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國在誰的統治下滅亡古驃國是怎樣滅亡的

2021-05-18 17:41:35 字數 5015 閱讀 1919

1樓:羊兒要吃肉咩咩

驃國在杜答達耶的統治下滅亡。

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

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

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驃國(pyu,kingdom of),7~9世紀緬甸驃人(pyū) 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 ),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裡掘等異稱。

唐代文獻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裡,有12座門。

驃國人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蓋以種族名pyu為國號。

魏晉時的《西南異方誌》、《南中八郡志》等書首載其名。同名異譯還有剽、僄、縹、漂越等。

向達注稱:僄越、剽國為「四世紀時緬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漢譯作驃」,以代東漢兩次朝貢的撣國一稱。伯希和於驃的出自音譯一層,曾作考證。

當指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prome)為都城時,統治緬甸種族的名稱。

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自此漸趨衰落而為緬人所建的蒲甘王國所取代,漸同化於緬人。

2樓:狼牙

驃國在杜答達耶的統治下滅亡【萊蓋驃國(布蘭達巴國)】時期,這是驃國最後一個王朝。

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自此漸趨衰落而為緬人所建的蒲甘王國所取代,漸同化於緬人。

古驃國是怎樣滅亡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

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

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南詔國:(738年-902年),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覆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小國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

在唐王朝的支援下,南詔先後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唐朝時的膘國是現在哪個國家?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鏢國,是驃國,主要領土在今天的緬甸境內。

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

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

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驃國,7~9世紀緬甸驃人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 ),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裡掘等異稱。

唐代文獻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裡,有12座門。

驃國人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蓋以種族名pyu為國號。

魏晉時的《西南異方誌》、《南中八郡志》等書首載其名。同名異譯還有剽、僄、縹、漂越等。

向達注稱:僄越、剽國為「四世紀時緬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漢譯作驃」,以代東漢兩次朝貢的撣國一稱。伯希和於驃的出自音譯一層,曾作考證。

當指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prome)為都城時,統治緬甸種族的名稱。

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自此漸趨衰落而為緬人所建的蒲甘王國所取代,漸同化於緬人。

中國魏、晉人的著作及《西南夷風土記》序雲稱驃國「位於永昌西南三千里」。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記載:「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裡,去上都 一萬四千裡。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並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 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巨集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寮國、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5樓:羊兒要吃肉咩咩

不是膘國,應該是驃國,現在主要領土在今天的緬甸境內。

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

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

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驃國,7~9世紀緬甸驃人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 ),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裡掘等異稱。

唐代文獻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裡,有12座門。

驃國人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蓋以種族名pyu為國號。

魏晉時的《西南異方誌》、《南中八郡志》等書首載其名。同名異譯還有剽、僄、縹、漂越等。

向達注稱:僄越、剽國為「四世紀時緬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漢譯作驃」,以代東漢兩次朝貢的撣國一稱。伯希和於驃的出自音譯一層,曾作考證。

當指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prome)為都城時,統治緬甸種族的名稱。

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自此漸趨衰落而為緬人所建的蒲甘王國所取代,漸同化於緬人。

中國魏、晉人的著作及《西南夷風土記》序雲稱驃國「位於永昌西南三千里」。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記載:「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裡,去上都 一萬四千裡。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並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 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巨集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寮國、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6樓:使用者名稱

驃國(pyu,kingdom of),7~9世紀緬甸驃人(pyū) 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1] ),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

唐朝時期緬甸被稱為什麼國

7樓:匿名使用者

驃國驃國(pyu,kingdom of),7~9世紀緬甸驃人(pyū) 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裡掘等異稱。

唐代文獻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裡,有12座門。

驃國人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蓋以種族名pyu為國號。魏晉時的《西南異方誌》、《南中八郡志》等書首載其名。同名異譯還有剽、僄、縹、漂越等。

向達注稱:僄越、剽國為「四世紀時緬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漢譯作驃」,以代東漢兩次朝貢的撣國一稱。伯希和於驃的出自音譯一層,曾作考證。

當指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prome)為都城時,統治緬甸種族的名稱。

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自此漸趨衰落而為緬人所建的蒲甘王國所取代,漸同化於緬人。

8樓:匠欣獨運

驃國。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

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

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記載:"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裡,去上都 一萬四千裡。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並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 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巨集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寮國、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9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對今緬甸的稱呼有是驃國。

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

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

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10樓:滄海龍崖

您好,唐代緬甸地區曾經為真臘王國和占城王國統治,唐代後期高棉人在今緬甸大部地區建立吳哥王朝,後一度擴張到中南半島大部。

唐朝時代的南詔國在當今世界是哪一個國家

1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的中國雲南

南詔國(738年-902年),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覆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唐初洱海地區部落林立不相役屬,其中有六個較大的部落,稱為六詔。

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

在唐王朝的支援下,南詔先後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南詔在今雲南一帶,洱海地區是南詔的首府所在地,以大釐城(今大理)為中心的十瞼(賧)是南詔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這十賧是:雲南賧(今祥雲、賓川)、品澹賧(今祥雲縣城)、白崖賧(今彌渡紅崖)、趙川賧(今大理鳳儀)、蒙舍賧(今巍山)、蒙秦賧(今漾濞)、邆川賧(今鄧川)、大和賧(又作矣和賧,今大理太和村)、苴咩賧(今大理古城)、大釐賧(又作史賧,今大理喜州)。

南詔鼎盛時期的疆域,東面包括兩爨,東南到達安南,西北連線吐蕃,南面和女王國(女王國的國都在今泰國的南奔)接界,西南河驃國(驃國的政治中心在今緬甸曼德勒一帶)接界,北抵大渡河,東北抵黔、巫(今貴州和四川的長江南岸)

三國的魏國最後一位統治者是誰

曹奐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豫州 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魏國皇帝 諡曰元 家族資料 父親 曹宇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資料 子女 暫無相關資料 相關人物 司馬昭 司馬炎 曹髦 曾效力過的勢力 魏 西晉 曹奐 簡明歷史傳記 曹奐本名曹璜,是曹...

三國演義是誰統治了三國,三國演義中誰統一了國家

司馬懿 179 251 字仲達,河內溫縣 今河南溫縣 人,出身士族,青年入仕,擔任過曹操的丞相主簿,多謀略,善權變。後來,曹操被封為魏王,司馬懿又擔任魏王太子中庶子,深得魏王太子曹丕信任。曹丕稱帝之後,司馬懿的地位日漸上升。曹丕死時,司馬懿 陳群 曹真 曹休同受遺詔,輔佐魏明帝。曹真死後,司馬懿任大...

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前和在薩達姆統治時期的經濟怎麼樣

兄弟問的問題很是犀利,這方面的東西我也注意過,但只從兩伊戰爭期間雙方裝備來看,應該不算是一流富裕國家。但是人均收入應該還可以,至少貧困人口會比現在中國少 薩達姆當初在伊拉克人民心目中有著怎麼樣的地位?為什麼?元首地位維護國家地域政治權石油發展權國家利益權 薩達姆統治時期的伊拉克與烏克蘭軍事 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