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春種一粒粟中的粟在這裡指的是穀子,即小米。
粟[ sù ]
部首:米 筆畫:12 五行:金 五筆:sou
基本解釋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 :~子。滄海一~。
2. 古代泛稱穀類 :重(zhòng)農貴~。
3. 姓。
引證解釋
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後亦通稱供食用的穀類、豆類和薯類等原糧和成品糧。
《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鄭玄注:「行道糧,謂糒也;止居曰食,謂米也。」
《左傳·襄公八年》:「 楚師遼遠,糧食將盡。」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袁紹﹞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內中單表西洞庭有個富家,姓高名贊 ,少年慣走湖廣 ,販賣糧食。」
魏巍《在風雪裡》:「我是來給你們籌備糧食的。」
2樓:獨言影視
在詩中」粟「泛指穀類,在如今」粟「是小米,也稱作粱、狗尾草、黃粟、粟米。
出自李紳的《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粟:小米,也稱作粱、狗尾草、黃粟、粟米,拉丁文名:setaria italica (l.
) beauv. var. germanica (mill.
) schrad. 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鬚根粗大,稈粗壯,粟是穀子去皮後的結果,穀子是穀類植物,禾木本的一種,粟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和維生素。
它不僅可供食用,入藥有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利小便、治水瀉等功效,又可釀酒。其莖葉又是牲畜的優等飼料,它含粗蛋白質5-7%,超過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纖維素少,質地較柔軟,為騾、馬所喜食;其穀糠又是豬、雞的良好飼料。
3樓:緣空緣起波瀾動
粟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古代泛稱穀類。所以「春種一粒粟」中的粟泛稱穀類。
憫農【作者】李紳 【朝代】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4樓:殺手陳七
粟,就是一種糧食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
5樓:雪菲洛
粟是一種糧食啊,古代稱粟.現在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
6樓:
二樓真是搞笑,說是狗尾草
春種一粒粟,這句詩出自唐朝宰相李紳的憫農詩之一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倘若粟是狗尾草,但種了幹什麼?
你見過狗尾草嗎?嘴巴亂講,腦袋也壞了
不過後邊講的還是對的,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你看清楚,是「狗尾草屬」,不是狗尾草
混淆視聽,譁眾取寵
7樓:牽著你的手
"春種一粒粟"中的"粟":泛指穀類。
"春種一粒粟":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
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憫農二首》,全詩原文:
《憫農二首》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註釋:⑴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穀類。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⑷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⑸猶:仍然。
⑹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下半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意思具體
這首詩是抄李紳的憫農 全詩是春種襲一粒粟,秋收萬bai顆子。四海無du閒田,農夫猶餓死。補充zhi 詞釋 dao 1.粟 穀子,去皮後就小米。這裡指糧食作物的種子。2.子 穀子。3.海 全國之內。4.閒田 空閒的 沒有利用的土地。5.猶 還是。古詩詞作者背景 李紳 772 846 唐代詩人。字公垂,...
古詩憫農《春種一粒粟》全文描寫了什麼
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憫農二首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什麼古詩
是 古風二首 憫農二首 原文 古風二首 憫農二首 作者 李紳 朝代 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