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8910滅韓塘康
黎隱帶族飲食風俗的顯著特點是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體現了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山風野味。
黎族多居山林,山上的山鼠,田裡的田鼠,樹上的松鼠,是黎家最喜愛的美食。在野外捕獲鼠以後,立即以篝火燒毛刮淨,帶回除去內臟,或烤或煮,並用少許鹽巴和辣椒調味。
雷公根」是黎族同胞經常食用的野菜,與河裡的小魚蝦或肉骨同煮,是極為可口的佳餚。「雷公根」也可藥用,能消炎解毒。
黎族醃泡酸菜,先將野菜洗淨加上畜骨或獸骨,拌入適量生鹽,密封於壇中發酵。這種酸菜黎語叫「南沙」,酸味濃烈,消暑開胃,是黎族人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菜餚。「祥」也是黎族的風味菜,「祥」有兩種,一是「魚茶」,二是「肉茶」,一般只能在逢年過節或家中有貴客時才食用。
黎族酒有番薯酒、木薯酒、山蘭玉液。
最使旅遊者感興趣的是黎族竹筒飯。在黎族居住區旅伍老遊,遊客可以親自燒製竹筒飯。先砍一節較粗的嫩竹,裝入當地特產的香糯公尺和適量的水,或者再拌入獵獲物的瘦肉塊及鹽,架於火堆上燻烤。
水沸後,以樹葉或木塞封頂口,隨時轉動竹筒,使其受熱均勻,待飯香溢位,取下稍候,以刀剖筒,便可食用。竹筒燒成的香糯飯,異香撲鼻,是招待賓客的珍美食品。香糯公尺是黎族地區的腔攜公升特產,用香糯公尺燜飯有「一家香飯熟,百家聞香」的讚譽。
黎族婦女自古就有嚼食檳榔的愛好。她們把檳榔切成片,連核一起生嚼。幹吃檳榔是煮熟晾乾,吃時切成小片,加上蚌灰與石灰拌的漿,包在「扶留葉」(俗稱「萎」)裡慢慢咀嚼,細啖其餘汁,愈嚼愈香,津津有味,直至臉頰潮紅。
嚼食檳榔因有解悶,下水腫,除瘴氣的功效,所以檳榔果被黎族視為吉祥物和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
2樓:影子
黎族宗教信仰多種多樣,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的反映了原始社會中人與人之喚公升間的關係,有的則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信奉萬物有靈,盛行圖騰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眾多植物中,椰樹與黎族人的關係最為密切,關於椰樹的傳說也是不勝列舉,其中被廣為流傳的是「黎王」(即黎族人的首領)的故事。傳說在一次與外族人的爭鬥中,「黎王」帶領族人打了勝仗。為了慶賀勝利,「黎王」大宴族人,觥籌交錯間大家都有些醉意了,不知不覺便疏鬆了對外界的防範和警戒。
孰知敵人派了奸細潛伏在「黎王」旁邊,趁人們酒酣之際**了「黎王」,並將其頭顱掛在黎寨的和襪老好慎旗杆上,通知敵人前來攻寨。早已埋伏在寨子周圍的敵人此時一擁而上,霎時間萬箭齊發,眼看黎寨便要遭受滅頂之災。
但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敵人射出的箭都落在了掛著「黎王」頭顱的旗杆上,而且旗杆不斷地長高長粗,漸漸地變成了樹幹,上面的箭變成了開闊的葉子,而「黎王」的頭顱則變成了椰子。一棵雄偉挺拔的椰樹破土而出,直衝雲霄。敵人被眼前的一切嚇得四處逃竄,再也不敢侵犯黎寨。
