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裡面廚房做飯的和尚叫什麼?什麼僧?比如有

2021-05-23 10:28:54 字數 5009 閱讀 2354

1樓:匿名使用者

廚房做房的和尚叫做飯頭。飯頭僧。廚房裡都叫飯頭僧。

知客僧:雖然知客未必「知客」(會哄施主),但職責所在,知客僧一般的任務,就是接待寺廟的客人(尤其是進香、參拜的施主),並安排食宿之類的事宜。

其它他介紹如下:

方丈:「方丈」原為寺裡的一處居所,是寺里長老為大家參禪**之處。後來,傳法的長老逐漸演變成行政首腦,方丈也逐漸成為老大的私人居所。

住持:「住持」的本意,是指使佛法傳續。後來逐漸演變,行政上的職能代替了傳法的職責,住持基本上就以寺廟行政長官的身份出現。

不過,住持與方丈不同,理論上,再小的寺廟都有住持,但卻可以沒有方丈。

監寺/監院:

顧名思義,是監督管理寺廟/寺院行政事務的和尚。一般情況下,監寺/監院都是住持的左膀右臂,而對於大寺廟,監寺/監院也可能是方丈的左膀右臂,協助一把手處理行政事務,權力可不小。

維那:「維那」這是梵文的音譯。簡單地講,「維那」類似於班長+課代表的角色,幫助老師(住持和監寺/監院)管理整個班級(寺廟),同時,在上課(法會之類的活動)時,喊「起立」、點名,幫助老師收作業。

十方叢林中,比較典型的是設四十八單執事,依東、西兩序排列為:

列職東序:都監、監院、副寺、庫頭、監收、莊主、磨頭、寮元、殿主、鐘頭、鼓頭、夜巡

西序:典座、貼案、飯頭、菜頭、水頭、火頭、茶頭、行頭、門頭、園頭、圊頭、照客

序職東序: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藥、侍者、清眾、請客、行者、香燈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司水

近現代的叢林,基本設定五個部分,即禪堂、客堂、庫房、大寮、衣缽寮,合稱為「五大堂口」;其中後四者又稱為「四堂口」。重要寺務由住持會同首座等班首與四堂口主事共議決定。此外,尚有首座寮以款待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待初學新參,有行者寮以處務行者和童行,有眾寮(雲水堂)以接待過往僧眾。

和尚剃髮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髮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髮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

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

初出家的,叫做沙彌(意思是勤加策勵,息惡行慈),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飲食。中國人誤傳為「德比孔丘,故稱比丘」,那也是笑話)。

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內,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範師,梵語叫做阿闍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2樓:二尖瓣很狹窄

廚房做房的叫做飯頭。

和尚的稱呼是一座寺院裡最高的職務,應該一座寺院就一位,也可以有多位(對修行到了一定層次的高僧大德也可以叫和尚),大和尚一般都是方丈,其次就是監院,副寺職位,當家師,知客師,維那師,典座,堂主,還有首座和尚。

方丈:「方丈」原為寺裡的一處居所,是寺里長老為大家參禪**之處。後來,傳法的長老逐漸演變成行政首腦,方丈也逐漸成為老大的私人居所。

再後來,住的「方丈」成了寺廟老大的代名詞,而且能稱「方丈」的,必定管理著一定規模的寺廟,小廟是沒有「方丈」的。

住持:「住持」的本意,是指使佛法傳續。後來逐漸演變,行政上的職能代替了傳法的職責,住持基本上就以寺廟行政長官的身份出現。

不過,住持與方丈不同,理論上,再小的寺廟都有住持,但卻可以沒有方丈。

監寺/監院:

顧名思義,是監督管理寺廟/寺院行政事務的和尚。一般情況下,監寺/監院都是住持的左膀右臂,而對於大寺廟,監寺/監院也可能是方丈的左膀右臂,協助一把手處理行政事務,權力可不小。

知客:雖然知客未必「知客」(會哄施主),但職責所在,知客僧一般的任務,就是接待寺廟的客人(尤其是進香、參拜的施主),並安排食宿之類的事宜。

維那:「維那」這是梵文的音譯。簡單地講,「維那」類似於班長+課代表的角色,幫助老師(住持和監寺/監院)管理整個班級(寺廟),同時,在上課(法會之類的活動)時,喊「起立」、點名,幫助老師收作業。

十方叢林中,比較典型的是設四十八單執事,依東、西兩序排列為:

列職東序:都監、監院、副寺、庫頭、監收、莊主、磨頭、寮元、殿主、鐘頭、鼓頭、夜巡

西序:典座、貼案、飯頭、菜頭、水頭、火頭、茶頭、行頭、門頭、園頭、圊頭、照客

序職東序: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藥、侍者、清眾、請客、行者、香燈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司水

近現代的叢林,基本設定五個部分,即禪堂、客堂、庫房、大寮、衣缽寮,合稱為「五大堂口」;其中後四者又稱為「四堂口」。重要寺務由住持會同首座等班首與四堂口主事共議決定。此外,尚有首座寮以款待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待初學新參,有行者寮以處務行者和童行,有眾寮(雲水堂)以接待過往僧眾。

擴充套件資料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高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槃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和尚一詞,純由於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于闐國則稱和社或和沙(khosha),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見寄歸傳及祕藏記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雜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3樓:飛過太平洋

八大執事,就是指五大堂口的主要負責人及其

他寺院重要執事僧,包括:監院(庫房負責人)、知客(客堂負責人)、僧值(又名糾察)、維那(寺院監察)、典座(齋堂負責人)、寮元(雲水堂負責人)、衣缽(方丈堂負責人)及書記等。

