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法國互相仇視為什麼二戰還有英法聯軍

2021-05-20 13:18:04 字數 4789 閱讀 3224

1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一直在整個歐洲大陸搞「離岸平衡」外交,哪個敢冒頭,他就糾集一群小弟把那人摁死。

法國從黎塞留時期開始崛起,期間一直與英國在世界範圍內激烈鬥爭,直到武運終結於聖赫勒拿島。這之後冒頭的就變成**、美國和德國了。相比之下英法世仇倒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英法結盟更是一種利益結合,民族感情上兩者一直都是相互敵對,雙方**到現在都經常相互譏諷。二戰前期法國陸軍被德軍擊潰以後,英國想要接收法國海軍卻遭到了拒絕。當時法國海軍司令曾經親口告訴丘吉爾說,他的曾祖父死於特拉法加海戰。

像他這樣世家出身的海軍軍官,對英國的恨意甚至超過了德國。

2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時英國滅了法國一個艦隊,然後法國才幫英國打仗

3樓:匿名使用者

百年戰爭(hundredyears'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2023年-202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而二戰開始於2023年,距離百年戰爭已經過去了500多年,恩怨早就風吹雲散過去了,而且當時需要面對的是整個歐洲陸續亡國的命運,於是不同的政見國家最終還是選擇走到一起聯合對抗德國。

4樓:唐風

英法的那點矛盾和法德比就不值一提了,另外英法的矛盾是古代事了,

5樓:失魂之鳳

英法百年戰爭聽說過嗎 新大陸上上倆人也各種打仗 侵略中國也有英法聯軍 一切在於利益

6樓:貓叔の萌

法德矛盾 倆從沒消停過

7樓:江州笑笑生

英國和法國有世仇嗎?我知道德法有世仇

8樓:匿名使用者

德國王者帶一個**日本和一個青銅意呆利 vs 鑽石美國鉑金英法**蘇聯,人少還不團,肯定輸!

為何二戰前期英法聯軍對納粹德國的崛起擴張持不干涉的綏靖政策,特別是英國,至少也是曾經的我世界霸主,

9樓:淡水羅卜

說到底,還是英法本身衰退,壓制不住德國了。最後靠當時的蘇聯剋制住德國了,世界格局重新劃分。

其實英國、法國二戰前,就一直在衰退,美國原來是它們的殖民地,就算獨、立了,最初也僅僅13個州,但是到二戰前,已經擴大到48個州。其中大部分是原屬英、法的地盤,而且美國連州名都不改,一聽州名,就知道原屬英國還是法國。

二戰前後,英國還代表著老歐洲,誰又能想到,如今,英國居然想退出歐洲,回到島國的地步呢。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衰落到如此,繁花如過眼煙雲,令人唏噓。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像如今國際政治一樣,特別是英美這些西方民主國家,內部是分鴿和鷹派的,一般來講極端的鷹派是很難在西方執政的,當年的丘吉爾就是一個鷹派,在和平時期,丘吉爾就是要對德國強硬的,但是這種鷹派在沒有戰爭爆發時都是被邊緣化的。

我們知道民主政政治的核心就是妥協政治,因此西方政治家大都是希望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其次才會選擇武力。就像朝鮮問題和伊朗問題,美國國內主張軍事打擊的都是幾個邊緣化的鷹派,而大多數都是希望通過談判來解決,特別是奧巴馬。

就像當今的中國問題,美國內部也是爭論很大的,主流派還是認為要保持接觸和交往,適當進行遏制。而那些鷹派認為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中國必然會武力挑戰美國,所以美國必須做好準備等等。

二、現在回到二戰時的,二戰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英美法都是有大量人員**,經濟危機也席捲整個世界,經濟剛剛開始恢復,民眾厭戰,關心國內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向丘吉爾這種鷹派是不會得到民眾的支援的,因此張伯倫這種看似理性的政治家,重視國內經濟,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國際問題的就會成為主流。就像小布什當年是鷹派,兩場戰爭後,美國民眾選舉了奧巴馬這個**,奧巴馬還獲得諾貝爾和評獎,在國際上採取了不出頭的方式,目前俄羅斯、中國都是頻頻挑戰美國領導地位(如果是小布什,估計就不會如此)。

今年美國****中,對外主張強力干預,建立強大軍力,領軍世界的共和黨鷹派中的鷹派盧比奧在競選中又是失敗了,目前主張孤立主義,利己主義的的川普居於領先地位。而另一位大鷹派克魯茲目前在選舉上較為被動,但是克魯茲主張要比盧比奧要收縮一下美國的干預範圍。

