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把「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模式長期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扶貧「雙到」長效機制。總結我省扶貧開發實踐經驗,完善推進扶貧開發靶向**,把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制度長期堅持下去。
確保完成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三年工作任務。2023年,夯實全省3409個相對貧困村和37萬相對貧困戶持續穩定發展基礎,每個被幫扶的相對貧困村至少有一個主導產業、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一筆可以滾動發展的生產扶持**,有勞動能力的相對貧困戶至少掛上一家農業龍頭企業或參加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鞏固扶貧開發成果,促進建立扶貧開發長效機制。
2023年,對欠發達地區自身幫扶並已制訂後續扶貧規劃方案的相對貧困村,省財政給予平均4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全省3409個相對貧困村納入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和扶貧小額貸款貼息補助試點範圍。其中,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由各級財政按農民籌資籌勞總額的50%給予補助;小額貸款貼息由省財政按照各地財政實際補貼支出的40%給予補助。
從2023年起,按扶貧新標準確定的相對貧困人口和相對貧困村納入上述政策補助範圍。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2023年上半年,對全省被幫扶的3409個相對貧困村進行全面考核驗收、評估,未脫貧的相對貧困村和相對貧困人口,繼續由幫扶單位幫扶至2023年。2013-2023年,對在上一輪未列入幫扶物件的相對貧困人口和根據扶貧新標準認定的相對貧困村和相對貧困戶,按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要求,建立瞄準機制、靶向**,定點、定人、定責幫扶,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建檔立卡、動態管理。
提高村級組織經費保障水平。到2023年,村幹部補貼從2023年人均每月1000元提高到人均每月2000元;集體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級組織辦公經費補助從2023年每年2萬元提高到每年5萬元。村幹部補貼由省、市、縣、村按4.
8:1.6:
1.6:2的比例負擔,村集體辦公經費補貼由省、市、縣按4:
3:3的比例負擔。
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通過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幫助相對貧困戶發展生產。2023年,建設100個省扶貧農業產業示範園(村)、100個互助資金試點村,扶持100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
2013-2023年,扶持200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援各地開展扶貧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等。
實施整村推進工程。2023年,在3409個相對貧困村中選擇300個村作為整村推進示範點,建設「整村推進幸福安居示範村」。2013-2023年,確定700個村開展整村推進。
實施高寒山區居民搬遷工程。對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高寒山區、石灰岩地區、蘇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等邊遠分散相對貧困村以及地質災害隱患村莊實行整體搬遷。2011-2023年,省統籌安排18億元,搬遷農戶每戶補助3萬元,用5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完成3000個村、6萬戶、30萬人的移民搬遷安置工作。
從2023年開始,對零星分散的「兩不具備」相對貧困戶進行調研核查,並確定新的搬遷方案。
繼續實施相對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工程。2023年相對貧困地區完成70%村莊規劃,2023年完成全部村莊規劃。以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危房為主要物件,實施新一輪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
2011-2023年,省財政每戶補助1萬元,市、縣每戶補助不低於5000元,完成全部54.15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任務;對納入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範圍約4萬戶歸難僑危房戶和非歸難僑危房戶,省財政參照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標準,每戶補助1萬元。2016-2023年,繼續扶持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和建設,確保扶貧標準調整後扶貧物件住房得到改造和建設。
(二)以「雙轉移」為載體推進開發式扶貧。
推動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向相對貧困地區轉移。相對貧困地區要依託現有產業轉移園區和自身優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培育發展環境友好型特色產業,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強扶貧開發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繼續支援相對貧困戶技能培訓轉移就業。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免費入讀中等職業學校政策,並將在校
一、二年級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納入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體系,給予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費資助。深入實施相對貧困戶農民特別是農村青年創業就業行動,對相對貧困戶有轉移創業和就業願望的勞動力,特別是青年勞動力,由勞動培訓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就業培訓和智力技術支援,培訓費用由財政補貼。2012-2023年,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引導支援各地開展扶貧培訓工作,確保每個有勞動力的相對貧困戶至少有一人實現轉移並穩定就業。
鼓勵引導有條件的農民自主創業。對農民創業給予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用電用水、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優惠扶持。
