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力不如秦國嗎?

2025-04-22 02:36:22 字數 1635 閱讀 6928

1樓:帳號已登出

戰國時期這六個國家基本都不如秦國了,因為秦國經過變法變得很強大,遠超其它國家。

2樓:凱子體育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成為七國之中最強大國家,也具備統一山東六國的實力。

3樓:新鮮妃子笑

戰國時期,齊,趙兩個國家的國力並不比秦國弱,但是秦國曆經幾代明君之後,國力超過了他們。

4樓:帳號已登出

七雄是先後崛起,趙國、魏國都打敗過秦,到了後期秦國崛起,憑一國之力硬錘六國。

秦滅六國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嗎?

5樓:楷書小李

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秦滅六國又稱為秦朝統一之戰,指的是秦國滅掉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諸侯國後完成統一中國的戰爭。前230年,南韓被秦所滅,成為六國中第乙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這場戰爭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

1滅韓:秦王政十七年(西元前230年),南韓降將內史騰率秦軍滅南韓,俘韓王安,韓亡。所得韓地置潁川郡。

2滅趙:秦王政十九年(西元前228年),秦國大將軍王翦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置邯鄲郡、鉅鹿郡、太原郡。趙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3滅魏:秦王政二十二年(西元前225年),秦軍王翦之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攻打魏國,包圍魏都大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3個月後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攻打楚國,屯兵練武,堅壁不戰,以逸待勞。

4滅楚:秦王政二十三年(西元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渡過淮水,圍攻楚國都城壽春。秦王政二十四年(西元前223年),楚軍鬥志渙散、糧草不足,遂從前線撤軍。

王翦乘機追擊,消滅楚軍主力,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人復立昌平君為王。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置會稽郡,楚亡。

5、滅燕:秦王政二十五年(西元前222年),王賁打下遼東,俘燕王喜;接著打下代城,俘趙代王嘉。燕、趙徹底滅亡,秦始皇於代地設定雁門郡。

6、滅齊: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不戰而降,齊亡。

6樓:蝸牛桃夭

秦滅六國的順序是:南韓、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是按照秦昭襄王時期宰相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來進行的。

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打乙個秦國怎麼就輸了呢

7樓:戰爭觀察觀察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打乙個秦國怎麼就輸了呢?

戰國後期,原處於西方蠻荒之地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和歷代秦王的勵精圖治國力強盛,漸有併吞天下之志。東方六國深切感受到秦國的威脅,為了「抱團取」六國曾合力抗秦。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曾遊說六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強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汪正祥「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六國之間也有利益衝突。後來,秦相張儀出使六國遊說其與秦國結盟,是為「連橫」。

六國為了清悄自身的利益與安全爭相與秦結盟,「合縱」瓦解。

最終,秦國曆經十年時間,逐一消滅了東方困搏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國家。

六國的失敗在於不夠團結,也在於秦國的強大。

長沙在戰國時期屬於哪個國?A 韓B 楚C 趙D 魏

戰國時期,湖南湖北都是屬於楚國境內。所以長沙,也屬於當時的楚國!戰國七雄中,最後滅六國 統一全國的是 a 秦 b 韓 c 趙 d a試題分析 題幹中提到的 戰國七雄 是指中國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盛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最強實力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 楚 秦 ...

秦滅六國的時間,戰國時期 秦滅六國的順序及時間?

秦王政一十五年 前230年 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秦王政一十七年 前228年 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秦王政一十八年 前227年 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領兵攻燕。秦王政一十九年 前226年 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滅六國的順序和時間戰國時期秦滅六國的順序及時間?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罷黜呂不韋,親自執政,開始謀劃吞併六國的戰爭。其作戰的總謀略是由近及遠,先取趙國 魏國 韓國,再取燕國 楚國 齊國。公元前236年派王翦 桓率軍攻趙,公元前229年滅趙。在秦國攻打趙國時,鄰近的韓國懼怕秦軍聲威,於公元前231年向秦軍請降。秦國受降後,把韓地劃為川郡,韓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