盧比奧黯然退場,也預示的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博弈中,中國相對而言較為有利,如果是盧比奧上臺,中國在南海的勢力範圍拓展就會遇到了強勁的壓力。

如果是極左桑德斯上臺,那就是一個張伯倫第二,如果是希拉里,那麼會維持現狀,但是希拉里會比奧巴馬強硬。川普是一個機會主義和商人思維,反而容易博弈。在戰略上最強硬的是盧比奧和克魯茲,盧比奧已經退選,而克魯茲也是夠嗆了。

另外當年德國、日本、義大利也不是完全明目張膽的馬上挑戰英美法列強,而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這也使得英美國家內部的鷹派沒有在國內找到市場和支援的重要原因。為了防止不過早刺激英美法等守成大國(守成大國就是現有國際秩序的捍衛者和主導者,說的白一些就是現在的江湖大哥),遮人耳目,2023年11月德國、義大利、日本成了了所謂的反公產主義聯盟,英法美等西方列強一直是敵視和排斥蘇聯這種意識形態的,因此軸心國組成聯盟,打著反對共產意識形態的旗號,麻痺了西方列強。

同時也是強硬然後合作交織的在一起,麻痺西方,使得西方國內無法形成強硬的共識。

在回到現在,奧巴馬與伊朗簽署核武協議,認為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而共和黨候選人克魯茲、盧比奧是堅決反對核協議的,認為,奧巴馬太天真的相信了伊朗的承諾,而且核協議本身有漏洞,克魯茲更是堅決主張撕毀核協議的,對於伊朗核問題要敢於採取軍事打擊。

樓主可以以後看看,假設未來伊朗真的通過核協議遮人耳目,獲得了研發了核**,那麼說明克魯茲就是丘吉爾的敏銳,而奧巴馬就是張伯倫了,但是如果不是呢?目前看沒有人能夠斷言,因此克魯茲的這種強硬,不惜採取強大暴力解決伊朗問題主張就不會獲得國內太多的認可,畢竟戰爭會造成破壞和**以及其他代價的。

南海問題,奧巴馬主張謹慎的採取行動,施加壓力,而麥凱恩和盧比奧、克魯茲都認為美國表現的太弱了,會使得中國誤判美國實力和決心,繼續拓展亞太實力範圍。

從奧巴馬角度看,通過適當的行動和壓力,會逐漸使得中國改變政策,選擇一個有利於中國發展的道路,也就說奧巴馬角度認為,中國**是理性,不願意冒險的。

而盧比奧和克魯茲、麥凱恩的角度認為,中國是由長期戰略目標的,只有在強大實力和決心面前,中國**才不會冒險的。

如果未來中國繼續拓展實力,並與美國發生大碰撞,那麼奧巴馬就是張伯倫。但是如果中國未來逐漸緩和與美國關係,繼續維持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那麼就說明盧比奧這群人太強硬,太極端,幸虧沒有按照他們的觀點行事。

所以說,這種戰略願景的認知,是很難說誰正確的,也可能是**的選擇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鷹派是正確的,但是問題就是,檢驗鷹派正確的唯一途徑就是**政策失敗才行,否則就無法檢驗鷹派是否正確,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會更會獲得大多數的支援。

樓主我們退一步,假設二戰前丘吉爾是英國首相,二戰可能不至於爆發,但是國內又如何認為張伯倫是錯誤的呢?因此鷹派在和平時期執政是無法檢驗其主張是否正確的,只有在**政策失敗後,才會顯出鷹派的觀點正確。

張伯倫如果按照當今國際政治標準看,是一個完全符合當今國際運作的一個合格的世界領導人,只不過碰到了希特勒這種極端人物,張伯倫是無法想到,希特勒會如此冒險,如此極端而已,張伯倫總認為通過談判和適當的討價還價的妥協,會維持歐洲世界的穩定,希特勒會做出理性的選擇。

就像假設美國在911以前沒有發生恐怖襲擊,就軍事打擊阿富汗,理由是阿富汗的本拉登會可能襲擊美國,樓主想想,美國民眾是很難支援這種說法的,要勞民傷財,跨越半個地球跑到阿富汗作戰投入大量資金。所以說和平時期,在民主國家鷹派是很難上臺執政的,只有在危機重重,國內形成共識的情況下,或是危機已經完全發生後,西方鷹派才會完全執政。2023年小布什當年第一次當選,並不是因為對外強硬,而是因為保守的右派治國理念,而獲得當選的,而且還是靠著贏者通吃的規則,在選民選票的總人數上,民主黨的戈爾獲得選票是超過小布什的。

