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猴猴炒猴猴
「種」的意思是:播種、種下、種植(讀音:zhòng)。
「收」的意思是:收穫、收割(讀音:shōu)。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原詩如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李紳的《憫農二首》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
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絡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絡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2樓:楊必宇
【粟】:泛指穀類。
【子】:指糧食顆粒。
《憫農》唐代:李紳【全詩譯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3樓:星宮莓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種是指:播種,收是指:收穫,詩中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
4樓:alice香潤
種:耬。
收:鐮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意思(具體)
5樓:文化永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出處:唐·李紳《憫農二首·其一》
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6樓:維維豆奶
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原文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詩沒有直接表達對農人的悲憫,而是客觀地描述了「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現實。廣闊的土地,豐足的收穫,為之付出辛勞的農夫卻是如此悲慘,這巨大的反差留下的思考空間也許才是李紳創作此詩的目的。
7樓:清溪看世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一、出處
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詩《憫農》。
二、賞析
《憫農》這首詩雖然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詩句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詩的前後聯絡很緊,順理成章,詩人把矛頭直指不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製度。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紳在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
二、作者簡介
唐代詩人李紳,字公垂,是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作有《樂府新題》20首、《憫農》詩兩首。
8樓:魔法聖女
很簡單。春天到來,讓我們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才會有豐碩的成果。
9樓:夢瑤巴布亞
古詩賞析:李紳《憫農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憫農》中的詩句。
憫 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位作者最著名作品是他的另一首「憫農」
憫 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
「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意思是春天種下一粒粟種,秋天收穫萬顆糧食。
11樓:我的名是小湯圓
1l的燒餅,這是種子,不是哲理文理解。
春天種下一些種子,秋天就能收穫到很多的糧食種子。來自憫農。
全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棵子。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
本文反應當代地主對農夫的殘忍和高收稅的痛苦
12樓:簡單8童年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
13樓:仰↑望星空
就是說的有付出才有收穫
14樓:長沙亮仔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抄顆子。唐代詩人李紳這首《憫農》人人皆知。粟,北方稱為「穀子」,脫殼後也就是小米,在中國曾經無比重要,它不僅是歷史上的賦稅代表,也是官俸、軍糧、地租的主要體現。
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這些統治者很重視小米的生產,都把小米豐收與否作為國泰民安的重要指標。那麼我們來較真一下,一粒粟能換來萬顆子嗎?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秋收萬顆子」是詩人的藝術誇張,事實卻不然。粟是繁殖係數最大的糧食作物,多數情況下每穗就有數千粒產出,一穗萬粒亦非天方夜譚,甚至有記錄能達到一穗一萬六千粒之多。
也就是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還是合乎農業實際的。其他禾本科作物的產出也不少。在水稻中,穗粒數為80到120,每棵植株有數個穗,也就是說,每棵植株粒數在數百。
小麥穗粒數在50左右,每個植株也有數個穗。如今的玉米大都是每個植株只有一個棒子(穗),每個棒子籽粒數在600到800之間。
15樓:123寶寶愛看書
春天種種子,秋天收糧食。
16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bai
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du秋天就可收zhi獲很多糧食dao。
這句話出自唐內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容,原文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詩沒有直接表達對農人的悲憫,而是客觀地描述了「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現實。廣闊的土地,豐足的收穫,為之付出辛勞的農夫卻是如此悲慘,這巨大的反差留下的思考空間也許才是李紳創作此詩的目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古詩
17樓:縱橫豎屏
是《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原文:
《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作者】李紳 【朝代】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18樓:小石頭pk小雨花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從體裁上來看屬於:五言古詩,也叫五言絕句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賞析:這首名詩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既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那麼豐收的糧食都到**去了呢?
人們不難知 作者之意:「苛政猛於虎也!」詩人委婉而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剝削者殘酷剝奪農民軍勞動果實的罪惡。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賞析: 這首描寫農民在烈日下艱辛苦鋤地,感慨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暗斥侵奪農民勞動果實的剝削階級。兩首「姊妹篇」都具有與內容相稱的形式,均選用短促的仄聲韻律,給人以急切悲憤的感覺、抑鬱難伸的氣息,因而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19樓:依然未央
憫農作者:李紳 年代: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賞析: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
「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20樓:尤允兒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出自唐朝李紳的《憫農》。
這首憫農詩,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對浪費糧食的憤慨。在盛夏的正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鋤地,汗水淌滴在莊稼地裡。可是誰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啊!
詩的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
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
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
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下半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意思具體
這首詩是抄李紳的憫農 全詩是春種襲一粒粟,秋收萬bai顆子。四海無du閒田,農夫猶餓死。補充zhi 詞釋 dao 1.粟 穀子,去皮後就小米。這裡指糧食作物的種子。2.子 穀子。3.海 全國之內。4.閒田 空閒的 沒有利用的土地。5.猶 還是。古詩詞作者背景 李紳 772 846 唐代詩人。字公垂,...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古詩
是 古風二首 憫農二首 原文 古風二首 憫農二首 作者 李紳 朝代 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
春種一粒粟中粟指
春種一粒粟中的粟在這裡指的是穀子,即小米。粟 s 部首 米 筆畫 12 五行 金 五筆 sou 基本解釋 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 穀子 去皮後稱 小米 子。滄海一 2.古代泛稱穀類 重 zh ng 農貴 3.姓。引證解釋 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後亦通稱供食用的穀類 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