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寒妍焉
秦朝:瀛州來
漢、三國:夷洲自(東夷)(古文獻《臨海bai水土志》du記載,但現仍有爭議zhi)
唐朝:dao琉球
宋朝:毗舍耶
元朝:東鯤(元朝發現小島皆用此名)
明朝:小琉球、東番、臺員、大員、大圓、臺灣、大灣等等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臺灣的中國對臺灣的名稱有大約有如下的叫法:
東蕃 、毗舍耶、臺員、大員、大圓、臺灣、大灣、東鯤、埋冤、琉球、島夷、東夷、海夷、夷州、東鯷、大灣,大宛等
臺灣在三國,隋朝,元朝分別叫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 : 東鯷
三國 : 夷州
元朝: 瑠求
明朝: 小琉球 . 東番 . 大員 . 臺灣
3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臺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留下了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臺灣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師臺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2023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
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臺灣。元、明兩朝**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併兼辦鹽課。
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臺灣。
4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在三國和元朝叫夷洲
為什麼說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從三國,隋煬帝時期,元朝說明)
5樓:孫亦磊
1、 三國時,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州;
2、隋煬帝時期,被稱作琉球,曾出師過臺灣;
3、元朝時,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臺灣;
4、2023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臺灣;
4、2023年清**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就有關於臺灣的記載。當時將臺灣的居民稱為「島夷」。三國時期,吳主孫權曾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軍隊到過臺灣。
之後隋煬帝也曾3次派人去過臺灣。南宋時開始屯戍澎湖。元朝已開始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管理臺灣和澎湖地區的民政,行政上隸屬福建泉州同安縣(今廈門),已正式成為中國行政區的一部分。
據2023年在臺東縣阜南鄉考古發掘出的大批二三千年前的臺灣居民遺物,可以確認他們來自大陸,是從東南沿海渡海過來的古代越僕族人。幾千年中,大陸沿海居民總是不斷有人渡海前往臺灣、澎湖定居謀生。例如唐朝進士施肩吾就率族人渡海到澎湖定居。
明朝時福建大旱,為解決饑民的生計,曾有計劃地向臺灣移民,共招饑民數萬到臺灣墾殖。現在臺灣居民絕大部分來自大陸,可以說臺灣與大陸血肉一體,手足相連。
臺灣古有「貸與」、「瀛洲」、「東鯤」、「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種名稱。到明朝時,常以區域性地名如雞籠、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島的名稱。臺灣這個名稱起於清康熙二
十三年,即2023年。當年清**設定臺灣府,從此,臺灣成為代表全島的正式名稱,一直延用至今。
明朝時,中國**對臺灣的經營已非常嚴密和富有成效。為了防倭寇對大陸的侵襲,加強了澎湖和臺灣的防衛。先在澎湖設立了「巡檢司」,後又增設了「遊兵」,各島配備船隻20艘,士兵800人,在基隆、淡水常年駐屯軍隊。
殖民主義者侵佔臺灣與鄭成功收復臺灣
17世紀初葉,歐洲列強殖民擴張活動逐漸延伸到亞洲。2023年一艘葡萄牙遠航船駛過臺灣,瞭望海島,風景秀麗,便稱之為「伊拉福(爾)摩沙(薩)」,意思是「美麗島」。
202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趁中國駐澎湖列島兵力單薄之際,侵入當地,但年底即被明朝軍隊趕走。2023年,荷蘭人再次入侵,於2023年再次被驅逐。不久,荷蘭人趁明末大陸大亂,中國**無暇顧及臺灣的時機,佔據了臺灣南部,後又趕走了佔據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佔領了臺灣全島。
2023年抗清將領鄭成功決意渡海收復臺灣,作為抗清的基地。4月2日他率軍25000多人,由福建廈門,乘大小戰艦幾百艘,經澎湖向臺灣進發,向盤據臺灣的荷蘭侵略者發動了猛攻。幾經激戰,把侵略者圍困在據點裡。
戰爭中荷蘭幾次派兵援救,都被鄭成功在海上擊潰。2023年2月1日,荷蘭侵略者見大勢已去,只好在投降書上簽字,撤離了臺灣,荷蘭人佔據臺灣38年的歷史結束了。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建立起正規的地方政權,設一府二縣進行治理。他大力號召大陸民眾移居臺灣,開墾土地,發展生產,興辦教育,發展**。臺灣的經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清**出兵臺灣及對臺灣的管理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不久就病逝了,由他的兒子、孫子相繼治理臺灣。此時已在大陸確立了統
治地位的清**曾幾度與之會談,但卻未有結果。2023年,清**決定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在澎湖一戰,清軍獲勝,鄭氏軍隊軍心動搖,臺灣民心瓦解。於是,鄭成功之孫鄭克爽於8月向清**具表請求歸順。
清**治理臺灣後,先在臺南設立臺灣府,下轄三縣,隸屬福建省。2023年又將臺灣府升格為臺灣省,成為中國的行省之一。從2023年到2023年的212年間,清**廣招東南沿海居民移居臺灣,對臺灣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開煤礦、設機器局、修公路、築鐵路、辦郵局、開新式學堂,使臺灣得到了開發,經濟逐漸發展起來。
臺灣的割讓及對臺灣人民心理的影響
2023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軍在其後的戰爭中搶佔了澎湖列島。戰爭最終以清**戰敗求和結束。2023年4月17日,清**的欽差全權大臣李鴻章與日本全權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今下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連同遼東半島一起割讓給日本,使臺灣和澎湖列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割臺訊息傳來,全臺譁然,群情沸騰,百姓「若午夜暴聞驚雷,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集於市,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臺灣紳士邱逢甲等聯名致電清**說:「臣桑梓之地,義共存亡,願與撫臣誓死守禦」。
在北京的臺籍官吏、進士、舉人聯名上書督察院:「今一旦委
而棄之,是驅忠義之士以事倭寇,臺民終不免一死,然而死有痛矣」。康有為、梁啟超等1300多名舉人舉行集會,反對割臺。
雖然臺灣被割讓給日本,但臺灣人民仍然對日軍進行了頑強抵抗。經過10餘次血戰,付出慘重代價後,日軍才最終佔領了臺灣全境。從那以後,一直到2023年的50年間,儘管日本殖民當局全力強化統治,臺灣人民的反抗鬥爭卻從未停息過。
7樓:堂吉訶德咳咳
三國時期臺灣叫做夷洲為東吳孫權的領地。孫權是三國時代,當時叫夷州《三國志》載:是年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遠征夷州,俘虜數千人而還。
隋煬帝時期臺灣叫做流球。 隋煬帝三次派人到流球。
元朝設定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
所以臺灣是中國固有的領土時間達千年
8樓:匿名使用者
往遠了說三國時中國人就移民臺灣了,往近了說明清時臺灣就正式成為中國領土有官方檔案可查,所以不管是上千年還是數百年的時間,臺灣都是中國的,沒其他國傢什麼事。
