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完顏康康
內容比較多`` ` 請耐心看完
關於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產生的背景
「後現代主義」一詞最早見於弗?奧尼斯2023年編纂的《西班牙及西屬亞美利加詩選》一書。50年代美國「黑山詩派」的主要理論家查爾斯?
奧爾生經常使用「後現代主義」一詞,使之影響日廣。此時的後現代主義概念,僅僅表現為文學中隱含的對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一種反拔,沒有明確的內涵界定。60年代,美國批評界對後現代主義進行了一場影響深廣的大討論。
70—80年代利奧塔德與哈貝馬斯之爭,把這場源於北美批評界的討論爭鳴,提高到哲學、美學和文化批評高度,哈桑極力對後現代主義內涵本質及外延特徵等進行「概括性」闡述。80年代中期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先後籌辦三次國際研討會,正式將其作為一個前沿理論課題研究,使關於後現代主義的爭鳴達到高潮。從此,後現代主義成為西方家喻戶曉、廣為運用的一個文化術語,在哲學、美學和文學藝術領域被廣泛使用。
一方面它包含對現代主義的繼續、發展,並走向極端傾向,具有荒誕、垮掉、徹底頹廢之意;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了「先鋒的」、「最新的」和現代化含義,成為後現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的人文語境和文化傾向。
後現代主義文學是西方工業社會的產物。後工業社會理論是20世紀50—60年代流行於美國的未來派代表人物丹尼爾?貝爾首先提出來的,認為人類社會已從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或資本主義社會)進入了後工業社會(或晚期資本主義社會)。
後工業社會以科學知識、資訊科技為主導,其特徵是生產事務的資訊化、電腦化和自動化、知識產業將成為社會的主導產業。在後工業社會中,一切傳統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價值評判、審美標準等都將被拋棄,一切傳統的階級社會分析的理論方法都已經過時,社會階層將以知識和教育為準則重新分化組合。一個全新的科學技術、資訊化時代已經來臨。
貝爾的後工業社會理論被西方社會普遍接受。後工業社會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各種人文學科、理論主張統稱為後現代主義。後現代文學作為後工業社會的產物,同時也是後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核心和主體。
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進入了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第四次技術革命,即電子技術時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空前擴張,深刻地影響乃至規範著人類的行為和價值觀念。科學的成就使一切事物失去了神聖性、神祕性和歷史性。
知識和教育、科學和資訊成了後工業社會的中心。另一方面,50年代以後,世界大戰的危機重重,區域性戰爭連綿不斷,熱核戰爭的陰影籠罩,東西方冷戰和**大戰持續不斷,西方人由恐懼絕望的悲觀主義,轉向吸毒、鬥毆、性解放,搖滾樂的激進主義,企求在瘋狂的宣洩中解脫自我。人們放棄了偏執的信仰和絕對的社會目標,不願再承擔政治家、哲學家的重任,形成了多元的生活準則。
價值的變異,自由的**,各種解放運動的風行,全球範圍的**和派系傾軋,恐怖主義肆意器張,虛無主義、無**主義盛行,構成了一幅沒有權威,喪失中心,處於分解狀態的世界圖景。社會心理的隨意性和多樣性,成為了後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徵,極大地影響著後現代文學。
後現代主義文學特徵
後現代主義文學是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繼承、超越和悖離,它們都以非理性主義為基礎,表現出激烈的反傳統傾向。相比之下,現代主義文學在摒棄傳統文學以「反映論」為中心的創作原則之後,又試圖建立起以「表現論」為中心的新規則和正規化。而後現代主義則把反傳統推向極端,不僅反對現實主義舊傳統,也反對現代主義新規則。
