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坳陷基本石油地質特徵
1樓:中地數媒
濟陽坳陷縱向上發育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等地層,從晚侏羅世開始,在經歷了斷陷(燕山運動)、斷坳(濟陽運動)、坳陷(東營運動)等3個構造發展階段後,沉積了巨厚的陸相地層,敏睜耐形成了古近系斷陷湖盆為代表的含油氣盆地,面積約為26 200km2
濟陽坳陷是乙個以新生界古近系生油為主的含油氣區,相對於古近系而言,縱向上可分為3套含油氣層系:
1)基底含油氣層系:包括前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等5套亞含油層系;
2)同生含油氣層系:指古近系,可進一步細分為孔店組、沙河街組、東營組等3套亞含油層系;
3)後生含油氣層係指上覆的新近系,主要包括館陶組、明化鎮組等兩套亞含油層系。
構造運動的結果,使濟陽坳陷形成了東營、霑化、車鎮、惠民等4個以北斷南超為特徵的單斷式箕狀凹陷。每個凹陷根據構造、沉積及成藏條件的不同,自南而北可劃分為南部緩坡油氣聚集帶、窪陷油氣聚集帶、**背斜(或斷裂)早啟油氣聚集帶、北部陡坡油氣聚集帶4部分。另外還包括潛山披覆構造油氣聚集帶和特殊巖性(火成岩等)油氣藏等。
濟陽坳陷共發育6套烴源巖:石炭系一二疊系、中生界、孔店組、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在縱向上形成3套含油氣層系、10套亞含油層系,其中古近係為主力含油氣層系,其次為新近系。
多次構造運動,造成濟陽坳陷複雜的地質條件,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油藏型別,依據圈閉的成因和形態,可劃分為4大類、16種[27~29]
構造油藏:包括披覆背斜、滾動背斜、塑性拱張背斜、反向屋脊斷塊、同向斷塊等5種型別,主要分佈在背斜背景充分的構造帶或斷裂發育的凹陷**構造帶。
巖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巖性油藏、生物礁灰巖油藏、火成岩油藏等3種型別。砂岩巖性油藏主要發育在窪陷區及構造活動較為活躍的凹陷陡坡帶,如霑化凹陷窪陷區發育了橋春渤南、五號樁油藏,東營凹陷窪陷區發育了梁家樓、牛莊、營11油藏,車鎮凹陷車西窪陷區發育了車西等濁積扇體。
地層油藏:包括潛山斷塊、潛山殘丘、潛山內幕、地層不整合、地層超覆等5種型別。地層油藏在濟陽坳陷內所佔比重較小,但實踐證明,不整合面上、下是有利的油氣聚集地帶,該類油藏主要分佈於盆地邊緣地層超覆、剝蝕區或基岩凸起的翼部。
複合油藏:包括構造地層、構造巖性、地層巖性等型別。如墾利、單家寺等複合油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