元朝時臺灣被稱為什麼
9樓:齊魯機械安全
元代稱琉球。秦朝稱臺灣為「瀛州」三國時期稱為「夷州」隋代改為「流球」宋朝稱「毗舍耶」元朝時,又稱臺灣為「琉球」。明初又叫做「東番」,後來則有「雞籠山」、「北港」、「笨港」、「臺灣窩」等諸種稱謂明代萬曆年間,才開始有「臺灣」之稱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曾改名為「東郡」其子鄭經繼位時,即更名為「東寧」清朝更名為「臺灣」,並設定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關於臺灣名稱的由來,歸納起來有幾種說法:一說,因為該島浮海如平,地形似彎弓,故名臺灣;一說,根據臺南附近的土人「大恩」二字的轉音而得名;一說,是由閩南話「臺員」轉音而得名;一說,是從「臺灣窩」(高山族浦族中的一個族稱)演變而來。
臺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臺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2023年和2023年兩次在臺南市左鎮區發現了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
左鎮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於3萬年以前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移居臺灣,是最早開發臺灣的先驅。
臺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分屬於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
上述臺灣早期住民是臺灣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
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誌》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臺灣的接觸增多。隋煬帝曾3次派朱寬、陳稜等人前往流求(今臺灣)。
9至10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後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12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今福建晉江)管轄,並派兵戌守。
大陸和臺灣的聯絡日漸頻繁。
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到臺灣宣撫,並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
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併入其內,卻是中國****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定。
10樓:永遠之後
秦朝為「瀛洲」,
東漢、三國、南北朝為「夷洲」,
隋朝為「琉球」,
宋朝為「毗舍耶」、「流求」
元朝為「琉球」,
明初為「東番」、「雞籠山」、「北港」、「笨港」、「臺灣窩」、「小琉球」 ,
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改為「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改名「東寧」,
清朝改名為「臺灣」。
11樓:凌霄暮靄
元朝叫「琉球」
東漢、三國、南北朝叫「夷州」 隋朝、唐朝、宋朝叫「流求」 元朝叫「琉球」 明朝叫「小琉球」 清朝叫「臺灣」(屬福建省)
12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的臺灣稱之為琉球。
13樓:路易威登j4撩
22位粉絲
元代稱琉球。秦朝稱臺灣為「瀛州」三國時期稱為「夷州」隋代改為「流球」宋朝稱「毗舍耶」元朝時,又稱臺灣為「琉球」。明初又叫做「東番」,後來則有「雞籠山」、「北港」、「笨港」、「臺灣窩」等諸種稱謂明代萬曆年間,才開始有「臺灣」之稱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曾改名為「東郡」其子鄭經繼位時,即更名為「東寧」清朝更名為「臺灣」,並設定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關於臺灣名稱的由來,歸納起來有幾種說法:一說,因為該島浮海如平,地形似彎弓,故名臺灣;一說,根據臺南附近的土人「大恩」二字的轉音而得名;一說,是由閩南話「臺員」轉音而得名;一說,是從「臺灣窩」(高山族浦族中的一個族稱)演變而來。
臺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臺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2023年和2023年兩次在臺南市左鎮區發現了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
左鎮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於3萬年以前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移居臺灣,是最早開發臺灣的先驅。
臺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分屬於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
上述臺灣早期住民是臺灣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
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誌》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臺灣的接觸增多。隋煬帝曾3次派朱寬、陳稜等人前往流求(今臺灣)。
9至10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後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12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今福建晉江)管轄,並派兵戌守。
大陸和臺灣的聯絡日漸頻繁。
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到臺灣宣撫,並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
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併入其內,卻是中國****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定。
三國時臺灣叫什麼,三國時期,臺灣被稱作什麼?
臺灣古稱夷洲丶流求。大量的史書和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民早期開發臺灣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國時吳人沈瑩的 臨海水土誌 等對此就有所著述,它們是世界上記述臺灣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紀和七世紀,三國孫吳政權和隋朝 都曾先後派萬餘人去臺。日本古代曾稱呼臺灣島為 高砂 丶 高砂國 或 高山國 荷蘭人統治臺...
三國唐朝晉朝南北朝清朝怎麼排列三國唐朝晉朝南北朝清朝按朝代的順序排列
三國,晉朝 南北朝 唐朝 清朝。三國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晉朝 265 420年 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兩晉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其中東晉屬於六朝...
問三國南北朝晉朝唐朝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三國,晉朝 南來北朝 唐朝 清朝。三國 220年 源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晉朝 265 420年 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兩晉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其中東晉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