黎寨因此逃過一劫,萬千黎族人的性命得以保全,從此椰樹便成了黎族的象徵,而椰殼上三個黝黑的孔,便是黎王的眼睛和嘴了。
其實那三個孔是椰子的萌發孔,其中的一孔與胚相對,胚萌發時即由此孔穿出,其他兩孔堅實。椰樹全身是寶,葉子常被用來做遮蓋,可以遮風擋雨;樹幹則可以用來做屋樑;椰殼雕刻之後便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椰肉味美香甜,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煲湯;椰子汁是非常誘人的飲料,炎炎盛夏喝點椰子汁能讓暑氣消退不少;埋藏地底的椰樹根還是一種良藥呢,根皮有止血止痛的療效。<>
黎族飲食文化
3樓:諸事可言
黎族日食三餐,以大公尺為主,「山欄」香公尺是黎區特產。把生魚、肉摻以炒公尺粉,加入少許食鹽,用陶罐封存製作而成的肉茶、魚茶是黎家醃製的特色風味食品。
黎族人熱愛生活。生活習慣上,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節日、婚娶、喪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舉行宗教儀式等活動,都要擺席設宴飲酒。
平時迎賓會客也以飲酒為情禮。黎族熱情好客,酒為俗禮,敬酒對歌常通宵達旦,形成自己的酒文化。
飲食結構中,菜餚品類豐富。有家種的南瓜、葫蘆瓜、冬瓜、木瓜、黃瓜、豆角、西紅柿、韭菜、蘿蔔、蓮藕、小白菜、空心菜等蔬菜。野菜主要有木耳、山菇、山芋、山竹筍、莉嫩、子溫、子幹、卜凡、白花菜、雷公根等。
肉類,家禽有雞、鴨、鵝,家畜有牛、羊、豬等。
4樓:跳草裙舞的烏賊
黎族的主要糧食是稻公尺,其次是玉公尺、番薯和木薯等雜糧。常吃的菜有南瓜、木瓜、葫瓜、白菜、野菜、田菜、田螺、蛙、蛤類等。黎族農家普遍愛吃衝冷水稀飯。
日食三餐,晚餐常是入夜才吃。昔日,由於糧食不足,一般情況下不吃乾飯。
改革開放後,大多數農戶糧食充裕,吃乾飯已成常事。黎族農民喜用生魚生肉製作「酸魚」「酸肉」,即用煮得半熟的熱乾飯,把切好的魚、肉與飯混淆均勻,再加些鹽,盛於缸壇中,密封發酵,7天后取出吃用; 另一種俗稱「南殺」的漿類佐料,取料於牛、豬、鹿的脊椎骨,或野菜類,斬碎後用半熟的熱乾飯拌攪、盛入罐中,乙個月後取出煮熟吃。由於吃「南殺」的習俗,並仿效漢人的飲食調味技術,促進身體健康。
黎族人還有吃竹筒飯的習慣,即取楠竹一節,從一頭開個口子,把公尺和水灌進去,然後封口子置於火堆上烤熟,取出,破開竹筒,便是香噴噴的竹筒飯,這種飯多數在上山打獵或砍山時吃用,風味獨特,現已成為高階餐廳中的珍美食品。黎族農民普遍愛好喝酒。一般農家晚飯時,不管菜餚豐儉,男主人總要先喝幾口酒,然後吃飯。
黎家的酒類品種多,其中以山蘭(旱稻)糯公尺酒為上品,此外還有公尺酒、粟公尺酒、番薯酒、芭蕉酒、野果酒等。逢年過節,還舉行飲酒對歌活動,增進未婚青年男女的情戀。在孝黎地區的中老年婦女還有喜嚼檳榔的習慣。
即將新摘下的檳榔果切成小片,用蔞葉(野生植物)拌貝殼灰一起放進嘴中咀嚼,且嚼且香,並有醇勁,象喝薄酒一樣,精神煥發。
黎族為何愛吃公尺?黎族的特色主食都有啥
5樓:血刺熊貓
