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性失業者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時期人(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是戰國時期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樓:山巔之鼠
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
孟子:戰國時期魯國人
老子:春秋時期楚國人
荀子:戰國末年趙國人
莊子:戰國中期宋國人
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人
3樓:太行山公爵
孔子:春秋中期
老子:春秋初中期
孟子:戰國初期
荀子:戰國中期
莊子:戰國中後版期
韓非子:荀子徒權弟 戰國後期
鬼谷子:沒準,據說活的挺大歲數,年代跨越太大,不過應該是戰國時代。史書上說吳起,李悝,孫臏,龐涓,,商鞅,張儀,蘇秦等都是他的徒弟,這些人年代跨越不小~~~~
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
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孔子的**曾將他的談話和他與門徒的問答,輯成《論語》一書。
二、孟子(前372—前289)名軻,戰國中期魯國鄒人。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受業於子思(孔子之孫,名)之門人,闡述他的政治主張,還曾在齊為卿。晚年退而著書,傳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戰國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於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他認為實行「仁政」,就必須「制民恆產」,讓每家農戶有百畝之田、五畝之宅,有起碼的生產資料。
保證農民有勞動的時間;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三、莊子(約公元前369-約前286),老子學說的核心是「道」。他認為「道」就是「無」。這個「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沒有意志、沒有具體形狀、無聲無息的,「道」即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老子猜測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對立,雙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
事物對立的雙方會互相轉化。他不僅忽略了對立面轉化的必要條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轉化看作是迴圈的,而不是上升發展的。老子的學說,對後來中國哲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唯物與唯心兩派都從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
四、韓非(約前280—前233),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髮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
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集權的理論。他強調製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
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封建統治才能鞏固。
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從兼愛的觀點出發,墨子又提出「節用」「節葬」「非樂」「非攻」等主張,反對統治者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生活,也反對以大欺小。
五、荀子(約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趙國人。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以來的學術思想,發展了唯物主義。
認為自然執行法則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首創性惡論,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六、孫子(?~公元前1105),春秋末期吳**事家,思想家孫武。孫武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絡,**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
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
一、《墨子》的評價:
從《墨子》全書來看,墨子在宋國的活動較多,與宋國的關係最為密切,對宋國的感情最深,這可以從墨子「止楚攻宋」事件中看得出來。另外,《墨子》一書明顯具有宋地方言的特點,沒有魯、楚方言,這也是墨子宋人說的有力證據。
再者,墨子是一位以天下為懷遊走四方的學者,所謂「孔子鍋灶燒不黑,墨子板凳坐不暖」即是,他經常往來於宋國、魯國、齊國、魏國、楚國等很多地方。由此看來,梁啟超以「歸而過宋」語否定墨子為宋人,實為牽強。
「歸而過宋」只是證明了墨子當時沒有居住在宋國,並不能證明他不是宋人。而東晉時期的文學家葛洪在《神仙傳》中早已明確記載。
二、《孟子》的藝術特色:
《孟子》的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同時又精煉準確。作為散文,《孟子》長於論辯,更具藝術的表現力,具有文學散文的性質。其中的論辯文,巧妙的運用了邏輯推理的方法。
孟子得心應手地運用類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縱,反覆詰難,迂迴曲折的把對方引入自己預設的結論中。
氣勢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風格特徵。這種風格源於孟子人格修養的力量。具有這種浩然之氣的人,能夠在精神上壓倒對方,能夠做到藐視政治權勢,鄙夷物質貪慾,氣概非凡,剛正不阿,無私無畏。
《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
5樓:匿名使用者
1、道家思想
(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他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源為「道」,道是沒有形狀、超時空的永久存在,這是一種唯心論思想。
老子的學說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認為世界萬物和人類社會總在不停的運動著,有無、難易、高低、貴賤、剛柔,說明對立的東西是相互轉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斷變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反對採用嚴刑峻法,對後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響。
(2)莊子:戰國時道家的代表人物,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道家學說和唯心哲學,認為世界就是「我」的主觀產物。莊子鄙視富貴利祿,痛恨「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不公平社會現象。
2、墨子,戰國初期魯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和「尚賢」。
兼愛就是愛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萬民」的階級差別,都要同等地愛。「非攻」反對戰爭,在當時主要是反對不義戰爭,反映了小生產者渴望安定生活的願望。「尚賢」主張任人唯賢,反對王公貴族的任人唯親。
3、法家思想
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韓非子(商鞅的嚴刑峻法主張比韓非子更早)。韓非子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
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法治的物件是廣大臣民,除國君意外,不論貴賤,一律要受法的約束,「法不阿貴」。這種思想在戰國的大變革時期對打擊奴隸主貴族特權,是有積極意義的。韓非子主張建立君主**的**集權的封建國家,這種主張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潮流。
4、儒家
(1)春秋時期: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張包括:
1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主張「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2孔子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3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統治者要愛惜民力,取信於民,正身律己。
4主張逐步改良,認為制度是不斷損益變化的,歷史是不斷演進的。
5有教無類、學思結合、老實、謙虛、時常複習等教育主張。孔子的思想後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文化也成為我國傳統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2)戰國時期:
1孟子: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政治上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他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反對統治者「虐民」「暴民」。
孟子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孟子主張性本善,認為生生下來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質。孟子子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被統治者尊位「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
2荀子:他具有唯物思想,認為自然有自己的規律,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變化規律而利用它,造福人類。
5、兵家:孫子
孫武被譽為「兵學鼻祖」,受到後世推崇,並不僅僅因為他的軍事指揮才能,而是因為他為後人留下的那部驚世駭俗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它以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從戰爭的實際出發,總結和揭示了戰爭的普遍規律和基本的戰略戰術原則;同時在於它具有著深刻的謀略內涵、道德內涵和哲學內涵,具有超越所處時代的思想性和創造精神。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墨子的主要思想據歷史書上說是「兼愛」這是他主要思相的核心,「非攻」這是他的行動綱領。無言而不信。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兼愛下》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
《兼愛中》
荀子主張性惡和法后王。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荀子·勸學》)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孟子主張性善和仁義。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老子的主要思想就是:小國寡民,出世無為。 《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莊子的主要思想無為而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韓非子主要思想 :依法治國,人人平等 ;自勝謂之強,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言無二貴,法不兩適,,《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
孫子主要思想-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韓非子 韓非 是什麼朝代的人,孔子,孟子,韓非子,老子分別是什麼朝代的啊??
韓非是戰國時代韓國的貴族,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國貴族公子。與李斯同為荀子的學生,多次上書韓王勸其變法圖新,未被採納。後來他的著作傳到秦國,秦始皇極為讚賞,後來出使秦國,遭李斯的讒言自殺於獄中。韓非子任法術而尚功利,信賞必罰,排除仁愛。他是一個歷史進化論者,變 是他思想的一條主線和核心,主張因地制宜...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學說的核心思想
1 孔子 以六藝為法,崇尚 禮樂 和 仁義 提倡 忠恕 和不偏不倚的 中庸 之道,主張 德治 和 仁政 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 輕刑罰是國家安定 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 有教無類 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
簡述《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的散文風格的不同?詳細點左右謝謝了,明天交作業
是的一 諸子散文繁copy榮的背景和原因bai 春秋戰國之際的du社會變革zhi。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諸侯dao並爭的局面和養士用士。處士橫議 百家爭鳴的出現。二 諸子的主要流派 九流十家 儒家 道家 陰陽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縱橫家 雜家 農家 家。三 諸子散文的共同特徵 1 在思想內容上,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