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趁年輕趕緊投資理財

2025-04-16 16:20:12 字數 3436 閱讀 3981

1樓:網友

養老成本越來越高的背景下,越早投資將成為必然。

巴菲特所說的話,在現在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知道了現在乙個人養老所需要多少錢,那麼也就不會奇怪為何需要趁早頌州開始投資了。

現在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傳統養老的方式,是工作的上班族,繳納養老金,來養活當前的老人。簡單說,就是後繳納的養老金,給當前的50後退休老人們用;而80後、90後退休的時候,可能就是後繳納的養老金來養活。

但是現在看到的趨勢,是80後、90後人口是最多的,00後比90後少,10後比00後脊櫻鋒少。那很有可能20後也比10後少。

原來是3個工作人口養櫻晌活乙個老人,可能未來就是1-2個工作人口,養活乙個老人。那壓力可想而知。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乙個人養老需要多少錢?

之前,某寶和某**公司,做過乙個問卷:覺得攢夠多少錢,可以滿足自己退休養老的生活呢?大部分人,給出來的數字,平均數是150萬。

那150萬夠不夠呢?答案是隻夠三線城市的開銷,比如某三線城市,城鎮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40000元。

那150萬如果做好投資理財,每年從收益提取5至7萬,勉強覆蓋普通人的開銷,但是如果換成北上廣深等一線或二線城市,那就不太夠了,因為消費水平更高。

所以,在現在這樣的萬丈高樓平地起,養老還得靠自己的背景下,儘早投資將會成為未來財富增值的必然,這裡的儘早投資,並不完全指金融投資,還包括自我投資。

年輕人要不要趁早開始投資理財?

2樓:最愛妮超弟

在「年輕人該不該趁早開始投資理財」這一點上,我的觀點經歷了「應該—不應該—應該」三個時期。

五年前,我幾乎是一畢業就開始各種折騰投資。理由很簡單,想要快點有錢。這也是我最早對投資理財的認知。

折騰了一段時間後,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開始「多翻空」,主要的理由有三點:

一、本金少,就算賺錢也賺不了多少,一旦虧損,抵禦風險的能力又弱,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二、機會成罩喚本高。年輕人,在投資上花費的時間,還不如多多學習,特別是**炒幣炒**,有時間上班還會偷偷看盤,影響工作和學習;

三、投資是一門專業,應該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自己專注最核心的事業。

這三點也是市面上反對年輕人去投資理財最主要的觀點。

但現在,我又重新反思這些觀點,一是我認為市面對於投資理財的定義過於狹隘了,理財不僅僅是錢生錢,它的範疇應該更廣泛,二是我認為它們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走向了另乙個極端。

理財不僅僅是「錢生錢」,更是對自己生活的規劃。

年輕人錢少猜悶鬧,花錢的地方多,拿去理財,要用的時間怎麼辦。」

工作都忙不過來,就那麼點錢,收益低的差不了多少,收益高的風險又高,沒必要理財。」

認為理財就是「錢生錢」,這是大部分人對理財的誤解。

這個誤解導致了兩個極端,一種是天天折騰自己的錢去做各種投資,一種是沒時間投資,且對自己的財務沒有任何認知與規劃,消費都是隨心情而定,從而導致需要用錢時才發現自己沒有任何準備。

理財第一要解決的,不是收益、不是風險,而是「現金流管理」,通俗的說,就是「讓你在要花錢的時候,隨時能拿得出錢來」。

現金流管理」不僅僅是「錢生錢」,更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規劃。遠到今後五到十年,我什麼時候買房,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間生孩子,我的收入增加情況又是怎樣的,我生病了怎麼辦,有哪些預期資產可用作投資,對應什麼期限的產品。近到幾個月內,哪些錢是必須花的,什麼時候花,還有哪些大概率事件,又要用什麼理財產品對應?

就算你不喜歡投資理財,規劃穗罩生活、平衡收支總是需要的吧,而這些,才是理財最核心的內容。

年輕人為什麼要儘早理財?