否定作品的整體性、確定性、規範性和目的性,主張無限制的開放性、多樣性和相對性,反對任何規範、模式、中心等等對文學創作的制約。甚至試圖對**、詩歌、戲劇等傳統形式及至「敘述本身進行解構。在後現代主義文學中,藝術審美範圍被無限擴大,街頭文化、俗文學、地下文化、廣告語、消費常識、生活指南等,經過精心包裝,都登上了文學藝術神聖殿堂。
文化被「技術化」、「工業化」之後,原來由文學家、藝術家個人創造的文化精品,現在大量地被電子計算機設計、生產出來。尤其是電腦流行,錄音、錄影、鐳射盤的大量複製生產,文學藝術不再是陽春白雪,而成為人人可以任意享用的日常消費和商品。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文化意識,導致了廣泛的「反文化」、「反美學」、「反藝術」傾向。
對於後現代主義文學現象儘管見仁見智,眾說紛紜,但從作家們的理論主張及創作實踐中,從對他們作品的審美觀照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其整體上的一些藝術特徵。
在文學與社會人生的關係上,後現代主義不再試圖去表現對世界的認識,既不像現實主義那樣冷靜地觀察批判外部世界,也不像現代主義那樣的去痛苦地感悟內心自我。它注重展示主體生存狀況,認為世界是荒謬無序的,存在是不可認識的。對事物的本來因素,對社會,對客體,對人只作展示,不作評價,不強加預先設定的意義,其審美價值與內涵讓讀者去思索歸納。
不僅不相信外在物質或歷史的世界,也不再相信人的智性或想象的內在世界。從認識論走向了本體論,進而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後現代主義作家不再追求文學的終極價值,把一切崇高的信念、理想都看作是短暫的話語的產物。
把嚴肅性當作一種拙劣模仿、故作深沉而加以拋棄。面對混亂的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異化,他們不再嚴肅認真地去思考社會、歷史、人生、道德等問題,不再竭力去認識和闡述世界,不再承擔文學藝術家崇高神聖的社會職責與歷史使命。後現代主義作品一方面表現出文學與哲學融為一體,具有精深的哲理性。
另一方面大量再現幻覺、暴力、頹廢、死亡內容,展示人生的荒誕痛苦。那種附庸風雅,嚴肅莊重,精英意識蕩然無存。作品充滿了頹廢主義、虛無主義、無**主義和悲觀絕望情緒。
在人物塑造上,強調自我表白的話語慾望,打破以人為中心講述完整的故事。人的歷史與歷史的人,人的性格情感,人生經歷等被支離破碎的感覺代替。從人性異化發展到虛無,人成了社會的局外人。
對人生命運、未來理想的追求變得幼稚可笑、毫無意義。人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活著,儘可能強烈地感受到反叛和自由,沒有責任心,沒有罪惡感,沒有同情,沒有希冀,沒有前途。主人公明確意識到自己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他們隨波逐流,嘲弄自己。
人物不再思考「生存與毀滅」,價值與意義,從痛苦自下而上到自由選擇,從與其為正義尊嚴自殺到不如苟且偷生,他們不再表現出對主體和個性失落的嘆息、悲哀和留戀。從人性的異化衰落,進而變成了「蟲」和「物」。人物表現出扭曲變形,常常以自我戲擬形式出現,反諷和認同荒謬的社會現實生活,表現了自嘲、沉默、頹廢、反英雄特徵。
文學的主體已經消失,人不再有主體意識可言,。科學替代了理性,成為一種無形的、無所不在的絕對力量,規定和統治了人。人成了科學大符號系統,即社會秩序的奴隸和犧牲品,人時時處處置於「秩序」的控制下,任何一種越軌和反抗,都將導致個人毀滅性的悲劇。
人物的命運充滿了悲劇色彩,人生成了一場悲劇性的鬧劇。人喪失了智性情感,不再高雅偉岸,溫柔美麗,而變得猥瑣渺小,華稽可笑。
在作品的情節內容上,具有明顯的虛構性與荒誕性特徵。以純粹的虛構、特定的境遇取代了傳統文學圍繞人物關係、人物命運情節,也取代了主人公與他人及自身發生的種種衝突。把人物從缺乏意義而又無法忍受的現實中拉開,出現了一個充滿噩夢與幻想的毫無意義而野蠻的世界,停滯和重複取代了動態和變化,作為虛構的「體驗場」的情景,取代了現實生活與社會環境。
後現代主義懷疑乃至否定文學的價值與本體,提倡「零度寫作」,即內容消失,轉向中立,把世界看成是不值一提的「碎片」,否定中心和結構的存在。主張元**創作,不斷地顯示作品為虛構**,寫作轉向了本體展示,對寫作的欺騙性進行揭露。在展示虛構的同時,發掘「敘事的固有價值」。
使文學成為了玩弄讀者、玩弄現實、玩弄文學規則的遊戲,以此表現對生活現實的反抗,從而保持最充分的自由度。另外,後現代主義作家認為,要表現世界的混亂性,人生的悲劇性,只要表現生活的荒誕性即可。在作品中表現為各種成分相互分解、顛倒,內容重複,人物怪異,情節發展撲朔迷離,荒誕不經,不受因果關係制約,內容前後矛盾,殘缺不全,沒有一致的終極意義可以尋求。
