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yc諾丁漢森
製作銅劍的基本方法是鑄造,鑄造一件銅劍大體上有五道工序。
(一)制範 即製作供澆鑄用的型範。劍範多用泥塑造,然後放入窯中經火烘乾,再加修整,質地似陶,故稱泥範或陶範。制範以銅劍的器形設計為依據,而銅劍器形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規整而諧調、勻稱而美觀,則決定於制範是否精細。
制範還要為以後的裝飾打下基礎,如劍體上鑄出的花紋和名文,都必須預先在劍範的內壁上刻鏤出陰陽相反的紋路。實際上,銅劍裝飾的第一步是範型上進行的。
(二)調劑 鑄劍的材料是青銅,青銅是銅和錫或銅和錫、鉛的合金。劑即劑量,指青銅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古時寫作「齊」。熔鍊青銅之前,須根據合理的配比規律,對銅、錫或銅、錫、鉛等原料進行調配,稱作調劑。
這是決定銅劍效能的關鍵環節。在一定範圍內,青銅中含錫量提高,能夠相應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強度;但含錫量超過合量的界限,就會使青銅合金變得非常脆弱,易於斷折。在青銅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鉛,可調節金屬的鑄造和加工效能,但鉛含量過高,也會降低合金的硬度和強度。
因此,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對各成分進行調配,才能得到適於充作劍材的既堅且韌的青銅。
對於銅劍合金的成分配比,春秋戰國之際已經認識到了其中的規律。《考工記·攻金之工》所記「金有六齊」,標明瞭六類銅器的成分比例,其中第四類為:大刃即劍;叄分其金而錫居一,指青銅合金作四等分,銅(金)佔三分(百分之七十五),錫佔一分(百分之二十五)。
近年來,冶金史研究者陸續分析檢測了一些春秋晚期和戰時期的中原銅劍實,發現其合金成分中,銅的含量與「大刃之齊」很接近,大致在百分之七十五上下;但錫的含量相差較多,實際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左右,較高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一些。這種差別可能因為,《考工記》「六齊」只標明瞭青銅合金中最主要的兩種成分——銅和錫,而銅實物中常含有少量鉛及其他一些元素(鐵、鋅等),因之,六齊的銅錫配比法大概是一般性地代表了青銅合金中銅和其他非銅元素的比例,如此,則青銅劍實際成分中其他非銅元素的總量也就大致接近百分之二十五了。
撇開文獻和實物的上述差別不管,有兩點是明確的。一是《考工記》關於「大刃之齊」的記載說明在春秋戰國之際,中原匠師對於銅劍合金萬分的配比規律已經有所認識,有所總結,並以之指導鑄劍;二是銅百分之七十五上下和錫百分之十六左右的實際合金比例是合理的,一些研究者對如此配比的銅劍作了機械效能和硬度試驗,證明其具有很好的強度和硬度。
古人鑄劍既無先進的熔鍊裝置、純潔的原材料,又無精確的測試手段,匠師們在這種情況下經過長期實踐,摸索總結出了青銅合金的配比規律,並具有很強的規律,鑄出的銅劍的合金比便也會不盡相同,而呈現在配比常數上下浮動的現象。
(三)熔鍊 原料調配停當後,將之裝入坩鍋煉。熔鍊的目的是將銅、錫、鉛等原料熔液體,同時也進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雜質,如附著於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鐵等其他金屬元素,使合金精純。
熔鍊的關鍵是觀察火候,判斷是否熔鍊成熟。《考工記》對此有較詳記述:
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
黑濁氣是原料上附著的木炭、樹枝等碳氫化合物燃燒產生的。黃白氣主要是熔點低的錫先熔化而產生的,同時,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其他元素揮發出來也形成不同顏色的煙氣;
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
溫度升高,銅熔化的青焰色有幾分混入,故現青白氣;
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
