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破釜沉舟」和「約法三章」這兩個典故是怎麼回事?

2025-04-07 08:10:37 字數 1337 閱讀 2646

1樓:拾頎

1、「破釜沉舟」的歷史典故:

陳勝。吳廣雖然犧牲了,但由他們首倡的農民革命的風暴卻越來越猛烈。項羽。

和劉邦率領的兩支起義軍逐漸壯大起來,成為反秦的主力。

西元前207年夏天,章邯。

帶領幾十萬秦軍包圍鉅鹿(今河北平鄉。

項羽聞訊前來相救。剛剛渡過漳水,準備向包圍鉅鹿的秦軍發動進攻的時候,項羽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每個將士準備三天的乾糧,然後砸碎燒飯的鍋,沉下渡河的船。

表示了一定要在三天之內戰勝敵人,如果不勝,飯也沒有了,想退回去的話,過則譁河的船也沒有了。這就是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命令。破釜沉舟表示了要麼勝利前進,要麼戰死在疆場,決不失敗而後退的決心。

戰士們無不以一當十,奮不顧身,拼命殺敵,呼聲震天。鉅鹿之戰。

起義軍以少勝多,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不久,章邯率領二十萬軍隊投降了項羽。鉅鹿之戰,消滅了秦軍主力,行槐是推翻暴秦孫帶行的決定性一戰。

2、「約法三章」的歷史典故:

當項羽起義軍正在鉅鹿大戰。

牽制了秦軍主力的時候,劉邦起義軍急速進軍,西元前206年十月攻佔咸陽,強大一時的秦王朝。

被革命的農民推翻了。

進入咸陽以後,劉邦與當地父老約法三章:「殺入者死, 傷入及盜抵罪」。並且宣佈「廢秦苛法」。

他用這樣的諾言,一面爭取痛恨秦朝的農民的好感,一面安撫地主階級,不用擔心生命財產受到侵犯。「約法三章」贏得了「秦人大喜」的效果。

2樓:二小姐的奇幻世界

破釜沉舟 」的故事主要講述的是秦朝末年各地人民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項羽破釜沉舟帶領三千將士打敗秦軍的三十萬則戚人馬,鼓舞了楚軍人們的心,以一當十攻擊秦軍,隨著人心所向秦朝很快就滅亡了,項羽成了楚國的英雄。而「約法跡盯備三章」,劉邦(漢高祖)佔領秦都城咸陽後,為了收攬人心,廢除秦朝的一些嚴刑姿毀苛法,召集「關中諸縣父老、豪傑」宣佈「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表示「餘悉除去秦法」,史稱「約法三章」。

3樓:有知居

劉邦把關中各縣老百姓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兄衝除。現在 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

這三條羨友殲是:第一殺人者償命,第二傷告滑人者要抵罪,第三盜竊者也要判罪。

破釜沉舟和約法三章的含義是什麼 破釜沉舟和約法三章是什麼意思呢

4樓:休究紹

1、破釜沉舟:指項羽為了增加士氣 打贏仗、把渡江用的船和煮飯的工具都毀了。絕了後路、就為了打贏仗。

2、約法三章是劉邦進入咸陽後,和百姓約法三章。內容是:散如鬥殺人者死,打人偷竊處以相應的刑罰。劉邦橡拿這樣做贏的民心衝磨,為楚漢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

約法三章指的是哪個歷史故事,約法三章說明的是哪個歷史故事

指的是鴻門宴。1 出處原文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 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 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 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桀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

約法三章是哪三章,約法三章什麼意思

約法三章 的 三章 分別代表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約法三章 原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 賓語,含褒義。造句 1 新的班主任張老師和我們約法三章。2 在事情開始之前,我們不妨先約法三章。3 劉邦一到關中,立即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4 黨員...

約法三章是什麼意思,約法三章什麼意思

出處 約法三章 這個成語,一般都認為是始於司馬遷的 史記 高祖本紀 在司馬遷的 史記 高祖本紀 中確實有這麼一段話 沛公 召諸縣父老豪傑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基礎釋義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