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皮蛋

2021-05-22 11:05:27 字數 1543 閱讀 5090

1樓:愛你

端午食粽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

端午節除吃粽子外,還要吃茶蛋和皮蛋。蛋分雞蛋、鴨蛋、鵝蛋等。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2樓:草哥哥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3樓:百度使用者

端午吃粽子來歷有許多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

「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

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鬆。

」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製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祕魯人是在聖誕節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聖誕節,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孃家,再來嚐嚐母親親手製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曆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的,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

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會划龍舟。划龍舟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因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眾競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屍體。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已很講究 船身窄而長,還有龍頭 龍尾和鱗甲等裝飾,船上結七彩,張旗傘。競渡時鑼鼓喧鬧 鞭炮齊鳴 萬人喝彩,場面極為壯觀。可見龍舟競渡其實也是驅瘟避邪的一種行為,其原始宗教的...

端午節的來歷?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中國什麼時候打算

紀念屈原的,老百姓往河裡面仍粽子就是為了河神和大魚不要吃他的遺體。端午節正在申遺,好像被棒子搶先了。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農曆五月初五,俗稱 端午節 端是 開...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紅雞蛋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 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端午節還是雨水節 農人節。俗話說 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 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