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夏天的回味
意思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
比擬可以分為擬人、擬物兩類。
1、擬人。擬人就是把物當做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
例句: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分析:在這段話,作者把波浪比作人,像人一樣會」歌唱「,如此擬人,使午畫面上的這些自然景物,栩栩如生,生動活潑,使得作者的情感在特定環境中的滿腔情懷形象化了。
2、擬物。擬物又包括兩類:一是把人當做物來寫,使人具有物的動作或情態;二是把甲事物當做乙事物來寫。
例句:金色的太陽照耀著金色的麥而是認得上乘法豐收的歌兒在田野裡盪漾;維吾爾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廣闊的天地裡飛翔。
分析:翅膀是屬於鳥類的。作者卻賦予維吾爾族姑娘以翅膀,並熱情地謳歌:維吾爾族女拖拉機手駕駛鐵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飛馳。在這段話裡,作者把人擬為了物。
擴充套件資料:
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喻
比擬和比喻人們常常把它們混為一談,但它們之間是有很大的差別,具體如下:
1、意思不同
比喻是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比如「戰士像青松一樣挺拔」這個比喻句,就把「戰士」挺拔的身形比喻成挺拔的青松,借青松展現戰士的英姿。
而比擬則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比如說「小溪大聲的呼喚母親。」小溪不可能像人一樣,而是將小溪直接模擬成一個思念母親的遊子來寫。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比喻和比擬是有差異的。
2、兩種手段的形式構成上也有不同。
比喻句一般都是由涵蓋了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構成。例如「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
(宗璞<< 紫藤蘿瀑布》)一句,本體是「盛開的花」,喻體是「張滿的帆」,喻詞是「像」,三者構成了比喻句的基本形式結構,而且喻體在句中一定要出現。
比擬卻不同,例如「春風溫柔地撫摸著你」一句,擬體完全在句中沒有出現,僅僅把「春風」的吹拂擬人化來寫作,描繪出它溫柔的特徵。
3、從兩者的側重來看截然不同。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 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
2樓:黨晶霞遲令
比擬是藉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可以把物當作人,也可以把人當作物來寫。前者稱為擬人,後者稱為擬物。
(1)故人已經成為甕中之鱉,不好玫暫且圍著算了。(徐海東《奠基禮》)(2)他確乎有點像一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老舍《駱駝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楊朔《金字塔夜月》)(4)真理它卻不會彎腰。(臧克家《勝利的狂飈》)
3樓:曾飛非
你好:【比擬】轉化,屬修辭的一種,主要是將抽象或無生命的事物以具體事例代替。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它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種與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
轉化可以將物擬人、將人擬物,或以此物擬彼物以及化抽象為具體──此一類別又稱通感、移覺。 通感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隱喻。指利用心理感受間的交叉聯絡使文學形象具有更為強烈、鮮明的的情感色彩或情緒感染力的一種修辭方法。
其所利用的感官聯絡,是一種可以被大多數人理解的高階感知能力。作為一種審美創造活動的手段,通感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藝術作品當中。
作用:1.增添特有的情味。
2.把事物寫的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
3.能啟發讀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動。
比擬可以分為擬人、擬物兩類。
1、擬人。擬人就是把物當做人來寫,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擬物。擬物有時是把人當做物來寫,有時是把甲物當做乙物來寫例:(1)……一隻探險的蜜蜂正繞著佈滿的柳樹枝頭的金色的花朵嗡嗡著。
看不見的雲雀在天鵝絨般的綠油油的田野和蓋滿了冰的,收割後的田地上顫巍巍地歌唱著;田鳧在那積滿了塘水的窪地和沼澤上面哀鳴;鶴和鴻雁高高地飛過天空,發出春的叫喊;脫落了的毛還沒有全長起來的家畜在牧場上吼叫起來了;彎腿的小羊在它們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著的母親身邊跳躍;……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了。②(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金色的太陽照耀著金色的麥而是認得上乘法豐收的歌兒在田野裡盪漾;
維吾爾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廣闊的天地裡飛翔.(阿不都熱西提《女拖拉機手》)
4樓:劉欣雨
比擬就是一個句子又是比排句,又是擬人句。
如:春天來了,春風到處唱歌,蝴蝶在花叢中跳舞,柳樹姑娘也梳起了頭。
比擬,擬人,比喻有什麼區別於聯絡?(舉例說明)
5樓:納蘭_若雪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
"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為必須作進—步的全體闡釋。
(一)比喻與比擬的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絡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惑知事物。比擬即模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渭、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於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體實在,於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誌。請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經成為甕中之鱉,不好玫暫且圍著算了。(徐海東《奠基禮》)
(2)他確乎有點像一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老舍《駱駝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楊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卻不會彎腰。(臧克家《勝利的狂飈》)
例(1)取甕中之鱉待擒這一點說明敵人當時的處境,二者有相似點, 能給人具體形象的感受,這是比喻。例(2)從樹的外形特點聯想到樣子的外貌、氣質特徵,兩者有相似點,也屬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無生物,並無「露面」、「驚散」這樣的特徵,現以生物的特徵描寫它們.只是為了讓其情態逼真,躍然紙上,這是比擬。
例(4)將無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屬比擬。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
擬人句擬人句就是把某件東西比喻成有人的動作,不可和童話弄混。(例:葉子妹妹說:「太陽公公……」這並非擬人句,但人們經常搞混 )
什麼是擬人句?
