化石能源總歸會被淘汰。

可控核聚變。

有人認為風能和太陽能或許會取代化石資源。但實際上這些資源也只能作為人類的輔助,我們的課題我們想要取得更大的進一步,真正走出宇宙,緊緊依靠風能和太陽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此科學家認為人類想要使用一種能源來替代化石燃料,那就是可控核聚變。

在我們看來核資源是具有強烈的輻射性的,其實這個說法非常片面,核裂變的輻射性是非常強的,而核聚變則沒有任何輻射是非常清潔的能源,它所釋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我們能夠掌握這項技術,實現星際穿越也並不是難事。

根據科學家的**來看,人類想要真正的掌握可控核聚變,則需要100年到300年的時間,因此很大概率上300年後的人類會進入核聚變時代,太空旅行、月球基地這些都有可能實現。那個時候的地球將是一片綠色,人類真正的進入清潔時代。

6樓:君王的孤獨

因此有人認為,人類能夠花費300年的時間創造出如此的結果,是否意味著未來的300年後人類文明將會實現質的進步呢,在我們看來300年這個數字實在太龐大了,但這也只不過是三代人的壽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簡直不可一提,當我們進入科技時代後,我們才發現,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科學是一直在進步的,從前的人類沒有科技支撐,因此300年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但現在人類的科技已經到達了比較高超的階段,即使在過去300年,人類又能出現哪些變化呢。

世界科學家有哪些發現

7樓:網友

世界科學家的發現真的很多,有科學理論的創立、科學真理的發現、科學發明創造等等。

舉幾個例子:

黃帝:發現磁石和地球磁場的關係,發明指南車和指南針等。

伽利略、哥白尼:太陽中心說。

牛頓:萬有引力。

法拉第:電磁感應。

霍布金斯:青黴素。

居里夫人:放射性元素。

歷史上哪位科學家的消失會最大程度造成當今世界的改變?

8樓:以心

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愛因斯坦對廣義相對論和現**論物理的貢獻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在(大眾認為)人才輩出的理論物理領域,有很多重要的工作也是由實驗引發或者是被環境引導的。

廣義相對論是乙個例外,這個看似荒誕理論的誕生是沒有實驗基礎的,它是純粹自發的,僅源於愛因斯坦本人對物質世界的獨到見解。在實驗證實了該理論的**後,對科學家和世人來說,這種理論的成功無疑是令人震驚的。也許這種震驚本身(同量子力學的荒誕特徵一道)顛覆了物理學家對直觀的迷戀,去信任抽象概念本身,也使得大眾眼裡的物理學愈發陌生。

可以說,愛因斯坦不止為後人貢獻了偉大的理論,也徹底改變了理論物理的思維方式。<>

9樓:迪

問題可以解讀為「歷史上有哪位科學家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整個科學界的進步,進而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而且如果沒有這個人,同時代和後世的人們也不會有類似的創見或發明」。舉個例子,微積分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但是即便沒有牛頓的出現,萊布尼茲終究還是會把它搞出來。

如果問題是這樣子,那麼所有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科研可能都不夠格入選。就算愛迪生沒有發現鎢絲的功用,此後的時間因為市場的需求總會有人讓它不致埋沒。同理,所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果也是與題目的要求不符的。

在前人的基礎上添磚加瓦絕對是無可非議的,但並非不可替代。《周易》是劃時代的皇皇鉅著,但若沒有《連山》《歸藏》,誰知道文王能寫出幾分成色呢。其實科學史我是一點都不懂的,但感覺問題下的諸位答主有跑偏的傾向,特此大放厥詞一番。

10樓:天行有道宇宙平衡

我覺得是這兩位吧,電力之戰的主人公,愛迪生和特斯拉。少了他們兩位,現在的人可能手機都用不成。

歷史上哪位科學家的消失會最大程度造成當今世界的改變?

11樓:一中理科班

應該是發明石器的那一位,不過那一位嚴格來說還不屬於今天所說的人類。

近代開始,科技雖然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科學家已經成為乙個職業了。每個重要問題都有無數頂尖的腦袋去研究。即使其中乙個因為某種原因消失了,別人也會取代他的位置,發現他的發現。

最多是科技的進步會耽誤幾年罷了。沒有愛因斯坦,也會有張因斯坦、李因斯坦。

但是遠古時代就不同了。那時候的科學發現是靠偶然和意外的。每乙個科學進步都花費了人類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的時間。

以至於科學家發現,遠古時代世界各地的人們生活都是一樣的,因為發現乙個新東西的時間超過這個發現傳遍亞非歐三大洲的時間——哪怕當年的技術擴散時間以千年計算。

自從猿類出現之後,花費了數百萬年才終於發明了石器。如果那一位發明家死了,猿類可能就需要再花費數百萬年遇到下乙個發明家。那樣的話今天我們可能還坐在草原上,等待石器的發明。

而沒有近代任何乙個科學家,社會無非發展得慢了幾十年。這和耽誤幾百萬年的後果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那一位不知名的「科學家」最大限度的改變了當今世界。

12樓:網友

哪位科學家消失都會最大程度的造成當今世界的改變,原因是蝴蝶效應。

是誰發現了重力,科學家如何發現重力的

牛頓並不是發現了重力,他是發現重力是 萬有 的。每個物體都會吸引其他物體,而這股引力的大小隻跟物體的質量與物體間的距離有關。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說明,每乙個物體都吸引著其他每乙個物體,而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大小,正比於這它們的質量,會隨著兩物體中心連線距離的平方而遞減。牛頓為了證明只有球形體可把 球的總質...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什麼定律?

就是阿基米德定律啊就是浸在液體裡的物體所受浮力等於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阿基米德發明了什麼定律?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 力學家。他確立了槓桿定律,發現了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科學成就 阿基米德無可爭議的是古代希臘文明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數學家及科學家之一,他在諸多科學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科學家發現了大約多少個個隕石坑

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隕石坑僅多個。大者直徑達公里以散租上,小者僅幾公尺。南極洲威爾克斯蘭德隕石坑直徑多公里,可謂世界隕石坑之最了,居於世界第二大的是西伯利亞的波皮蓋隕石坑,直徑公里。我國境內最大的隕石坑是年月根據衛星提供的線索,在河北和內蒙古相鄰地區發現的乙個特大隕石坑,內環直徑公里,外環直徑約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