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鶴樓的詩句崔浩,崔顥《黃鶴樓》全詩

2025-04-14 01:25:19 字數 1650 閱讀 4170

崔顥《黃鶴樓》全詩

1樓:卡拉聊教育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朝代】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內容品鑑: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禕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崔浩的黃鶴樓譯文

2樓:夜杯戀

崔浩的黃鶴樓譯文如下:

白話譯文: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褲嫌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原詩: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團純伍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塌或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崔顥(704—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723年)登進士第。

唐玄宗開元(713—741)後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唐玄宗天寶(742—756年)初年,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

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豔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崔顥《黃鶴樓》的完整翻譯

白話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原詩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

黃鶴樓改寫成思戀家鄉的散文,黃鶴樓(崔顥) 擴寫

美好憧憬與尋常的落差,在我的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樓頭送目,江天相接,天水茫茫,夕陽照金水上波光鱗鱗,在白雲的襯托下愈顯巨集麗闊大,此景象的感染,我的心境漸漸開朗,天色已晚,今宵酒醒何處,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

黃鶴樓的故事,黃鶴樓的歷史故事

李白曾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更寫下千古傳誦的 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昌的蛇山,面臨長江。登樓遠眺,旖旎風光,一覽無遺,所以有 天下江山第一樓 的美稱。黃鶴樓的得名,傳說跟一個道士有關。有一個道士常來這一家酒家喝酒,因為老闆不收他的錢,所以他臨走時便在牆上畫了一隻會飛下來跳舞的黃鶴,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