3樓:ld零度

理財要趁早,莫等老了才後悔……

看到一篇文章說,一名叫彤彤的小朋友,跟媽媽簽了乙份「理財協議」之後,從一年級就開始自己打理自己的「財產」,才過去不到兩年,奇蹟出現了,他出門不再買零食和小玩具,消費也學會了有計劃。他甚至用自己的錢給媽媽買了個生日蛋糕,請外公外婆看了電影,過年的時候還給外公外婆各包了個200元的紅包,而且他理財兩年就存了2萬……

我看完文章後,不由得驚呼這位母親的智慧,她不但讓自己小孩從小接觸理財,灌輸儘早做好理財規劃理念,等他長大了不但能有一筆客觀的錢財,還培養了他理財的習慣,這真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理財儘早規劃,對自己其實是大有裨益的。理財專家說,從二十歲開始,乙個月存100塊錢的**,到六十歲的時候,你將有六十多萬。據說股神巴菲特11歲時買下了他人生的第乙隻**,從那時起就開始積累自己的投資經驗了,巴菲特用了40年的時間一直在研究**投資經驗,找到規律和方法。

通過這些投資經驗和方法,他也早早地成為名人富豪。

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巴菲特這樣的眼光和抓住機遇的頭腦的。就說乙個我無意間看到的真實的事吧。有一位90後,大學畢業後上班已有兩年,父母知道他在租房的生活成本很大,考慮到未來要結婚成家要買房,於是早早地將畢生的積蓄50萬打入他的卡中,讓他自己選擇買房子。

他曾經也跑過中介看過房,但總覺得房價太貴。2014年,有50萬可以作為一套80平公尺新房的首付;2015年,房價有一點點漲動,50萬的首付只搭明能去看看80平公尺的二手房了,他依然覺得房價太貴;2016年,南京房價像發了瘋似地漲,他手中的那50萬連二手房的首付都不夠了。

所以說,投資理槐凳財一定要趁早,有時候錯過機會,就可能遺憾終生了。

看到這裡,可能年輕的朋友說了,我也想理財呀,但是沒有那麼多錢,能解決溫飽就不錯了,**還有錢去理財呢?

那對於不同的人群,該如何選擇合理的理財方式呢?如果高門檻的理財像購置房產、銀行理財、信託等你還沒有能力涉足,那麼不妨關注一下低門檻的理財,像**理財、p2p網貸理財等,最低只要100元即可理起來。總之,要儘早做好理財規劃,千萬不要等到老了,才幡然醒悟,那時可能已鉛枝旅經遲了。

年輕人為什麼要理財

4樓:群心星尋車滿

越早理財,就能越早接近理想的人生

不少人覺得,理財離自己比較遠,因為理財屬於有較高門檻的領域。

確實,理財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清醒的判斷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剛畢業的職場小白不能理財。

還有些人認為,理財是有錢人才有資本乾的事,對於沒有什麼積蓄的年輕人來說,理財缺乏經濟基礎。

作為過來人,我只能樸實的說一句:越早理財,就能越早接近理想的人生!

通過理財學會成長

理財的乙個重要意義在於,改變人的思維方式,重新規劃人生的各個階段。

很多人都把理財作為實現財務自由的一種手段,對於剛入職場的新人來說,財務自由何等遙遠。

而且財務自由的概念因人而異,在一二線城市實現財務自由與二三線城市有很大差異。

理財是通往財務自由的一條捷徑

但是有一條道理是共通的,那就是無論你生活在北上廣,還是二三線城市,理財無疑都是你通往財務自由的一條捷徑。

以前有朋友給自己設定了乙個目標,要在40歲實現財務自由,然後提前退休、開著自己喜歡的豪車周遊世界。

如果他要在40歲實現這個目標,除非他創業成功,公司上市,否則他必須藉助理財。

為什麼要做投資理財為什麼要進行投資理財

從小到大的父母親戚學校的薰陶下,一直被灌輸的成功之道就是努力學習,努力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取得好成績就能進入名牌大學,然後就可以有的高薪工作,之後人生就可以美滿了,但當你畢業投身社會的時候。投資理財,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 銀行理財產品 債券 商品現貨 外匯 房地產 保險 ...

為什麼要投資理財,為什麼要投資理財啊?

從小到大的父母親戚學校的薰陶下,一直被灌輸的成功之道就是努力學習,努力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取得好成績就能進入名牌大學,然後就可以有的高薪工作,之後人生就可以美滿了,但當你畢業投身社會的時候。讓資金滾動起來啊 要不然存在銀行等著蒸發嗎?現在cpi這麼猛。為什麼要投資理財啊?從小到大的父母親戚學校的薰陶...

為什麼要投資理財,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從小到大的父母親戚學校的薰陶下,一直被灌輸的成功之道就是努力學習,努力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取得好成績就能進入名牌大學,然後就可以有的高薪工作,之後人生就可以美滿了,但當你畢業投身社會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理財?為什麼要投資理財啊?從小到大的父母親戚學校的薰陶下,一直被灌輸的成功之道就是努力學習,努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