溫度再高,銅全熔化,銅量大於錫量度,一進只有青氣了。而且,焰色純淨,表明原料中的雜質太多氣化跑掉了,剩下殘渣可予以去除;
然後可鑄也。
銷煉成熟,可以澆鑄了。
上述次序,也是古代匠師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後來人們用「爐火純青」喻功夫純熟,就源於這裡。
為了提高青銅合金的質量,工匠們還對銅錫進行多次熔鍊,以進一步去除雜質。《考工記·慄氏》所記「改煎金錫」,就是指更番,重複煎煉。
(四)澆鑄 將熔鍊成熟的青銅液體澆灌入劍範,俟其冷卻、凝固,銅劍就成形了。
(五)鑄後加工 範鑄出來的銅劍僅是一個坯件,表面精糙,故卸去鑄範後,還須進行如下的修治加工:
——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裝飾,如在鑄成的花紋溝槽中鑲嵌琉璃、綠松石,或嵌錯紅銅絲、金絲、銀絲,甚至進一步在器表刻鏤花紋。嵌錯是當時很常見的裝飾工藝,它是在銅器表面鑄出或刻鏤出花紋,再嵌以金、銀、銅絲(或片),用錯石將表面磨光,即顯出色彩鮮明、線條清晰的生動形象;
——裝置附件,配齊劍具;
——砥礪開刃。
這樣,銅劍的製作就最終完成了。但在使用過程中,劍器還要時常修治砥礪,故當時可能有一類工匠專門從事這項工作。漢代稱這類工匠為「削厲(礪)工」,其技藝又稱「灑削」之技。
削礪就是刮削砥礪的意思;灑削,指磨刀以水灑之,泛指修治刀劍。
西漢景帝時,大臣袁盎被刺,屍體上棄有凶器,是一柄新修治過的劍,官府就在長安的削礪工中訪查,一工匠說:這把劍是樑王的某位郎官來修治的。由此便查出了主使人樑孝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用戰國晚期大學者荀子的一段話來概括鑄造銅劍的整個過程:
刑(型)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劑)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剝脫之,砥厲之,則劙盤盂,刎牛馬忽然耳。
黃白雜則堅且牣
戰國相劍術士曾說:
白所以為堅也,黃所以為牣(韌)也,黃白雜則堅且牣,良劍也。
這種精良之劍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複合劍。戰國時期,銅劍應用臻於極盛。在此背景下,鑄劍術不斷髮展進步,出現了一些科學先進的工藝,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其中尤以鑄造複合劍的技術最為突出。
所謂複合劍,是指劍脊和劍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銅合金分別澆鑄的青銅劍。其劍脊採用含錫量較低的青銅合金,韌性強,不易斷折;劍刃採用含錫量較高的青銅合金,硬度高,特別鋒利。因而剛柔相濟,是古代銅劍的精品。
其鑄造方法也與普通銅劍有別。普通劍之劍身系一次澆鑄完畢,複合劍則是二次澆鑄:先以專門的劍脊範澆鑄劍脊,在劍脊兩側預留出嵌合的溝槽;再把鑄成的劍脊置於另一範中澆鑄劍刃,劍刃和劍脊相嵌合構成整劍。
從冶金史研究者檢測的一些複合劍實物得知,其劍脊的含銅量要高於一般銅劍,含錫量則低於一般銅劍;刃部的情況相反,含銅量低於一般銅劍,含錫量高於一般銅劍。如果單以脊部或刃部的材料製作整劍,勢必過於柔軟或過於剛脆,但以之分別製作劍脊和劍刃,就獲得了超過一般銅劍的更為優秀的效能。這是創造性地運用青銅合金成分配比規律的高超工藝,體現了古代匠師對銅劍合金成分比例的控制達到了極高境界。
複合劍的脊部含銅多,故呈黃色;刃部含錫多,故泛白色。劍脊和劍刃判然異色,正如相劍術士所言,所以有人稱之為「兩色劍」。又由於這種劍表面看起來,劍脊像是鑲嵌上去的,故也有人稱之為「銅鑲劍」或「插心劍」,這些都不是科學的名稱。
器表之謎
近年來,許多冶金史研究者注意到中原地區出土的一些戰國銅劍,表面呈深綠色或灰黑色,雖在地上埋沒兩千多年,仍光亮而不鏽蝕。對這些劍所作檢測揭示,其表層硬度要比深層高出許多,而且遠遠超出普通銅劍的表層硬度。因此學者們推測,這些劍鑄成後,可能進行過特殊的表面處理,使器表生成一個覆蓋層,異常堅硬而不鏽蝕,既顯著提高效能,又起到防腐蝕的作用。
有學者對一些銅劍的檢測分析揭示,其表層組織中含鉻,是三價鉻化物cr2o3,因此他們認為劍的表面經過了鉻化處理。又有學者對另一些銅劍的檢測分析揭示,其表面是一層土漆和二氧化矽所形成的高聚物塗層,即生漆漆膜。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剛開了一個頭,要徹底揭開戰國銅劍表層組織之謎,還有待於更全面,深入的檢測和分析。