(三)加強農村相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切實加強相對貧困地區標準農田建設。以村為單位,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現代化標準農田。深入實施「沃土工程」,改造中低產田,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到2023年,95%的相對貧困村完成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優先安排相對貧困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相對貧困村山水田林路為主要內容的「大禹杯」專案建設,改善連片100畝以上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增強抵禦自然風險能力。優先安排相對貧困地區水利專案建設,開展小流域、小山塘、小灌區、小電排站、小陂頭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改造。
健全基層水利工程服務體系,完善農村水利設施管護機制。
實施相對貧困地區農村「四通工程」。加強鎮、村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鎮對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到2023年,力爭相對貧困村農戶安全飲水率達到100%,具備條件的貧困村通自來水;縣縣基本通高速公路,有條件的行政村村村通班車,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村村通電、戶戶通電;村村通有線電視、**、網際網路。
(四)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快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相對貧困地區傾斜。省財政繼續安排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實施農村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建立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校舍維修長效機制。加強和改善農村學前教育和留守兒童教育,支援相對貧困地區建設規範化中心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
建立高中、大學教育貧困生扶助機制,逐步實行「兩免一補」政策。繼續實施「千校扶千校」和「教育資源下鄉」,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鼓勵大學生到相對貧困地區農村支教。保障相對貧困地區教師工資福利待遇。
加強相對貧困地區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2012-2023年,省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支援相對貧困地區基本實現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實施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和農家書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
加強相對貧困地區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完成薄弱鄉鎮衛生院改造和相對貧困村、「空白村」衛生站建設,改善醫療與**服務設施條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到2023年,相對貧困地區縣、鎮、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基本健全,基本建立為農村居民提供主動、快捷、優質、高效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每個鄉鎮衛生院有1名全科醫生,標準化建設率達98%。
加強相對貧困地區農村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2012-2023年,相對貧困地區基本實現市、縣、鎮、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資訊網路全覆蓋。建立健全資訊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公共就業服務資訊網路和統一的業務平臺。
完善就業失業登記憑證管理制度,逐步統一城鄉勞動者就業與失業登記、就業准入資格、就業扶貧、就業服務待遇和參加社會保險等政策。
提高相對貧困地區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水平。切實穩定相對貧困地區低生育水平。2023年,重點幫扶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
5‰以內,婦女總和生育率控制在1.8左右。實施計劃生育相對貧困戶優惠政策,完善我省「惠一生」利益導向機制。
遵守計劃生育政策的相對貧困戶優先列為扶貧開發物件。
(五)大力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逐步提高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和實際補助水平,逐步提高省財政低保補助比例,農村「五保"供養標準不低於當地農村上年度人均純收入的60%,通過3-5年努力,確保我省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走在全國前列。加快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制度銜接。
符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且有自我發展能力的相對貧困戶, 同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對低保和扶貧物件實行動態管理,扶貧物件有進有出。
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通過統一的制度設計、資金管理、服務體系、資訊系統,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障一體化。引入市場機制,積極探索完善**購買服務,鼓勵商業保險參與醫保體系建設,把低保物件、「五保」戶、「三無」人員、60歲以上老人及未成年人、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等城鄉困難群眾全部納入醫療保險範圍,進一步擴大保障面,提高保障水平。
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相對貧困地區農村普遍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財政補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繼續資助農村困難群體參加新農村社會保險,積極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鄉無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制度相結合,初步形成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險制度。
(六)深化相對貧困地區農村綜合改革。
