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的特點
1樓:日隆家居商場
在知道了騎樓是什麼意思以及騎樓為什麼叫騎樓之後,相信人們對騎樓的特點也很感興趣,具體如下:
1、仿哥德式騎樓的特點。
這種形式較為少見,強烈的垂直線條和拱形窗體現出哥德式裝飾風格。其立面以垂直構圖為主,設哥特窗,底層騎樓廊也處理為仿哥德式窗形式,使人感覺到濃厚的哥特風格。
2、南洋式騎樓的特點。
這種騎樓有南洋地區的獨特且有創造性的形式。在女兒牆上開出乙個或多個圓形或其它形狀的洞口,是一種建築智慧,預防颱風襲擊,減少對建築物的風負荷,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藝術形態。
3、古羅馬券騎樓的特點。
這種騎樓底層有券柱,券心處以漩渦裝飾,風格雄偉,一些部分還運用簡化了的羅馬柱。
4、仿巴洛克式騎樓的特點。
這類騎樓採取了巴洛克式裝飾,多運用在山花裝飾及女兒牆的曲線中。
5、現代式騎樓的特點。
這種騎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以後,在尺度、結構、材料、造型風格等方面與傳統騎樓區別明顯。一般來說,其立面處理上舍棄了複雜的裝飾,運用了簡潔、明快、實用的功能主義的處理手法。
騎樓的來歷?
2樓:嗷嗷嗷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簡陵攜騎樓普遍存在於南亞、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國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僑鄉地汪巖區。[1][2]
現代意義上的騎樓最早起源於印度貝尼亞普庫爾(beniapukur)地方,是英國人首先建造的,稱之為「廊房」,當地的方言叫eranda。接著,新加坡的開埠者萊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也使用這種外廊結構的建築,稱之為「店鋪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腳氣」、「五腳基」。後來傳入中國華南地區後開始稱為「騎樓」[1]。
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樓街建起了第一座騎樓,由從東南亞返鄉的瓊籍攔伏商人所建[3]。1875年以後,騎樓出現在廈門的部分街道,由當地僑商所建。[4]
中文名。騎樓。
外文名。building overhang別名。廊房、店屋、五腳基。
性質。殖民地建築[5]
起源地。印度[5]
所屬地區。南亞、東南亞、中國華南[2]
國外代表城市。
孟買、新德里、加爾各答、新加坡、吉隆坡。
中國代表城市。
海口、文昌、漳州、廈門、泉州、廣州、潮州、汕頭、梅州、北海、南寧、梧州等。
騎樓的意思?
3樓:張三**
注音 ㄑ一ˊ ㄌ
拼音 qí lóu
基本釋義樓房向外伸出遮蓋著行人路的部分。
跨在街道或衚衕上的樓,底下可以通行。
國語辭典修訂本 騎樓「ㄑ一ˊ ㄌ
我國南方的一種特殊建築。通常一樓臨街部分建成走廊,走廊上方即為二樓樓層,宛如二樓騎在一樓上,故稱為「騎樓」。山州散。
引證解釋 ⒈ 樓房向外伸出遮逗氏蓋著行人路的部分。
引巴金 《秋》序:「我和幾個朋友蹲在四層洋房的騎樓下。」
跨在街道跡轎或衚衕上的樓,底下可以通行。
引許傑 《我和魯彥》:「把這臨馬路的樓房,修理了一下,改作一字騎樓形式,租給人們,當作臨時宿舍。」《新華月報》1979年第6期:
弄堂口上空,離頭頂不太高的地方,懸掛著一座跨街騎樓。」
騎樓的成因
4樓:心的痕淚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陪悉,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普遍存在於南亞、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國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僑鄉地區。
作為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物,騎樓的成因主要是源於十九世紀初,當時的新加坡總督萊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規定所有建築物前,都必須有一道寬約5呎、有頂蓋的行人路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場所。從此,新加坡出現了連線的外廊結構的建築,當時被稱之為「店屋」或「五腳基」。
這種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因此在東南亞十分風靡。而從南洋返鄉的華人,也在華南地區建起類似建築,俗稱「騎樓」。1849年,海口市棚亂哪的四牌樓街建起了第一座騎樓。
1875年以後,騎樓出現在廈門的部分街道。1878年,香港鏈碼殖民地**頒佈了《騎樓規則》,並開始建造騎樓。
騎樓的建築風格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是建築物底層沿拆山姿街面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
2、作為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物,騎樓的淵源最早可上溯到約2500年前的希臘「帕特農神廟」,那是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築,現代意義上的騎樓最早起源於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是英國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稱之為「廊房;
3、底層騎樓為券柱式,券心處旅絕以漩渦裝飾,風格雄偉,線角明朗而細部豐富,部分還運用簡化了的羅馬柱式,使其羅馬風格更為濃郁,十九世紀初,新加坡總督萊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規定所有建築物前,都必須有一道寬約5尺、有頂蓋的行人路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場所,從此,新加坡出現連線的外廊結構的建唯春築,稱之為「店屋」,或叫「五腳基」,這種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因此在東南亞十分風靡,而從南洋返鄉的華人,也在華南地區建起類似的騎樓。
騎樓的成因是什麼
6樓:華源網路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普遍存在於南亞、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國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僑鄉地區。
作為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物,騎樓的成因主要是源於十九世紀初,當時的新加坡總督萊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規定所有建築物前,都必須有一道前野寬約5呎、有頂蓋的行人路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場所。從此,新加坡出現了連線的外廊結構的建築,當時被稱之為店屋或五腳基。
這種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因此在東慧缺喊南亞十分風靡。而從南洋返鄉的華人,也在華南地區建起類似建築,俗稱騎樓。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樓街建起了第一座騎樓。
1875年以後,騎樓出現在廈門的部分街道。1878年,香扮兆港殖民地**頒佈了《騎樓規則》,並開始建造騎樓。
海口騎樓小吃街餐飲有限公司怎麼樣
專控股 注屬冊地址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大同路2號騎樓小吃街。海口騎樓小吃街餐飲 的統一社會信用 註冊號是91460100562410175c,企業法人王廣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海口騎樓小吃街餐飲 的經營範圍是 餐飲服務業。在海南省,相近經營範圍的公司總註冊資本為30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
民俗的各地民俗,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上面的怎麼都是婚俗呀 這裡有1 生產勞動民俗 2日常生活民俗 3社會組織民俗 4歲時節日民俗 5人生儀禮 6遊藝民俗 7民間觀念 8民間文學 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1 滿族 滿族人有尊老敬祖的族風,重視祭祀祖先,把祖先奉為神明,每逢家中有娶妻生子,修宅遷居,就職榮升等重大喜慶事都要祭祖祈福,舉行隆重的...
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
南昌包餃子 吃湯圓 過去,在南昌縣許多鄉村都有這樣一種鄉俗 抬菩薩。農曆臘月二十三,由保管本房族菩薩的 當頭人 請來漆匠給菩薩貼金 每年都要貼一次 漆匠在貼金前,要念經請菩薩退位,然後在菩薩全身刷上一層生漆,再把泊金 貼上,菩薩煥然一新,漆匠再念經請菩薩歸位。菩薩貼過金後,當頭人 便將其安置在木製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