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中耍孩兒屬於戲劇中的詞牌嗎

2025-04-05 15:20:11 字數 4079 閱讀 1171

1樓:大美堯

法場 關漢卿。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1,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聖2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3青天。我不要半星4熱血紅塵灑5,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6。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7,望帝啼脊李鵑8。

二煞】9你道是暑氣暄10,不是那下雪天;知野笑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11?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12滾似綿,免著我屍骸現13。要什麼素車搭含白馬14,斷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做什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15;如今輪到你山陽縣16。這都是官吏每17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煞尾】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願明題徧。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2樓:天千巴橙

是。竇娥冤中的耍孩兒是戲劇中的詞牌。

詞牌俗稱「牌子」。和曲牌一樣,是曲的**譜式。如《竇娥冤》中的《耍孩兒》、《鮑老兒》、《叨叨令》、《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握譽》、《二煞》等都是詞牌,每乙個詞牌,在韻段滲段上必然屬於一種宮調。

不喊仔同的詞牌在字數、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每一詞牌都有一定的基本定事,可據此填寫新詞牌。詞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詞牌名也有與曲牌名相同的。

什麼是曲調名,曲牌名,詞牌名

3樓:夢斷華容道

曲,是韻文文學的一種,同詞的體式相近,可以配樂歌唱。曲分南曲和北曲,南曲起於南宋,以南方音為主;北曲起於金,盛於元,以中州音為主,分為雜劇、散曲兩種。北曲的雜劇是一種帶科(動作)白(道白)的歌劇,其中唱詞是劇中人唱的;散曲不是戲劇,沒有科、白,只供清唱吟詠,和詞的性質相近。

北曲的體制:(1)曲有曲牌和宮調,即指曲調的名稱和樂曲的調式,曲牌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格式。曲牌隸屬於宮調,每個宮調由若干曲牌組成。

2)曲韻和詩詞韻不同,沒有入聲,允許平、上、去三聲通押,一支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但可以重韻。(3)曲有襯字(指在曲牌規定字數之外增添的字),可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在句末,字數不拘,平仄不論。(4)允許口語、方言入曲,通俗易懂,比詩更活潑自由。

散曲和詩詞一樣,用於抒情、寫景、敘事。

散曲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與詞中的小令不同)通常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但可以重複,各首用韻可以不同。如關漢卿《四塊玉》: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套數通常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子組成,長短不論,一韻到底。

宮調與曲牌。

山東省墾利縣第一中學 魏名寶 257500

宮調是古代戲曲、**名詞。是**的各種調式,宮調不同,音調就不同。近人吳梅曾解釋說:

宮調者,所以限定樂器管色之高低也。」我國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為七聲,是樂律之本。以宮聲為主的調式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稱調。

以七聲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宮、七十二調,共為八十四宮調。但俗樂多不全用。常用的有五宮(仙呂、南呂、中呂、黃鐘、正宮)四調(大石、雙調、商調、越調),合稱九宮調。

如《竇娥冤》中的《正宮》就是一種宮調。元曲中一套宮調須得一定的曲牌配合。

曲牌,俗稱「牌子」。和詞牌一樣,是曲的**譜式。如《竇娥冤》中的《耍孩兒》、《鮑老兒》、《叨叨令》、《端正好》、《滾繡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乙個曲牌,在韻上必然屬於一種宮調。

不同的曲牌在字數、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基本定事,可據此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

什麼是文學體裁

4樓:果實課堂

你知道什麼是文學體裁嗎。

宮調名、曲調名、曲牌名的區別???

5樓:夢中雨滿羅蘭玉

1、意義不同。

曲牌指曲調的名稱,是曲的**譜式,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基本定事,可據此填寫新曲詞;宮調指樂曲的調式,宮調不同,音調就不同;曲調是表情達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種反映人們內心感受的藝術語言,通常認為,曲調是**的靈魂和基礎。

2、包含關係不同。

曲牌隸屬於宮調,每個宮調由若干曲牌組成。曲調則建立在一定的調式和節拍的基礎上,算是兩者的衍生。

3、數量不同。

北曲共十二宮調335個曲調。十二個宮調是:黃鐘;正宮;大石調;小石調;仙呂;中呂;南呂;雙調;越調;商調;商角調;般涉調。

元曲最常用的是正宮、仙呂、中呂、南呂和雙調;其次是越調和商調,再次是大石和黃鐘。小石、商角和般涉三調最罕見。

曲調則數量龐大,各有不同,因人因地而各不相同。

什麼是曲調名,曲牌名,詞牌名

6樓:網友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②(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乙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乙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乙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

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詩歌分類

7樓:網友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竇娥冤翻譯

開折,通過監斬官和其他人的行為,描寫了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氣氛。竇娥便在這種氣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場了。一上場,竇娥便唱了兩隻曲子 端正好 滾繡球 竇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現出來,說明自己無辜被判死刑,冤屈驚天動地,臨死之前,把控訴的物件指向了天和地。竇娥控訴天地一場戲,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文章,千古流...

《竇娥冤》原文,竇娥冤 原文及翻譯 ,作者關漢卿

看一看 竇娥冤 滾繡球的原文 等 端正好 表現了竇娥滿腹冤屈與怨恨。滾繡球 揭露了社會的嚴重不公,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既表達了對天地不公的不滿,又表現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正宮 滾繡球 關漢卿bai 有日月朝暮懸,有du鬼神zhi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dao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

為什麼會有竇娥冤這麼一說,為什麼說竇娥冤是感天動地的?

竇娥冤六月飛雪,很多人認為 確實是大部分人 是關漢卿的 杜撰,其實在戲的臺詞中有這麼一段話 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聖與 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劊子云 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