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重點幫扶縣按要求於2023年開展農村綜合改革,2023年初見成效,2023年鞏固完善,2023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廣東特色的農村改革發展體制機制。
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重點幫扶縣按照國家和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找準扶貧開發路徑,對縣域內各鎮進行統籌規劃,確定優化開發鎮、重點開發鎮和生態發展鎮,強化縣對鄉鎮的規劃引導,統籌扶貧開發和縣域經濟發展。
調整鄉鎮**和村級組織功能職責。根據扶貧開發任務,圍繞功能定位,進一步明晰鄉鎮**和村級組織功能職責。強化鄉鎮**提供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增收、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基層建設等職能。
強化村級組織促進農民增收、協助開展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組織建設等職能。建立科學考評機制和合理財稅分成機制,實現鄉鎮**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實施強鎮擴權。堅持「能放則放、該放必放」和「權責利相一致」原則,加快富縣強鎮、簡政強鎮事權改革,擴大鎮級**行政事務管理和處置許可權,提升鄉鎮施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加快建立相對貧困地區農村土地流轉平臺。培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建設土地流轉服務網路,完善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耕地、林地經營承包權流轉服務,促進農村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切實提高相對貧困地區土地經營效益。加強山區生態林建設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積極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儘快實現相對貧困地區鄉鎮金融機構全覆蓋,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利益補償與風險分擔機制,鼓勵和支援相對貧困地區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可貸資金的70%以上留在當地使用。穩妥開展集體建設用地、林權、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和擔保、再擔保業務。
繼續擴大互助資金試點村範圍,逐步放開小額貸款規模。鼓勵保險機構在相對貧困地區建立基層服務網點,發展特色農業保險。
(七)完善對口扶貧開發機制。
繼續推進珠江三角洲7市對口幫扶。在完成扶貧開發「雙到」三年幫扶任務的基礎上,2013-2023年,重新確定幫扶一定數量的相對貧困村。珠江三角洲各市財政預算安排必要的扶貧投入,並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對口幫扶。
繼續實施省直和中直駐粵單位定點幫扶。2013-2023年,省直和中直駐粵單位定點幫扶一定數量的相對貧困村,多渠道籌集資金,協助制定發展規劃,監督專案實施,選派駐村幹部指導相對貧困村脫貧致富工作。
繼續加強粵東西北各市.自身定點幫扶。2013-2023年,粵東西北各市定點幫扶一定數量的村,省財政繼續支援欠發達地區定點幫扶的相對貧困村。
積極開展對西部地區的幫扶工作。切實履行好政治責任,積極推進廣東與廣西、深圳與貴州、珠海與四川涼山州的東西扶貧協作。
(八)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深入開展「廣東扶貧濟困目」活動。突出活動主題,搭建活動平臺,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捐贈。加強和完善社會扶貧捐贈資金管理,提高扶貧開發事業公信力。
各類企事業單位、個人用於扶貧事業的捐贈支出,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可按規定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積極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扶貧開發。大力倡導企業社會責任,鼓勵企業採取多種方式,承擔定點幫扶任務,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加強規劃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
積極倡導扶貧志願者行動,構建扶貧志願者服務網路,探索組織專業的農村社工駐村入戶幫扶。鼓勵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及境外公益性組織和團體參與扶貧。
積極探索**向社會購買扶貧開發服務。鼓勵和支援社會中介組織開展扶貧專案策劃、專案監測評估、相對貧困人口統計、經濟資料分析、諮詢服務等專業性活動,通過**購買服務,提高扶貧開發效率。
組織開展扶貧濟困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扶貧開發政策、成就和經驗,開展優秀村支書、脫貧致富帶頭人、優秀駐村幹部、扶貧濟困企業和人士等典型評選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
十二五規劃24項指標十二五規劃提前完成的指標有哪些
gdp增速 7 新增就業 4500萬 城鎮登記失業率 5 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提高4個百分點城鎮化率 提高4個百分點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93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87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 3.3件 耕地保有量 18.18億畝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 降低30 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
「十二五」規劃綱要的主題是什麼?主線是什麼
以科學發展確定為 十二五 規劃的主題,具體的是 富民 以加快轉變經濟方式為主線.十二五規劃的主題和主線是什麼 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如何理解 十二五 規劃的主題 主線 主要目標及主要任務?十二五 規劃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什麼?核心四個字 科學發展。發展不同於增長,不能只看速度 發展是...
十二五規劃節能減排約束性分別指標是什麼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64633462 1.分別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3.1個百分點,從8.3 到11.4 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 4.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到10 的目標,十二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