就是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擬人句的運用形式
(1)把動物擬人化。
(2)把植物擬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擬人化。
例句:1.秋天邁著沉穩的腳步緩緩地向我們走來,又悄無聲息地走開。
2.秋便以翩躚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麗的,在曼妙的韻律中舞著她的裙襬。
4.花兒在風中笑彎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著眼睛,似乎對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斷地面向太陽公公做運動.
7.春天像剛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8.春天是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嬰兒,嬌小可愛。
9.春天就像活潑的兒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壯的青年,充滿朝氣;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10 .風兒清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什麼是比擬?與比喻、擬人有何區別和聯絡?最好舉例說明。
6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
"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為必須作進—步的全體闡釋。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
比擬可以分為擬人、擬物兩類。
1、擬人。擬人就是把物當做人來寫,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擬物。擬物有時是把人當做物來寫,有時是把甲物當做乙物來寫。
把植物擬人:
高粱好似一隊隊的「紅領巾」,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
擬物:維吾爾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7樓:匿名使用者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即藉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比擬的作用是增添特有的情味;把事物寫的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能啟發讀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就是把物當做人來寫,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如:
高粱好似一隊隊的「紅領巾」,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擬物。擬物有時是把人當做物來寫,有時是把甲物當做乙物來寫。如:
維吾爾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廣闊的天地裡飛翔(阿不都熱西提《女拖拉機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范仲淹《岳陽樓記》);
比擬同比喻的區別:第一,比擬是直接把擬體當成本體來寫,本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擬體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說,可以把人當作物也可以把物當作人寫,本體和擬體的關係是重合,相融關係,彼此是混同的.因此,當物被擬作人或此物被擬作彼物時,我們很難確切地說出"人"是什麼樣的人,"彼物"是什麼樣的東西.
比如"青山起舞河歡笑"中的"山""河",我們只能籠統地說被擬作了人,至於是天真的小姑娘,還是活潑的小夥子,無法回答."陽光灑在海面上"中的"陽光",我們也只能籠統地說被擬作了可以灑的東西,至於是閃光的金子還是發亮的珍珠,也無法回答.比喻是借喻體表現或說明本體,本體同喻體的關係是類似關係,彼此不能混同.
不管是明喻,暗喻,還是借喻,引喻,喻體都是比較確定的. 第二,兩者的性質和表達效果不同.比喻通過事物的相似點使本體也喻體聯絡起來,重在"喻",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具體形象地感知事物.
而比擬則是藉助事物的不同特徵,重在"擬",用模擬的方法刻畫人或事物的情狀,使一個事物具有它本來不具有的另一種事物的特徵.即拿甲物特徵描寫乙物,從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 第三,句法結構有明顯的不同.
無論哪一種比喻,都可以成為"主-謂-賓"式,這種主賓都全的句子,主賓之間是靠"象,是"等詞連線的,一般說來,不用表示動作形為的動詞作謂語.而在比擬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謂"式.這種主謂句,主語若是由表示動植物的名詞充當,謂語則由表示人的行動,感情的動詞充當;主語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詞充當,謂語則由表示動植物行為(情狀)的動詞(形容詞)充當.
第四,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可以同時出現,也可以省去本體,但喻體必須出現.比擬是以擬體的某些特性賦予本體,擬體一般不出現,而本體必然出現. 第五,在比喻中,本體和喻體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比擬所描摹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現象。
比喻比擬和擬人的區別,比擬和擬人的區別
比喻 就相當於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 思想的物件同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點 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用另外的事物來比擬這思想的物件,即用某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另一個事物或情境 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擬人 把一個物體賦予人的生命,人的動作,使句子形象生動 比擬 同擬人...
借代擬人比擬比喻的區別
一 概念不同 1 借代,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借代詞為名詞。借用與它有密切關係的事物來代替,或用事物的區域性代替整體。2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如把某件東西描寫成有人的動作 行為。3 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 擬人 把人當作物來寫 擬物 和把此物當作彼...
高中語文,比喻,類比,比擬,擬人區別?
類比 題主之於我來說,正如陽光之於花朵。比喻 題主像花一樣可愛。擬人 這花看見題主笑開了花瓣。比擬 簡單理解為比喻加擬人,既可人擬物,也可物擬人親,覺得有用麻煩點個叭o o 比擬包括擬人,但不包括比喻,更不等同於比喻。擬人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比喻重點在 喻 分明喻 暗喻,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