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押韻,又叫協韻、叶韻,是指詩歌中每句或者隔名句的最後一個字應該屬於同一個韻部(古人將同韻的字歸入一部,稱為韻部),這是詩歌的重要特徵。協韻和叶韻,是詞譜中常見的專用名詞。叶韻(協韻)本來是指古音,即某字的古音,在古代某個字的本來讀音,由於時代的變遷,發音和現在有所不同,造成有些字現在讀出來感覺不押韻,這種情況要求按照古音來讀。
後來,古代的詞人把它運用在詞譜裡,專門指某個韻腳押的是上一個韻腳相同的聲部的字。注意,這裡所說的同聲部押韻,並不是簡單的平仄通押。下面就詞譜中換韻和協韻(叶韻)的情況做說明:
在詞譜中,經常是一韻到底的,中間換韻的情況比較少。詞譜中的換韻,一般指平仄互換。或先用平韻,後用仄韻;或者先用仄韻,後用平韻,或者連換幾次韻,這些都在詞譜中有規定的,只要按照詞譜填詞就是了。
而中間換韻又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換韻不換部。母音相同,聲調不同,也即平仄互換。
(這裡的仄專指上聲和去聲,不含入聲。)例如《西江月》第二句押平聲韻,第三句協(或稱做「葉」)平韻,第四句換仄協。下片第二句又換平協,下片第三句協平韻,第四句換仄協。
第二種是換韻又換部。如《清平樂》首句押仄韻,第
二、三、四句均協仄韻,下片首句換平韻,第二句和第四句均協平韻。第三種是換韻後又回到原韻上。例如《相見歡》上片首句押平韻,第
二、四句協平韻;下片首句換仄韻,第二句協仄韻,第三句回到原平韻,第五句協平韻。 從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押韻的韻腳屬於同聲同部的,就叫做「協韻」或者「叶韻」即使換了聲調但屬於同聲部的也叫「協」,如「換仄協」或「換平協」;而換了聲部的韻腳就只是稱作「換韻」而已,如「換平韻」或「換仄韻」。「協」,在這裡表示諧和的意思,即和上一個韻腳相諧和的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叶韻與協韻並無不同之處。葉(xié)韻,一作「諧韻
」、「協韻」。詩韻術語。謂有些韻字如讀本音,便與同詩其他韻腳不和,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故稱。
南北朝有些學者按當時語音讀《詩經》,感到好多詩句韻不和諧,便將作品中某些字臨時改讀某音。明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原理,認為所謂叶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叶韻」或稱「葉句」(葉,同「協」,和諧之意)。
所謂律詩的「不繁雜」應是指律詩的用韻而言。即律詩(近體詩)的用韻相對於古體詩而言「不繁雜」。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
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即使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絕不能換韻。古體可在偶數句押韻,也可在偶數句和奇數句都押韻,近體詩則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古體詩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近體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相關係數和協方差所表示的意義有什麼不同
相關係數是用來衡量兩個變數的相關程度,比如,隨著x的變大,y也隨之變大,並且接近某種函式關係,說明相關性好 而協方差是衡量兩個變數之間的總體誤差的 協方差在描述x和y在同一物理量綱之下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樣的兩個量採用不同的量綱使它們的協方差在數值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為此引入如下概念 定義稱為隨機變數...
「 20」和「 20」表示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1 20 表示零上20度 2 20 表示零下20度。意義 單純的用的一個數專字無法表達出準確的資訊,屬需要用正好或者負號表示。例子 溫度計液麵指在0以上第6刻度,它表示的溫度是6 溫度計液麵指在0以下第6刻度,這時的溫度,如果還用6 來表示,那麼就無法區分是零上6 還是零下6 因此我們就引入一種新數...
感傷和傷感有什麼不同的含義,悲傷憂傷感傷的具體含義和區別
傷感是,內心本質傷心的感覺 感傷,是因為某些事而感到悲傷 感傷強調由感而發,意為感覺中略帶傷心 失落。傷感更強調的是傷,純粹的傷心,程度較前者更重。以我個人看法 感傷copy 就像是觸境傷情,內心波動小,像水上輕輕的漣漪憂傷就是遇到什麼煩心的事或麻煩事,使自己的心情不好,內心持久波動悲傷就是遭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