管事的就是典座,一般的就叫伙頭僧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的就叫伙頭僧,也叫典座。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叫典座師吧,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

佛教寺廟裡的職務有那些?稱謂是什麼?負責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寺廟職務性身份稱謂如下:

上座:原始佛教將僧人依戒臘年限之長短分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後轉而為寺院職務之稱。

上座為一寺之長,主要是弘講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後稱為方丈或住持。也用於對有德行之僧或僧臘較高者的尊稱。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負責一寺實際事務。唐代以後也稱寺監或監院。

維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眾僧雜務,調和僧眾糾紛,辨別度牒真偽等。又負責僧眾紀律事務。唐代以後維那成為叢林八大執事之一,主要負責宗教儀軌、佛事唱唸等。

住持:為一寺之長,有護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即住持。因其所居之處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為全寺修行之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西堂:為西堂首座,輔助方丈教導修行的僧人。

後堂:為後堂首座,負責後堂修行之事務。

堂主:居首座之下,負責禪堂、唸佛堂之事務。

監院:負責協助方丈或都寺監理寺院總務。古稱監寺、院主、主首、寺主,後為特尊住持而改稱此名,俗名當家。大寺可設數名監院。

當家:為監院之俗稱。

知客:為客堂負責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大寺可設數名知客。

僧值:又稱糾察,管理清規執**況及僧眾威儀。

典座:為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僧眾伙食及信徒供齋等事務。

寮元:為雲水堂負責人,管理來寺掛單僧侶的事務。

衣缽:為方丈室負責人,幫助住持處理一些日常事務。

書記:掌管寺內文書往來之事。

化主:一、指叢林中負責向施主募化的僧人。

二、意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叢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叢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為燒香侍者、書狀侍者、請客侍者(幫助接待客人)、衣缽侍者(幫助掌管住持錢物)、湯藥侍者(負責住持的飲食、醫療雜務)、衣物侍者(幫助漿洗衣物)等。

此外,大叢林中通常還設有副寺(管財會)、直歲(管農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經樓)、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衛生)、莊主(管莊田、領地)、園主(管菜地,或稱菜頭)、塔主(管理塔院)、門頭(負責門衛)、磨頭(管理磨坊)、淨頭(管環衛)、毛頭(管理髮)、司庫(又名庫頭,掌管倉庫)、參頭(司掌法事禮儀)等等。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職務性身份稱謂在中國特別多,也很重要。自南北朝建立僧官制度以來,各個朝代按行政區劃設立了許多的僧官,名目繁多,如僧正、僧主、沙門統、昭玄統、僧錄、僧統等等,現已不適用了。近代社團組織興起,佛教界也建立了各級佛教協會和居士林等組織,於是佛教徒中有了會長、副會長、祕書長、林長、幹事、主任等頭銜,這與各界沒什麼差別,故不需贅述。

人們遇到比較多、易於混淆的是負責寺院管理的和從事佛教法務的職務性稱謂,下面就略作介紹。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維那三綱負責。自唐代禪宗大興,百丈禪師創立叢林清規以來,天下風行,叢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執事也越來越多,按東西兩序排列,大叢林的執事可多達48位甚至上百位,方丈以下主要的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監院、知客、僧值、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

7樓:匿名使用者

寺院的組織,在唐代由三綱(上座、寺主、維那)共同負責全寺事務。到了宋代,寺主改稱住持,世俗又稱住持為「方丈」。

除住持外,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等。

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唸佛堂修行的,四大即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首座為全堂修行的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東為主位,西為賓位。

本寺住持為主人,相當於東堂首座。

輔助住持修行的稱為西堂首座,分住後堂責任的稱後堂首座,簡稱後堂,堂主是在首座之下負責禪堂或唸佛堂事務的。

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1、監院(庫房負責人):綜理全寺事務,掌管全寺經濟。

2、知客(各堂負責人):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3、僧值(糾察):

管理僧眾威儀。4、維那(禪堂負責人):掌管宗教儀式的法則。

5、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大眾飯食齋粥。6、寮元(雲水堂負責人):

管理一般雲遊來去的僧侶。7、衣缽(方丈室負責人):輔助住持照應庶務,調和人事。

8、書記:職掌書翰文疏。

寺廟裡的某用具叫什麼寺廟裡求籤時候用來丟的東西叫什麼

那東西,是聖盃。那個廟裡面的人的做法,是一種不知 的做法,坊間很多見。意思是說,雖然抽了籤,但之後要把聖盃丟到一正一反,連續三次,這才代表那個籤是準的,是上天給予你的指示,如果不能把聖盃連續丟三次一正一反,代表抽出來的籤不是你的,也不能指示你。寺廟裡求籤時候用來丟的東西叫什麼 寺廟裡求籤時候用來丟的...

寺廟裡的飯菜為什麼味道那麼好吃,寺廟裡是什麼味道?讓人感覺很安定很空曠

原因1 寺廟裡吃飯的時候相對人比較多 一般我們會發現,在寺廟裡吃飯,通常都是一桌人,不太可能為你一個人準備飯菜。這一點完全就跟家裡不同。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大家一起吃東西,感覺特別的香,好像有點搶著吃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覺得胃口特別的好。原因2 去寺廟消耗了體力 一般來說,寺廟通常都在人群不太密集的郊...

和尚敲的東西叫什麼寺廟中和尚敲的那個缽是什麼東西

木魚木魚,打擊樂器。原為佛教 梵吹 宗 教歌曲 的伴奏樂器。明王折 三才圖會 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 清代以來流行於民間。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 敲擊部位 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 木製棰,棰頭橄欖形。木魚大小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