見若狐甲而利鈍識
《淮南子·氾論訓》記:
薛燭庸子,見若狐甲於劍而利鈍識矣。
意思是說,齊國薛邑有一位燭庸子,只要見到劍身上指甲蓋那麼在原一塊,就能夠鑑別出這把劍是利還是鈍。看來,燭庸子精於相劍,並因此而聞名。
所謂相劍,即通過觀察器身外表(包括器形、文理、顏色、光澤、銘文、裝飾等),來鑑別劍器的優劣和名劍的真偽。戰國社會上專門有一類術士以此為務,被稱為「相劍者」。《呂氏春秋·疑似》稱:
「使人大迷惑者,患劍似吳幹者。」可見,即使是相劍術士,對於一般銅劍之貌似名劍也很頭痛,要予以鑑別,就必須精通鑄劍之術,能夠識別優劣。故相劍術又以鑄劍術為基礎。
《呂氏春秋·別類》記:「相劍者曰:白所以為堅也,黃所以為牣(韌)也,黃白雜則堅且牣,良劍也。
」這句話大概出自相劍術士的相劍經,它就是以鑄劍術為依據,結合銅劍的形貌特徵和流傳使用情況等,即今之所謂掌故,這樣才能夠最終鑑別名劍的真偽。《吳越春秋》記有薛燭為越王允常相劍的故事,他事先並不知情,僅憑觀察,判明瞭各劍的名稱、優劣,並歷數其特徵、來歷和流傳始末。這雖是後人編造的傳說,但大致反映了相劍的情形。
《韓非子·說林上》也記有一則與相劍有關的故事:
曾從子是一位善相劍之人,客遊衛國。衛君怨吳王,曾從子就說:吳王好劍,我是相劍者,請大王讓我去為吳王相劍,乘機將他刺死。
衛君卻說:「你這樣做並非緣於義,而是為了利。吳國富強,衛國貧弱,你如果真去了,恐怕反會為吳王用之於我。
於是就將曾從子逐走了。
這個故事來看,春秋晚期似已有相劍術。儘管《說林》中的故事都是為遊說而編集的事例,有些**於傳說,有些是韓非自己杜撰的,不一定真有其事;但說相劍術大約初起於春秋晚期,卻完全有可能,因為古代銅劍正是在這個時期趨於成熟興盛,並在戰爭和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相劍之所以能夠流行而形成為了一門方術,與貴族中盛行的帶劍、好劍之風有著密切關係。由於社會上有這麼一個顯赫階層,不僅盛行佩劍,而且喜好精良華美的寶劍,於是就出現 了一些以相劍為務的術士,他們出入豪門,專為權貴鑑別刀劍。曾從子、薛燭之流,可謂典型。
2樓:飛翔的
古時候和現在是不一樣的。
3樓:柳芷蘊
什麼意思,關於什麼?
鑄劍的過程 5
4樓:匿名使用者
劍過程是異常艱辛的,通常的過程是這樣:第一步:通常是工匠自己去選擇優良的材料,然後經過爐火純青的高溫將其融化,去除其中的雜質。
第二步:將融化鐵水鑄成模型,再接著經過不斷的敲打,形成鋒利的刀刃。這還不是一把真正的寶劍,最後一道關口,也是最關鍵的一道程式,就是淬火,把燒紅的寶劍放入冷水之中。
經過了這一番艱苦勞作,方才成為劍鋒利無比,吹毛得過,可切牛馬,削金屬,劈石頭,永不捲刃。為天下良才美器。
現代龍泉劍鑄劍師哪個比較厲害,現代鑄劍大師都是誰?
中華老字號龍泉寶劍廠的龍泉劍鑄劍大師 張葉勝 現代鑄劍大師都是誰?龍泉寶劍傳千古,百代絕技有傳人。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把龍泉寶劍將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緊緊結合在一起。在第二屆中國龍泉青瓷 寶劍節上,來自中國寶島臺灣的鑄劍大師郭常喜與龍泉寶劍行業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阿金互相贈送了聯手打造金喜...
詢問鑄劍的知識,非懂勿擾魯迅鑄劍讀後感200字左右,非誠勿擾,謝謝
有人模仿曹操的追風,造過一柄隕石短劍,有特殊的條紋,削鐵如泥的劍只要好的合金就可以,但隕劍有超越地球的劍的韌度,一般用錘鍊摺疊來增加劍身的韌度,後來有了雙金屬劍,但終究比不上隕石,它有很多稀有稀有金屬。例如電影英雄中的場面,秦國高手對戰長空時劍能摺疊到那個程度,只是影片的誇大,現在也做不到。但隕劍就...
魯迅《鑄劍》一文,佳句點評,如何評價魯迅的《鑄劍》
其實,鑄劍 中無所謂佳句,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篇佳作。拋開整體而去追求個別語句的點評是無意義的。魯迅其它的雜文 散文或 中有很多點睛之處,但在他的 故事新編 中的大多數 都要整體的去理解 賞析。下面這個地址的內容可能會對你的所幫助 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始終把社會的現實,歷史的重負和民族的命運當做自己最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