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社群運營有多少個陷阱嗎?

2025-04-15 08:45:31 字數 3834 閱讀 3563

社群運營該怎麼做?

1樓:趙老師解答

拉社群之前一定要有個大體的概念,知道自己拉的社群是什麼群體,可以為他們提供怎樣的服務。定位清晰後,才能找準目標使用者。

我曾經嘗試將小紅書達人與普通使用者放到乙個群中,結果聊不到一起,群最後也不了了之。

第二招:選擇平臺。

現在做社群無非是個人和企業兩個平臺,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個人拉得更有親和力,企業的總感覺有點距離。

但是個人群的管理不如企業群完善,比如企業群支援自動回覆,**歡迎語,個人群是沒有的。根據兩個平臺的規則,我的建議是:人少選個人,人多選企業。

第二篇:拉人篇。

第三招:60人法則。

當有了種子使用者,什麼時候拉人最為合適,就是你覺得能拉到60以上人數時在拉人。如果群裡的人數低於60,很難做促活,大家活躍不起來,用不了幾天群就萎了。

一開始建群,群裡人數能超過100人,會比較活躍,後期慢慢拉人**,會一直活躍下去。

第四招:拉人方式。

目前拉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群***,一種是單對單拉人。兩者的區別在於,***拉人速率不可控,一旦同時湧入100+,恐有風險。

上次半個小時進來150人,導致號和群都不見了。規避風險的方法是做活碼,分散**的壓力。

個人拉群不要直接拉,這樣轉化率太低。可以先打提前哨,髮圈或私信問有興趣**的扣1,能回覆的都拉**,效率高且使用者更精準。

第五招:**入口。

單對單或者朋友圈都是即時的,如果是在大企業上班,需要持續不斷的把流量導到社群,就需要在服務平臺上把企業放進去,引導使用者加企業,然後企業把使用者拉到社群中。

那些有幾千萬上億粉絲的品牌必須把引流流程化,這樣才有效率和降低流失。

第六招:人拉人啦。

這個玩法大家懂得,是最有效也是風險最高的拉人方式。19年時可以做,現在比較難做了。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風險都很高。

前幾天聽乙個用企業做人拉人,永久封號,不過還好最後申訴回來了。一定要控制控制再控制,悠著點來,應該還是可以的。

第七招:大群週期。

不要妄想著一來就整500人大群,群有200人限制,到了200後面就得單個去拉人了,一些企業會把人數控制在150到200之間,但實際上群人數肯定是越多越好,因為活躍分子的佔比是固定的,我的經驗是群少人多,群多人少。

意思是如果你們公司維護的群在幾個,每群4

2樓:望京小宋佳

社群運營的生動比喻

如何實現成員的增加?

關於群成員的增加:

1)優質的內容能帶來很好的口碑效應,社群的加粉最好的狀態就是群內成員的口碑宣傳和邀請 ,這說明你的社群是被肯定的,你的產品是有市場的。

2)名人效應 ,如果你邀請的嘉賓是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能帶來很明顯的加粉,比如jol的分享,都帶來了加粉。

3)其他的運營渠道的配合 ,發推廣文章的時候順便加上社群資訊,或者把自己的個人介紹改為懾群資訊,也能帶來一點加粉。

社群短命的七大原因

1)第乙個原因,失焦,也就是缺乏乙個明確而長久的定位。我這裡有乙個不斷在增加人數的社群,他的定位就很清晰,就是幫助大家,以城市上班族、學生群體居多,實現美好生活。他的名字叫「打車&紅包群」。:

2)第二個原因,無首,也就是缺乏有影響力或熱心的群主或群管。

3)第三個原因是群主個性過於強勢。

4)第四個原因是騷擾。所以如果乙個群的人數過多,要選擇一定的禁言措施,比如工作時間群內不聊天,晚上和節假日隨意,這樣就會改善很多。還有告知群員,群內的加好友行為,大家要慎重,可以選擇不加,只要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麻煩就可以。

5)第五個原因是群缺乏固定的活動形式。不過如果乙個群的規模不超過40人,大家在一起的理由可能是因為興趣相投,認同度高,願意一塊聊,因此就不需要刻意限定分享形式。

6)第六個原因是「蒸發」。越來越多**值的成員選擇離開,隨之發生的是,高質量內容的輸入和輸出的減少,直到有一天這個群徹底淪陷成了乙個平庸的聊天群。

7)第七個原因是陳舊,也就是成員總是那麼幾個人,失去了新鮮感。在不同的社群時期,要有不用的群員活躍。

還有一點,群規的問題,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比如一些圍觀者有時候因為種種動機想在群裡發各種軟性廣告,也會因為觸犯群規變成挑戰者,如果群組織者缺乏疏導技巧,一些同情圍觀者的群員會以退群的方式表示用腳投票,這會給群的生命力帶來損害。

最後還有乙個「150定律」(即著名的「鄧巴數字」)歡迎來交流,我要多多學習!

