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李白《贈汪倫》賞析。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豎鋒或,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這句使我們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送行者是誰呢基頌?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餘伍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
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
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後人讚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後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於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遊訪問的遺蹟,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李白的友情詩
2樓:願君安好
李白的友情詩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此詩小學生都能背誦。這首詩為什麼好,妙在**?古代有的詩論家說,作詩有四大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
其實未必人人贊同他這種說法。李白這首就是語言直白,但它的「意」也不淺歷悶,可見並不是語言含蓄,情意才能深。這首詩的「脈」也很顯露,但味道同樣很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知名度也不低,此詩的畫面感很足。不僅把對友人惜別的感情體現的好,景色也描寫的壯麗。「孤帆遠影」這個意象,中國味太濃了,多少國畫上都有這種元素。
最末兩句,看似寫景,其實在敘情,畫面就是一人在目送自己的朋友遠去,直到看不見他的船。
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詩也是一首送別類的,整體意象比較悽美,但也不乏遼闊,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一副很棒的畫作。
並且這一聯對仗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其實首聯就開彎穗始對仗,「青山」、「白水」,「北郭」、「東城」,埋爛卜凡古詩裡有對仗的句子,讀來都非常的舒服,朗朗上口。
有誰知道同學情的意義,同學之間的友誼有什麼意義呢
不錯。同學是有緣聚在一起的讀書成長的人。可是。同學卻不等於是朋友。朋友可以安慰人 關心人。可。同罩逗學不一定會這樣做。同學攜悶銷可能會傷害你 重創你。對你惡言相向都無不可能。這樣的同學不要也罷。同學不會在辯遊你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他們只會在你後面搞小段看著你出錯而不會幫助你。他們會想到你的存在。...
誰知道有關武術的詩,誰知道有關武術的詩
送上曉華自己隨筆的打遊詩一首 希望大家看後能為之捧腹一笑 只在譁眾取寵,呵呵 曉華是拳神,原自混元門 三千比武者,皆為刀下魂 學似牛毛多,成若麟角少。何人識真藝,常見趨潮跑。空手跆拳道,人云亦云好。惜我民族魂,勤奮練昏曉。誰有歲寒心,衣缽徒難找 永文院長六十一歲生日武術詩兩首 研武習文五十春,上下求...
誰知道有關保健的食品,誰知道有關保健的食品?
西洋參片 洋蔘口服液 阿膠漿 海蔘液 冬蟲夏草 燕窩 壯骨粉 蛋白質粉 蛇粉 排毒養顏膠囊 蜂膠 蜂王漿 花粉 魚蛋白 卵磷脂 液體鈣 深海魚油 大蒜精油 小麥胚芽油 複合維生素 螺旋藻 角鯊烯 魚肝油 牛初乳.太多了!我認為保健品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幫助的,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