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不因內亂而亡,平民百姓就過的真好嗎?

2025-04-22 06:41:39 字數 3871 閱讀 3181

1樓:南國見悠然

兩宋時期百姓過得很幸福?這稱得上如今最大的歷史謊言之一。

兩宋沒因內亂而亡,不是百姓沒反抗,而是他們能力被限制。

兩宋期間共發生了規模不等的農民起義400多場,北宋期間規模較大的有五次:西元993-995王小波、李順起義;996王鸕鷀;1043王倫;1047年王則;1077年廖恩等。

南宋時期規模最大的當屬1130年爆發的鐘相楊么起義,這場戰亂聚眾40多萬,前後持續20年。

那麼為什麼這些起義沒有像漢唐時的綠林、赤眉起義,以及唐末的黃巢起義那樣對政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是由宋朝特殊軍事制度決定的。

首先,無論是漢朝的兵丁制、隋唐的府兵制,本質上都是農戰合一,老百姓平時耕地,農閒時訓練,需要作戰時換身衣服、拿上**、進行組織就是專業的戰士,可謂藏兵於民、全民皆兵,意味著全國各地有男丁的地方就有軍人。這就是漢仔巧畢唐尚武之風濃厚的組織和精神基礎所在,也是為什麼為啥在宋朝之寬譁前,農民起義很容易遍地開花,並且戰鬥力彪悍、甚至比**軍還生猛的原因。

宋朝則實行僱傭兵制度,精銳的禁軍和地方的廂軍都是吃皇糧的專業軍人,為了表明特殊身份,他們臉上都被刺著字。此外,北宋時在北方沿邊的河北、河東、陝西等地也有部分民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當地軍隊防禦外敵。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基本沒有系統接受軍事訓練的機會,所以農民起義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其次,宋朝重內輕外,武裝力量的核心-禁軍有一半安置念芹在京城及周邊,剩下的一半則分散在軍事重鎮,如此一來,朝廷永遠可以壓制地方,有效避免了中晚唐以及五代時軍閥擁兵自重的危險,同樣也保證了對農民反抗力量的壓倒性威懾和打擊能力。

史書中的兩宋百姓的真實生存狀態如何?

首先,趙匡胤不篡權後,為了穩固統治,對造成軍閥割據的軍事制度進行了改革,但對於五代時日益嚴峻的土地兼併現象則視而不見;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在四川及江淮以南地區,大量失去土地的百姓不得不依附於土豪地主,跟農奴、奴隸毫無區別,直至宋仁宗時這一情況才得以緩解。

在南宋時這一情況依然沒有改觀。宋理宗時期,孫夢觀進言:

邇來乘富貴之資力者,或奪人之田以為己物,阡陌繩聯,彌望千里。

2樓:愛學習的雙子

是的,因為在兩宋時期採用的是重文輕武大困鉛的國家戰略,所以老百滾好姓的日子過得還是非尺如常好的,大家都能安居樂業。

3樓:蘇大強愛吃瓜

還是過得不好,看水滸傳就知道了當時還是有很多農民起義的,因為被逼無奈,吃不上飯了。

4樓:社會生活家

過得是真好,因為兩宋的時候,經濟是最繁榮的,那時候人民生活水平非常的高,不僅百姓富足,**也富足。

5樓:培培美好心願

不是,兩宋不是百姓沒反抗,而是他們能力被限制,兩宋期間共發生400多場農民起義。

宋末與清末,在亡國之際,老百姓的表現為什麼會有天壤之別?

6樓:在五尖山充話費的水母

因為宋亡國和清亡國在政治基礎上就是不一樣的。宋是漢人政權,亡於遊牧民族入侵,而清本來就是「外族入侵」,漢人內心深處對滿清是不承認的。我覺得老百姓的表現有天壤之別的原因有三。

一是這兩個時代的國家概念不一樣。宋朝雖然重文抑武被很多人指責,但是宋吵的時候人民是非常的富足的,百姓思想開放經濟又十分的發達,即使是對外打仗不行,但依舊對外敵具有極強的文化自信,百姓十分的團結。尤其在崖山海戰的時候,南宋十萬軍民一起跟隨皇帝跳海自殺也不願向元軍投降,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出宋朝人民是多麼的團結。

而滿清是在進入關內的時候就開始想著退路,根本沒有把關內的百姓當作自己人,終滿清一朝東北都是不允許有漢人踏入的,直接將東北當做自己滿洲的自留地,再看看清快要亡的時候,隆裕太后在跟袁老闆談判,說讓溥儀退位可以,但要保證皇家的待遇,並且北京城內的二十萬滿清子弟哭著喊著說要新**養著他們。

二是統治者對待百姓的基本政策不一樣。宋的人民對於宋是有著很強的向心力和認同感的,而清朝就不同了。清本身就是異族統治漢族,對漢族的子民基本都是防範居多,把漢族百姓當做奴役的物件。