社群運營的難點|為何社群運營沒有效果?

3樓:老徐說電商

社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群運營也變成了營銷的必備**,但是卻很少有企業可以把社群玩的出彩,更不要說像瑞幸咖啡和完美日記一樣成為案例。很多企業簡單的認為運營社群就是把潛在客戶拉在乙個群裡,然後進行階段性的資訊觸達,但是這樣操作的後果是,不出3個月這個群就變成了「死群」,群裡的使用者也全部流失。社群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也有許多運營難點。

企業搭建社群初期,一定要考慮清楚這個社群的定位是什麼。瑞幸咖啡的社群定位,就是給群成員提供福利,比如每天分成幾輪分發優惠券,或者新品嚐鮮折扣和社群專屬**等。如果不確定社群搭建的目的,那麼後期社群的整個走向則會失控,相當於一艘帆船沒有航線,只能在大海上隨意漂泊,很快就會被打翻沉底。

所有使用者都是被同乙個誘導因素拉**的,而離開群的原因則是因人而異。如果社群無法提供成員有價值的內容和資訊,成員大幾率會很快退群。如何判斷有價值的內容?

這一點就要對使用者畫像進行分析了。比如說瑞幸咖啡的社群,通常以門店位置附近1公里左右的生活網路進行擴散,群內的使用者多數為年輕上班族,社群的資訊傳送時間緊貼上班族的作息,如在群裡發早餐優惠和下午茶折扣時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共同需求的挖掘,也是群內價值觀建立的基礎。

社群的活躍度往往與搭建時間成反比,剛拉人**的時候都是最火爆的,因為群成員初入乙個新群,對於這個群保持很高的新鮮度,一旦成員摸清了社群的日常套路之後,他們就默默潛水了。

社群沉寂久後,再去啟用的難度會很大,因為群成員們早就不熟悉彼此,剛入群時建立的鏈結也早就消失了,相當於一堆陌生人留在群裡。

想要保持社群的活躍度,除了每日保證高質量內容&資訊的輸出外,也要時常不按套路出牌,讓成員有不斷發現寶藏一樣的心情,甚至會對社群出現期待心理。

企業運營社群的最終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一群高活躍度的使用者,達成產品的有效轉化,社群價值無限延伸和複製才是企業想要的結果。但是不少人發現,平時看似活躍的社群,當你往群裡丟乙個略帶營銷內容的資訊時,整個群就沉默了。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而成員連一時的幫助卻也不肯提供,這時候許多企業就會非常的灰心。

社群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會自動擴散價值,企業也不是隻滿足於做好乙個社群,於是社群的複製體系也成為了乙個難點。

為什麼社群運營不好做?

4樓:豬八戒網

多謝邀請。現在很多人過度吹捧社群營銷,讓大家覺得社群營銷很好做,個個都卯著勁往裡面衝。其實,社群營銷並不好做,原因是有些產品本身就不適合做社群營銷。

判斷乙個產品是否做社群營銷,有乙個先決條件是:產品和服務是否具有高毛利。簡單來說,低客單價、高頻率或者高客單價、低頻率的產品,是比較適合做社群營銷的。

第一種低客單價高頻率的產品社群,我們一般稱之為原生型社群。

這類社群主打產品的特點是高頻率、低客單價,這類產品本身消費頻次高,再配合社群kol們的影響力,可快速集聚粉絲併產生消帶皮遊費行為,最終積少成多。

第二種高客單價、低頻率的產品,我們一般稱之為服務型社群。

這類社群的運營要訣在於:通過持續不斷地服務,建立社群與使用者之間的深刻連線。只有當你跟使用者建立了深刻連線,後續握禪才能依靠信任感產生更多復購。

這類典型的社群有:知識付費類社群。

其他型別的社群,其實也能做,但想要通過社群來盈利花費的功夫要蠢銷比上面兩類大得多。

你知到有多少個朝代

中國朝代順序表 夏朝 商朝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 魏 蜀漢 吳 西晉 五胡十六國 東晉 南朝 宋 齊 樑 陳 北朝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吳 前蜀 吳越 楚 閩 南漢 荊南 後蜀 南唐 北漢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你能寫出關於鳥的成語嗎,你能寫出多少個帶有鳥類名稱的成語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 比喻欲擒故縱,伺機而後發。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羊腸鳥道 形容山路狹窄,曲折而險峻。魚潰鳥散 比喻軍隊潰敗。一石二鳥 扔一顆石子打到兩隻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樣好處。魚驚鳥散 見 魚潰鳥散 魚潰鳥離 見 魚潰鳥散 魚縣鳥竄 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制於人...

在c語言不知道陣列有多少個元素怎麼用FOR迴圈輸出

假如不知道數bai組的元素個數,du一般為int陣列,或zhichar陣列,下面看 dao實現要求 include void main char str for int i 0 i計算長版度 puts for i 0 i 假如是字串陣列的話,就可以用str i 0來判斷是否到達尾部,這個就不存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