而反恐戰爭後的2023年,小布什是大獲全勝,而到了2023年美國財力的付出和**增大,十年的反恐戰爭,使得民眾開始厭戰,後來左派民主黨主張結束戰爭的奧巴馬獲得了**寶座。

三、有網友提出英國靠蘇聯剋制了德國,是大錯特錯的一種觀點,也是長期我國在宣傳上的一種誤導造成的。英美立體化的聯合打擊打垮了德國的戰爭能力,使得蘇聯獲得東擴的機會。

1、由於德國不列顛空戰失敗,沒有海上霸權和金融霸權,因此缺乏海上**和資源獲取,經濟封鎖等等,造成資源匱乏,特別是石油匱乏,德國被迫東擴蘇聯,搶奪戰略資源,獲取生產空間以此對抗英美。

2、二戰爆發後,美國開始重整軍備建立了全球打擊的超級軍力,高階戰力(航母、戰略轟炸機,遠洋全球作戰,戰略空運,戰略海運,全摩托化後勤),早已經領先德國這種區域性軍力十萬八千里。

而蘇聯是窩在家裡接受英美援助,拼死抵抗德國入侵部隊本身。直到2023年9月,蘇聯才得以收回全部領土,再次之前蘇聯未對德國戰力源泉也就是德國本土的國家體系(工業,軍工,民生,交通,能源等等)造成任何傷害。而這時的軸心國,卻已經被重整軍備的英美高階戰力,打得整個本土一片殘垣斷壁,僅僅首都柏林就已經遭到了超過2萬架次的空中打擊,德國60多座城市,被英美戰略轟炸機超過144萬架次的空中打擊蕩平了,海上兩棲登陸也攻入歐洲腹地,義大利投降,諾曼底登陸。

德國海軍也早已被英美海軍擊潰。

英美擁有200多艘各型航母的海上霸權,控制全球水道和資源佈局,遠端重型戰略轟炸機,一波一波直搗軸心國本土。

2023年1月,英美決定升級了聯合戰略轟炸,當時考慮到了。空中戰略力量的使用要循序漸進,也擔心極度削弱德國,會使得的蘇聯獲得機遇,拓展勢力範圍。但是由於羅斯福提出的要求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以及希特勒焦土抵抗拒不認輸,導致英美戰略空中打擊越來猛烈,逐漸把德國炸成了俄魔拉式的人間地獄。

英美打垮了德國,蘇聯獲得機遇,最終佔領了東歐和三分之一的德國,而英美佔領了整個西歐和三分之二的德國領土。

雖然歐洲形成了對抗局面,美蘇格局形成,但是世界權力中心已經發生了轉移,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主導國家,在世界範圍內還是處於很大優勢,對蘇聯進行了全方位的封鎖和遏制,而蘇聯進行反遏制。在蘇聯周邊出海口,全部被美國監控和遏制,就像現今中國面對的島鏈一樣。總之雖然冷戰形成兩大陣營,但是美國依然擁有很大優勢,特別是在全球範圍看,更是如此。

二戰日本為什麼打不過中國,二戰時期法國為什麼打不過德國

1927年,日本田中內閣在東京召開了 東方會議 制定了 對華政策綱領 也就是所謂的田中奏摺。奏摺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為實現這一陰謀,日本蓄意製造了皇姑屯事件,開始了入侵中國的第一步。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侵略者上違天道,下失人心,非正義之戰必然自取滅亡。2 中國人...

二戰日本和德國為什麼會結盟,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為什麼要結盟

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初期,國民 和德國維持了十年的 蜜月期 這段時間裡德國需要中國的糧食和鎢礦,而蔣介石也需要德國的 和教官強大他的 軍。後來德國才與日本結盟,中德交流止。這才是史實 二戰日本和德國為什麼會結盟?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有徵服世界的野心,日本目標是中國 亞洲大陸以及太平洋的控制權 德國的目標是...

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在二戰期間都犯了同樣的戰略錯誤

被拖住了,一箇中國一個蘇聯 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犯的共同的戰略錯誤是什麼?戰線拉的太長 對佔領區的短視經營 輕視對手的民族潛力,如日本之於中國,德國之於法國和猶太民族。可能是戰線過長,樹敵太多。相對而言,德國當時軍事超強,資源潛力一般,但還可以。德國的錯誤是對頓克而克沒消滅英國主力,導致海獅計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