後現代主義文學打破了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出現了明顯的亞文學傾向。「純文學」、「嚴肅文學與大眾文學、通俗文學、鄉土文學等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它們之間已不再有明確絕對的分野。後現代主義文學更多地從科幻**、西部**、通俗**以及一些被看成亞文學的體裁作品中汲取養料,出現了諸如元**,超級**、超**、寓言**,新新**、「黑色幽默」、荒誕派戲劇、****,西部**,流行文學等形形色色的文學樣式。
有的甚至以大眾化的,諸如賀卡祝詞、明信片、流行歌詞、影視文學、廣告等文化消費品的形式出現,從而形成文學的多元化格局。
在藝術手法上,後現代主義文學注重藝術形式與藝術技巧的創新,表現出隨意性、不確定的特徵。作家追求寫作(文字)快樂的藝術態度。作品內容被形式所替代,即被文體的語詞、句法、反諷性修辭效果所替代。
敘事中心、整體性、統一性被非中心、區域性性、偶發性、非連續性的敘事遊戲所取代。寫作態度、生存態度與文字製作形式趨於同步,通過極度的嘲弄,想象性地把那些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而寫作與閱讀在其中獲得瞬間的快感。文學觀念首先是作為創作主體自身快樂的一種遊戲意識形式而出現的。
在文字製作中,突出過程、行為、事件、語象、上下文、形式技巧等,反對解釋作品。羅伯-格里耶說:「讀者只須觀察作品所描寫的各種事物、動作、言語和結局,毋須尋找超出或少於他原有生活和死亡中的意義。
」強調作家的創作和讀者的閱讀只是為享受創作或閱讀的愉悅,是一種表演操作和體驗過程。後現代主義作品注重表達的是「敘述話語」本身。話語和語言結構,成了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藝術傳達基礎,表現出無選擇性、無中心意義、無完整性,甚至是「精神**式」的表述特徵。
作品中出現了冗長曲折的句子,語無倫次的語詞、對話獨白、重複、羅列。大量運用蒙太奇手法拼貼畫法和意識流手法。洛奇把後現代主義創作中的隨意性、不確定性、無選擇性的表現方法,歸納為6條原則:
即矛盾(文字中的各種因素互相沖突悖離)、變更(對同一文字中敘述的事,可以更換不同的可能性,變更內容、情節、斷裂作品敘述前後喪失必然性,沒有因果關係)、隨意(文字的隨意組合,如可以任意拆裝組合的「活頁**」等)、過度(有意識過度誇張性地運用某種修辭手法)、短路(情節內容在發展程序中突然中斷,讓讀者參與對文字的闡釋、解析與再創作)。其作品總體上體現出反諷嘲弄,黑色幽默的美學效果。
現代文學中的現代的含義,現代文學中的現代二字的含義
就是五四到解放吧,我們老師這樣講的 現代文學發端於 五四 新文 動和文學革命,但是其終點學界有兩種看法,大陸學界傾向於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港臺 海外學界傾向於延續至今。現代文學 現代文學 早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機日益加重,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即在西方...
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區別,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的區別?
古代文學一般包括歐洲古代文學和中國古代文學,歐洲古代文學又包括古希臘文學和羅馬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按時間分類,包括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代文學,宋遼金文學,元明清文學。現代文學發端於 五四 新文 動和文學革命。早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機日益加重,中國先進知識分子...
什麼是後現代或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區別
後現代主圌義 英語 postmodernis 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一種概念,因為後現代主要理論家,均反圌對以各種約定俗成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範其主圌義。對於此學說的持續時間有不同說法,其中有一說是指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目前,在建築學 文學批圌評 心理分析學 法圌律學 教育學 社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