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具有行善的意識嗎? 讀《人心 善惡天性》

2025-04-10 15:35:09 字數 2051 閱讀 6610

你認為人的本性是善是惡?

1樓:l吉吉學長

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中國人認為人性本善。如何看待人性,這是古今中外許多哲學家、思想家關注的重大問題,由此形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

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告子則說,人性可善可惡。理學家則說,孟子說得對,荀子說得也有道理,而告子給我們提了個醒。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心,一定要存天理滅人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等故事很好的證明了這樣的乙個觀點—人性是先天的,但是環境對於人的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試想,同樣乙個人,不同的環境最終會將其塑造成什麼樣的結局和命運。

人性善惡兼有。慾望影響著善惡。自我意識

2樓:天涯野客

善惡是沒有的,它們依靠妄想分別執著而生。

3樓:網友

第八識阿賴耶識決定我們道德底線~

每個人心中是不是都潛藏有善與惡這兩種思想?

4樓:發明正能量

與其說是兩種思想,還不如說是兩種本能。

特別對於新生兒,他的種種本能,被學者劃分為 善的本能,與不善的本能。

應該這麼說吧:

人類進化發展史上,原本沒有善、惡的概念。

就像動物一樣,它做什麼,它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件好事,那是一件壞事,全憑本能 使然,不太分得清楚 好壞、善惡。

而進入人類文明史,進入文明社會之後,人類開始逐漸將 生活中 的種種、種種行為,分辨出 善惡、好壞、美醜來。

特別在今天,榮恥觀、是非觀、道德觀、價值觀……更是十分分明,除了先天本能,還包括後天學習(包括間接經驗),人腦中肯定有多種思想、知識、儲備與理念,但是:最終這個人,是善,還是惡,關鍵要看他如何判斷、取捨、揚抑這些——

思想、知識、資訊、理念。

關鍵看他能不能明辨是非對錯,恪守道德準則。

有人可能會說:好人,腦中,不能儲存壞的內容、元素,但又有人可能要說:你不知道那個事兒是壞事兒,你怎麼避免那個事兒?

所以說,即使想要做得更好,更善,也還是要了解一些壞的內容的,只是堅決不支援、不去做壞事而已。

5樓:依賴

其實不應該說每個心中都潛藏善與惡,應該說每個人都有表裡不一的兩種思想,一種是對現實社會表現出來的思想,一種是每個人只對自己內心真實表現出來的思想。

每個人對善與惡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看事情,事件,作品的觀後感想也都不一樣。

我眼裡的真善,你眼裡卻是偽善,我眼裡是惡,你眼裡卻是真性情,你眼裡的真善,我眼裡卻是偽善,你眼裡是惡,我眼裡卻是真性情 ,2個人眼裡就能有不同的善與惡,更何況70億人眼裡何為善何為惡更是各式各樣。

認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願意作惡。人之所以作惡,做不正義的事情是出於無知」。主張「美德

6樓:詮釋

a試題分析:主張「美德即知識」,結合所學,可知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主張:

他根據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個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武士們保衛國家,農民和手工業者則負責生產。亞里土多德:提出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最大的哲學貢獻在於創立了邏輯學;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階的。公尺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而非思想家。

點評:直接選取法。一般用於考查學生基礎知識、記憶和理解能力的題目。

此法是以平時的學業水平為基礎,以認真審題為前提條件的。考生一定要仔細審閱題幹,準確斷定全部條件與答題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項,也不妨把全部選項都認真審閱一遍,找出干擾項排除的理由。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是我國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

7樓:杭易戎

d試題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作為人心本體的至善是超經驗界的,它不是具體的善的行為。

有所為而為的善是手段,無所為而為的善才是至善。良知是心之本體,一切學問,修養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為善去惡,即以良知為標準,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動。這和王陽明「致良知」的觀點是一致的,故選d。

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嗎,哲學中的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是什麼意思

意識活動沒有直接現實性,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1 現實性和直接現實性 現實性是與可能性相對應的哲學範疇。現實性是指現存事物的實際存在性及其存在的必然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中的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各種趨勢。直接現實性是人的感覺器官可以直接反映的現實性,通俗地說,看得見 摸得著的客觀事物具有直接...

人所讀的書會不會進入人的潛意識,一個人所讀的書會不會進入人的潛意識

會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氣質,飽讀詩書的人,他的言行,他的談吐都會和別人不一樣。因為讀過很多書,所以深知自己的不足,所以經常飽讀詩書的人會特別的謙虛,在言行舉止之間,低調的展現著自己的自信。他們的言行談吐也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別人也會願意和他們交往,正所謂胸有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也包含了很多人...

讀史使人明智回顧黨的奮鬥歷史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不是虛構的。讀史,看君王運籌帷幄的處事原則 理解力王狂瀾的氣魄都是有益的 回顧黨的奮鬥歷史,可學習萬事離不開人民的支援,好的決策還是需要有人來執行的,等等。謝謝 讀史使人明智 回顧黨的奮鬥歷史 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18分 讀史使人明智。回顧歷史上的重要改革與改革過程中的爭論,可以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