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的歷史記載
1樓:顯示卡吧
中國古典名著在《三國演義》第60回中,就有關於速讀的生動描寫,它反映了古代速讀高手張松典故:「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寫道:楊修向張松吹噓曹操的才華,命人從箱子裡拿出曹操的《孟德新書》,稱是曹操仿孫子13篇而作。
張松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後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
楊修不信。張松立刻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竟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說:
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後便命令扯碎其書燒掉。後人有詩稱讚張松說:
古怪形容異,清高體貌疏。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膽量魁西蜀,文章貫太虛。
百家並諸子,一覽更無餘。」其貌不揚的張松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的速讀本領已經讓恃才放曠的楊修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可足見其厲害。
另一部古典名著《紅樓夢》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賈寶玉攜一本《會真記》在園中讀,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書。黛玉「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
很快兩人便用書中主人公的話對答。寶玉很感驚奇。黛玉笑道:
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這一對男女主人公看來都是快速閱讀的高手。從以上兩部名著中看,**雖為虛構,但仍然是建立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之上,書中人物的快速閱讀本領應該是可信的。
快速閱讀的變化
2樓:審判隨風
1、乙個人要讀完全國每天出版的報紙,要一年的時間。所以知識**的資訊社會,即使是優秀學者,以傳統的閱讀方式獲取資訊,也如井底之蛙而孤陋寡聞。
2、現代中國,乙個合格學生在初中三年中,要看420萬字的教科書和300萬字到420萬字的課外書。在高中三年中,要看780萬字的教科書和600萬字到900萬字的課外讀物。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分別要達到每分鐘500字和600字。
實際上達到這一速度的學生只佔5%。許多好學生的代價就是,因無時間鍛鍊體質差,因拼命看書視力差。
3、快速閱讀記憶法並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乙個具有小學4年級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閱讀中,以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代替傳統的閱讀習慣即可。因為人本來就具備這種能力,只是此前無人開發。
水杯r發展史,紙杯的發展歷史
紙杯歷史的成長曆程經歷了四個階段 圓錐形 折褶紙杯最初問世的紙杯是圓錐形的,由手工製造而成,用膠來粘合,較容易分離,必須儘快地使用。後來出現的摺疊紙杯,在側壁加了折褶,以增加側壁的強度和紙杯的耐用性,但要在這些摺疊表面印上圖案就較為困難,而且效果不甚理想。塗蠟紙杯 1932年,第一隻塗蠟兩片紙杯問世...
玉佩的歷史發展,中國玉器的發展史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五經通義 說玉 溫潤而澤,有似於智 銳而不害,有似於仁 抑而不撓,有似於義 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 垂之如墜,有似於禮。孔子說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認為玉具有仁 智 義 禮 樂 忠 信 天 地 德 道等君子的品節。詩經 裡有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之句。古人給...
秦國的發展史,秦國曆史簡介
國名秦國的國號來自於地名。西周時的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 成為國號。秦始皇統一後,仍然以 秦 為國號。歷史起源考古 清華簡 研究顯示,秦並非出自西戎。學術界主流思想認為秦人來自東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