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

2021-03-08 20:48:04 字數 4520 閱讀 3239

1樓:匿名使用者

南昌包餃子!

吃湯圓!

過去,在南昌縣許多鄉村都有這樣一種鄉俗:抬菩薩。

農曆臘月二十三,由保管本房族菩薩的「當頭人」,請來漆匠給菩薩貼金(每年都要貼一次)。漆匠在貼金前,要念經請菩薩退位,然後在菩薩全身刷上一層生漆,再把泊金(**)貼上,菩薩煥然一新,漆匠再念經請菩薩歸位。

菩薩貼過金後,「當頭人」便將其安置在木製轎內,轎似一把櫃式椅子,菩薩就像坐在椅子上。裝好轎槓,然後放在祖宗堂屋的堂前。從臘月二十四起,本房族的青壯年隨時便可邀伴(要四人抬)抬菩薩在屋外滿村遊走。

這種「抬菩薩」,一是增加過年的氣氛,二是一種類似體育活動的玩耍。而帶有迷信色彩的「抬菩薩」則有兩種:

(一)唱兵(又叫收兵)

到大年三十,白天在村中的廣場上擺好香案,將坐好菩薩的轎子放置香案前,點香燒燭,直到晚上,由本村住廟和尚作「收兵」法術。這時,村民有的在家守歲或賭博,有的村民便在廣場上看收兵。小孩在未結束收兵前,不能睡覺,以免魂魄被當作散兵遊勇收去。

和尚作法術收兵時,由四個青年抬著菩薩轎,隨著和尚作法動作,時而在廣場上轉圈,時而翻滾轎子,像是菩薩在驅兵捉鬼,忽然間,和尚把事先放好的一隻公雞捉起,就在翻滾轎子的一瞬間,將公雞頭扭斷,把雞頭丟進放在場地上的罈子裡,再用黃表扎口封好(這個罈子每年唱兵都要裝一個雞頭進去,平時便放在菩薩落座的神位底下)。此時,唱兵結束,意味著收兵驅鬼任務完成,可保全村平安。

(二)迎神

農曆正月十五,是出龍燈日。白天先迎神,即各房族的菩薩都要穿上袍服。根據菩薩身份穿著:

是文官則穿文官服;武官則穿龍袍,插三角旗。所穿文武袍服,如舞臺上古裝戲文武官的著裝一樣。因為村中所供奉的菩薩都是由過去群眾崇拜的文武**演變而來,如關公菩薩、福主菩薩(許遜),一直成了老百姓崇敬的偶像。

各支各房的菩薩穿好袍服後,便先後抬起上路,向村裡的廟中走去。一路上,敲鑼打鼓,舉著各種龍旗,還有陽傘,很像皇帝出宮的派頭。抬菩薩所走的路,要走自古已有的官馬大路,俗話迎神走古路即由此出。

等各路菩薩到齊,在廟內落座一段時間,便各自將菩薩抬起由原路返回。然後放置在村中廣場的香案前,等到晚上讓菩薩看燈(或看戲),過年抬菩薩便算結束。

2023年5月份,由中國文聯、江西省人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江西儺文化藝術周」 在南昌市撫河路進行的盛大的民間藝術踩街表演活動中,我縣推出的極具民間特色的大型民俗舞蹈《彩轎歡歌》,就是由這種民俗活動進行藝術昇華後改編而成。

2樓:冰凌雪風之靈舞

納頓節是青海省民和縣三川地區土族獨有的民俗活動。納頓節是土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社交遊樂節日,也稱"莊稼人會""慶豐收會"等。"納頓"是土語音譯,和蒙古族的那達慕含義一樣,意為"玩耍"、"娛樂"。

每年農曆七月,正是民和三川地區瓜果飄香、新糧入倉、新油入缸的豐收季節。當地的官亭、中川等七個鄉鎮的70多個村莊都過納頓節。生活在這裡的土族群眾為了慶祝五穀豐登,便在莊稼最先成熟的下川從宋家村開始,一個村一個村地跳起"納頓"。

各地舉行納頓的順序按莊稼收割季節的先後排列,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轉移。一般來說,納頓在農曆七月十二開始跳起,因此民間也稱為"七月會",活動一直持續到農曆九月十五結束,歷時近兩個月,場面隆重,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起源關於納頓節的歷史淵源,目前還沒有發現文字記載。比較認同的一種說法是,元末明初,土族人民逐漸擺脫了遊牧生活,開始步入農耕生產時期,為了處理農耕生產中的矛盾,協調人際關係,便形成了一種集體廟會活動,即"納頓"。專家認為,從納頓節中儺舞儺戲的內容、形式、服飾等考證,納頓節應當起源於元代中期,完善於明代早期。