一、大公尺飯。
大公尺是黎族人民生活的主糧,他們十分重視對糧食的保護。在山區,村邊有一座座小糧倉;在沿海平原地區,家家戶戶都有存放穀物的大竹簍。人們平常用獨木桶或陶缸儲存稻公尺。
稻穀用木臼舂或用竹磨碾。稻公尺有白公尺、紅公尺和糯公尺3種,白公尺、紅公尺是製作公尺飯的原料,糯公尺是製作飯糰、包粽和釀酒的原料。
公尺飯的製作過程是:在三角石灶生火置鍋,把鍋內的水煮沸後,按水下公尺,用勺子攪均勻,火候適中。公尺飯煮半熟時蓋上鍋蓋,將灶裡柴火取出,用火炭的餘熱將公尺燜成香噴噴的公尺飯。
由於海南島中部和西部地區,日光照時間長,天氣熱。普遍早上煮一天吃的稀飯。煮公尺飯的時候,一般不洗公尺,認為洗公尺會失去營養。
公尺飯煮熟後適量衝進涼水,調成稀飯。日常生活以公尺湯代開水喝,稀飯清涼可口,解渴又能填飽肚子。黎語稱「稀飯」為「他南」。
吃飯一詞,黎語各方言稱謂不同。有「啦他」、「囉他」、「唎他」、「德透」等稱呼,一般以樂東抱由鎮哈方言「啦他」為標準。
二、山欄公尺飯。
山欄公尺,是一種旱稻公尺,五指山地區盛產山欄稻。黎族在山上以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開發山欄園,種植山欄稻、玉公尺、薯類和瓜菜。山欄稻,每年四月播種,秋天收割。
山欄公尺質好,營養豐富,煮成公尺飯,清香撲鼻,是黎家迎賓待客的上品。
三、竹筒飯。
用水把公尺浸泡、濾幹後,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適量食鹽拌勻填入竹筒(用生山竹或家種雲竹的幼竹製作)內,再灌上適量清水,用芭蕉葉堵塞封口。然後把竹筒放進火堆裡慢慢翻烤,製成竹筒乾飯。黎語稱竹筒飯為「眉萬」。
竹筒飯芳香可口,人們出門遠行多帶竹筒飯用餐。喜慶佳節也要製作竹筒飯。竹筒飯不易變質,可儲存一週。
當代竹筒飯已成為賓館酒店宴席上人們品嚐黎家風味的佳品。
黎族的三月三與壯族的有關係嗎?黎族的竹竿舞與侗族的有關係嗎
三月三是大理白族的,不是黎族的,甩髮舞是瓦族的,也不是黎族的 竹竿舞很多民族都有在跳 黎族人個個能歌善舞,有特色鮮明的竹竿舞 黎族主要居住在 a 海南島 b 臺灣 c 雲南 d 黎族人個個能歌善舞,有特色鮮明的竹竿舞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島 故選 a 黎族人民有生活習性?去看一下 黎族和漢族有什麼區別...
紅豆與什麼食物相剋吃紅豆不能吃啥
不能和紅豆一起吃食物 紅豆食物相剋表 紅豆 羊肝 一起吃會引起中毒 紅豆 冬瓜 會導致身體脫水 紅豆 鹽 會降低藥性 紅豆 羊肚 會導致水腫 腹痛 腹瀉 紅豆 羊肚 一起吃會引起中毒,可以用雞屎白 紅豆 豬肉 會引起腹脹 紅豆不能和羊肝,鹽,冬瓜,羊肚一起吃。紅豆 羊肝 紅豆和羊肝一起吃會可能會引起...
食物熱吃或涼吃的熱量一樣嗎食物的熱量與食物的冷熱有關係嗎
食物的熱量是一樣的,但是有說涼吃能夠 的,因為你的胃需要消耗能量來加熱食物,之後才能消化 還有說熱食 的,因為吃熱的東西能夠加快你的新陳代謝,這樣你的身體會加快熱量消耗,尤其是對於那種手腳冰冷,新陳代謝慢的人來說。都有自己的道理,不過長時間的吃涼的對身體肯定是不好的,對胃也不好。但是燙的食物也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