三是他們建立國家的政治基礎不一樣。宋朝是漢人自己建立的,有著百姓支援,而清朝則是「外族」入侵建立的。

7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因為在清末的時候,老百姓已經對清朝沒有了什麼認可,而且也希望清**可以被推翻,他們也能更好的生活,但是在宋末的時候是因為外人的入侵,所以漢人整體都比較團結。

8樓:網友

跟統治者有關係,宋朝是漢族人統治,清朝是滿族人統治。

9樓:職場解惑七七

宋末與清末,在亡國之際,老百姓的表現會有天壤之別,因為清**的政治太過腐敗。

10樓:董公子財經

宋末與清末,在亡國之際,老百姓的表現之所以會有天壤之別,是因為清**不得人心!

11樓:天九

宋末,對蒙人的南侵,漢人比較團結,反抗情緒高漲。清末,百姓對清朝沒有認同感,相反還希望推翻清**的統治。。

12樓:網友

這是因為清末是滿族統治了,所以大部分是沒有歸屬感的,宋末還是漢統治,但是在亡囯上都沒區別,所以老百姓是沒有感覺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13樓:網友

南宋滅亡是受到外族入侵,而中華文明本身就是提倡抵禦的!所以有「崖山」之難!而清朝末年老百姓怨聲載道!

中華民族已經到了危險境地!而滿清貴族任然妄想維持統治,失去了民心!所以沒有多少人忠於朝廷,也就沒有人會殉國!

14樓:笑笑小書生

清末是滿族統治了,所以大部分是沒有歸屬感的,宋末還是漢統治,但是在亡囯上都沒區別。

15樓:飛循之王

宋是外敵入侵滅亡的,清是革命黨推翻了腐朽的統治。

16樓:凝熙

與你我球事,死的是你我。

17樓:網友

那是肯定的呀,解放以後,對老百姓肯定有好處了。

南宋是不是沒有太平的時候?

18樓:網友

南宋是沒有太平的時候,說實話,秦檜挺有才的,如果後來不害死岳飛,是算乙個歷史人物了。

而且,秦檜的字寫得挺好的,差不多能躋身書法家的行列。

19樓:

秦檜就是乙個書法家,宋體字就是他創造的。因為名聲術太差,後人恥於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他的書法,所以就用朝代來命名了。南宋還算太平。

象現在社會,到處都有戰爭,但我們普通人還是認為是和平年代。

20樓:網友

黃天蕩大捷後,宋金簽署條約,以淮水秦嶺大散關為界,就很少打仗了。

21樓:網友

宋朝我關心的少一點 我只知道宋朝的文化達到了中國封建歷史的頂峰時期。

22樓:赤砂之蠍

在宋孝宗時南宋還是比較太平的,

宋朝頻繁發生民變,但是規模為什麼卻沒有特別嚴重?

23樓:從博學到教育

宋朝雖然軍事力量貧弱,但是對於百姓來說並沒有太過的壓迫,並沒有強壓,對於百姓還是有很大的寬容在的,所以沒有太多的逼迫,起義人數也就沒有多少了。

24樓:難掩的喜

我覺得是因為當時國家也有一定的鎮壓措施,給予了一定的撫慰,自然不會鬧大。

25樓:陽映心間

因為宋朝時期本就是戰亂特別嚴重的時代,經常是忙於徵兵或者練兵,民變發起後會很快被打壓下去久而久之便沒有人再敢發動民變了。

26樓:小丸子帶你一笑

因為當時的宋朝經濟實力比較好,農民生活富足,所以沒必要去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五代兩宋時期的美術新風貌,五代兩宋時期的美術新風貌

五代時期的繪畫 中晚唐以後,藩鎮和 政權對立,宦官和朋黨相互爭權,軍閥割據,國土 唐王朝崩潰,形成五代 樑 唐 晉 漢 同 和在中原及江南 西南地區的十國局面。五代的各朝君主,多是武人出身,不重視文化。只有西蜀和南唐由於物產富庶,商業經濟發展,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社會條件。不少北方學者 畫師 伎...

談談隋唐兩宋時期有哪些作家及文學創作。

隋唐時期作家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宋朝有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等。王勃 字子安,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並稱 初唐四傑 五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滕王閣序 是其代表作。杜甫稱讚四傑 不廢江河萬古流 賀知章 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書法家。回鄉偶書 為傳誦名篇。王之渙 唐代詩人,登鸛鵲樓 涼州詞 是唐...

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 1江來南地區自然條自件優越 bai 氣候適宜 土地肥沃 du地廣人稀 水資源zhi充足 交通便利等dao 2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為江南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環境。3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增加了大量勞動力,並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4南方統治者為發展實力,重視發展經濟 鼓勵開墾荒地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