對於納頓節真正的起源,還需要學者專家進一步地考證研究。

主要活動

納頓節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是籌備,從清明節開始,三川各村即在本村的神廟祭奠二郎神和地方神,並推選出當年七月舉辦納頓會的"大牌頭"和"小牌頭",他們在節前負責籌集經費,維持本村社會秩序,協調生產管理(如田間用水順序)等,節日期間則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其次是小會,節前,村民在會場搭建大型帳篷,以供安放神像和進行祭奠。

節前一日大小牌頭敲鑼打鼓,進行祭典等一系列活動。然後便是納頓節的正會。

一年一度的納頓節是以各個村社為主體的群體活動。可由一村單獨舉行,亦有兩村聯合舉行。最為常見的是兩村聯合,一村充當"主人",而另一村為客,兩村男性排成長列,扛著各色彩旗,敲鑼打鼓,高呼"大好!

"隊伍一到麥場,拉開了納頓的序幕。

納頓節的正會由跳會手、跳面具舞(儺戲)、跳"法拉"(巫)三部分組成。

1、跳會手

"納頓"開始時,首先是本村的"會手"迎接外村的"會手"。"會手"是集體舞蹈隊伍,人數二三

十、四五十乃至百人不等。本村"會手"按老、中、青年齡順序列隊,由老人們身著長服,擎彩旗,拿柳條(普灑甘露之意)領隊,鼓手、鑼手、旗手相隨其後,鼓鑼聲聲的節奏,催人起舞,粗獷的舞姿伴隨著嘹亮的歌聲,"大好!大好!

"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高昂歡快。他們喜躍忭舞地走出百米外,迎接前來慶賀的外村"會手"。兩廂"會手"相逢,陣容陡增,人人精神抖擻,個個容光煥發,旋轉起舞三匝後,向客隊"會手"焚香,遞煙敬酒,互致賀意,共祝平安。

酒助人興,匯合到一起的隊伍,浩浩蕩蕩,載歌載舞,揮動柳條扇子,鼓鑼喧天,歡聲雷動,彩旗滾舞,繽紛絢麗,呈現出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2、儺戲表演

"會手"歌舞結束後,接著有《莊稼其》《三將》《五將》《殺虎將》等古樸的民間儺戲表演。

《莊稼其》意即種莊稼的人,通過老農向他的兒子傳授農耕技藝等劇情,以幽默詼諧的形式展現了土族農耕生活。稚氣未脫的兒子與他老子的爭執,反架格子倒掛犁的滑稽動作,逗得人們哈哈大笑。軍儺戲的表演有好幾出,比如《三戰呂布》,以佈陣、對打等動作演繹三國故事,再現三英戰呂布的場面,突出了關羽的忠烈和威武之氣。

《殺虎將》一出儺戲古樸粗狂,其中虎與牛的相抵摔跤、人與虎的搏鬥,及戴牛頭面具的殺虎將最後出場降伏猛虎等情節緊張激烈,扣人心絃,透出土族先民遠古時期的生活情景。

日漸西斜,活動已近尾聲。有人將堆積如山的蒸餅分塊贈送給每個到會的人。老人們焚燒紙錢供於地方神前,馨香禱祝:

風調雨順,民殷財阜。然後,把地方神抬送到下一村廟會的納頓。納頓活動就像是一次漫卷過全縣的"運動",是一波一波歡樂的浪潮。

從糧食成熟最早的下川開始,逐村向西,過中川到上川結束。各村都會將節目提前準備好,當村當日表演歡慶完畢。

會手舞的傳說

舞蹈表演的形式一環套著一環,排成龍形的"一字長蛇陣",兩行並行的"二龍戲珠陣",變換成四行的"四門斗敵陣"等等,看得令人眼花繚亂,興奮不已。整個會手舞隊看起來像一支征戰的隊伍,那些手持兵器者頗似統領隊伍的將領,持簫管者為文官或者軍樂隊,擎三角旗者像個傳令官。

民間傳說,最初,土族先民的一支軍隊曾經為把守黃河岸而來到三川,拒敵作戰獲勝。為慶祝勝利,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活動,納頓由此演變而來。

民間還傳說:很早以前,三川附近的白塔寺有位技藝超群的木匠,被皇帝召去修造宮殿。木匠同夥伴們經過幾年的辛勤勞作,終於建起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宮殿。

皇帝一看,十分高興,可他轉念一想,又放心不下:為建造皇宮,耗盡了天下資材,鬧得民怨沸騰。這一切都瞞不過那個木匠,他倘若洩露出去,那人們不是更加憤恨他這個皇帝了嗎?

於是,皇帝打定主意要加害於木匠。這訊息不知誰悄悄透露給了木匠,木匠連夜逃跑,來到三川地方,控訴皇帝勞民傷財、荒淫糜爛的生活。這裡的老百姓早就被朝廷逼得沒有活路了,木匠振臂一呼,十里八鄉的百姓紛紛響應。

木匠作為首領,立即拉起了一支農民大軍,日夜操練,準備乘機起事。三川百姓造反的訊息很快傳到了皇宮,皇帝驚恐不安,忙派遣暗探前來刺探軍情。這當然瞞不過那位足智多謀的義軍首領木匠,木匠當機立斷,命令士兵們把大兵器統統藏起來,脫下戰袍,換上長衫,拿上扇子,打起彩旗,敲起鑼鼓,跳起會手舞來。

他們一邊跳,一邊歡呼"大好",精彩的會手舞把個皇帝的暗探看得眼花繚亂、暈頭轉向,搞不清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問當地人,都說是跳會手舞,慶豐收哩。

從此,跳會手舞的習俗也就留傳下來了。

傳承價值

土族納頓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始至終都有活生生的人蔘與其中,因此作為一種民間傳統文化現象,它是活形態的,又是原生態的,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納頓節特點十分鮮明,它是一種鄉人儺民俗活動,以民間信仰為連線村落的紐帶,流傳歷史久遠,每次活動延續時間長,參與廣泛等。納頓節具有嚴格的組織和程式,其活動與鄉村管理和生產時序緊密結合,有明顯的社會調適功能。節日期間,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極富民族地方特色。

特別是其中的儺戲儺舞,儲存著北方民族薩滿文化的殘影,同時又吸收了二郎神、關公崇拜等漢文化的內容,既表現了土族的文化個性,又體現了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民族和諧現象,具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其**、舞蹈、頌詞、服飾、儀禮等都富於特色。

納頓是民和地區土族人民最隆重、熱烈的節日和文化娛樂活動,也是人們訪親探友,商榷兒女婚嫁,調解糾紛,相互交流生產、生活經驗,學習和傳播新思想、新知識的大好時機。對於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而言,納頓則成為他們尋覓知音的良機。

納頓節同時也是人們認識土族歷史的"活文獻",它形象地表述了土族歷史的發展程序,表現了其由遊牧生活轉向農耕生產的歷史過程,這對於從事土族歷史、宗教、文化藝術、生產生活、民俗風情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民和三川納頓的儺戲藝術真實地保留了土族遠古生活的具體形態,原汁原味地再現了土族的生活情形,是一種活形態的文化,這個資料對於研究儺文化顯得舉足輕重。納頓節作為青海獨有的一種本土文化,具有極高的民族民間文化特徵,也體現了土族文化與華夏文化的淵源關係。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各地特色性和民風民俗,各地特色小吃和民風民俗

獨具特色的苗族民俗 苗族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 四月八 龍舟節 吃新節 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春頭臘尾的忌諱 正月初間不烤饃,年夜 鍋巴 要留圓 全 獻食盤饃 蒸的大,...

民俗的各地民俗,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上面的怎麼都是婚俗呀 這裡有1 生產勞動民俗 2日常生活民俗 3社會組織民俗 4歲時節日民俗 5人生儀禮 6遊藝民俗 7民間觀念 8民間文學 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1 滿族 滿族人有尊老敬祖的族風,重視祭祀祖先,把祖先奉為神明,每逢家中有娶妻生子,修宅遷居,就職榮升等重大喜慶事都要祭祖祈福,舉行隆重的...

世界各地的奇聞和風俗,世界各地民風民俗

你滿世界跑一遍就知道了 若光聽別人說的 還未必說得準 世界各地的奇聞異事有哪些?世界各地有趣的風俗 請問世界各國的有趣風俗有哪些 在阿拉伯人面前記得切勿露出鞋底,因為阿拉伯人覺得鞋底是一個人最髒的地方。當阿拉伯朋友送您禮物時,請不要當著他們的面把禮物拆開,因為他們視此為不禮貌的行為。相同地,如果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