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愛誰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見尊長、覲見佛像、
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
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人民認為白色象徵著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獻給菩薩和近親作彩箭用,是
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
候用。磕頭:磕頭也是藏族常見的禮節,一般是覲見佛像、佛塔和活佛時磕頭,也有對長
者磕頭。磕頭可分為磕長頭、磕短頭和磕頭三種,在大昭寺、布達拉宮及其他有宗
教活動的寺廟中,常常可以見到磕長頭的人群。我曾經去過幾次大昭寺,不論大昭
寺是否開放,在它的門外都可以看到磕長頭的人群,目睹這種場面,你不得不為那
種虔誠所震撼:人們面向大昭寺,有節律地低頭、雙手合
十、下跪、五心投地(手
心,腳心、心臟),周而復始地重複著同一動作,他們之中,不乏有衣裳襤椂者,
他們往往是從千里之外的地方,一步一磕頭的就這樣磕過來的,磕到大昭寺才算到
達目的地。試問普天之下,**還有像藏族對佛教這樣的虔誠?甚至是在佛教的發
源地印度。我個人認為:**長期的落後、封閉狀態,造就了藏人對宗教地如此虔
誠,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愚昧,不論共產黨對他們有多麼的好,都無法取
代宗教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曾經有一位藏族幹部對我說過:共產黨對**長期的援
助,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可以說共產黨確實是他們今生的依靠,但來世仍就掌握在
**手中,不相信**,就不能得到轉世。試想一下,這是多麼的可悲!
鞠躬:過去遇見長官、頭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低
放近地。對於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
敬酒茶:**幾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裸酒,敬獻客人時,客人必先喝三口再將一滿
杯喝乾,(也就是三口一杯,而前三口只須淺酌一下即可,客人每喝一口,主人都
為你續滿,到第四下才一干而淨。**現在幾乎全喝啤酒了,一次同藏族同志過林
卡,藏族同志給我們敬酒,說好是三口一杯,杯子也就是我們內地喝啤酒的那種杯
子,我們的一位同志在喝酒時,第一口幾乎將杯子喝乾,藏族同志馬上給他續滿,
如是者四下,第四杯又必須一口喝乾,我們的這位同志馬上下課)。三口一杯是約
定俗成的規矩,不然主人就會不高興,或認為客人不懂禮貌,或認為客人看不起他
。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必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
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是懂得禮貌。
2樓:匿名使用者
獻哈達嘍!我知道這個
藏族有哪些禮節???
3樓:尼瑪——東珠
1、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拜佛,迎送賓客等等場合,通常都要獻哈達。
哈達是一種生絲製品,長短不一,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2、磕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於行進中磕長頭,信徒們遵循這樣的程式:
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唸唸有詞,多為誦六字真言,讀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寶言(似漢地佛教徒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
在此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唸之聲連續不斷。還有一種為原地磕長頭。
3、敬語和稱謂: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語,這種風氣拉薩人更為講究。在拉薩甚至整個**,每句話都有3種**,一是普通話,一是敬語,一是最敬語。
無論名詞、動詞、形容詞都是這樣。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語,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語,對地位懸殊的人用最敬語。不會敬語的人被認為缺少教養,而敬語用錯了,便會鬧出笑話。
藏族人非常重視稱謂,稱謂不準確,往往被認為不懂禮貌。在對方名字後面加一個拉字,表示尊敬。例如稱格桑為格桑拉,扎西為扎西拉;教師稱為格拉,廚師稱為瑪青拉等等。
4、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會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獻客人時,客人須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摻滿,最後再喝乾一滿杯。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會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懂得禮貌。
5、饋贈:藏族十分重視饋贈,凡有喜慶必送致賀。一般是有送必有還,且還禮的數目往往要加一倍,否則即為小氣和失禮。
6、敬老: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許多節日裡,都有向老人祝拜的習慣。
藏曆年除夕晚上,全家吃麵古突辭舊迎新的時候,總是先請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或媳婦要搶先揹回第一罐水,調製成酥油茶敬獻老人,以此表示晚輩對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7、見面禮: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置於手上,彎腰45度;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有時合掌與鞠躬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
8、宗教禮節:僧人見到自己的老師要行叩拜禮,如覲見堪布或活佛時,要行三叩頭禮。坐墊子是根據地位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
宗教節日時,**、班禪給朝拜者摩頂也有分寸,對大**行碰頭禮和用雙手摩頂,對中等**用一隻手摩頂,對一般平民則用一條絲穗子在其頭上拂一拂以表賜福。
4樓:劉啟梅雙魚
1,獻哈達
2,磕長頭
3,敬語和稱謂
4,敬酒茶
5,饋贈
6,敬老
7,見面禮
8,宗教禮節
藏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5樓:易書科技
磕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
在各地通往拉薩的大道上,人們不時地見到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開始,手戴護具,膝著護膝,前身掛一毛皮衣物,塵灰覆面,沿著道路,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薩朝佛。
磕長頭的信徒絕不會用偷懶的辦法來減輕勞累,遇有交錯車輛或因故暫停磕頭,則劃線或積石為志,就這樣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堅強的信念,步步趨向聖城拉薩。
於行進中磕長頭,信徒們遵循這樣的程式: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唸唸有詞,多為誦六字真言,讀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寶?」;(似漢地佛教徒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
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在此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唸之聲連續不斷。
還有一種為原地磕長頭,於殿堂之內或外圍,教徒們與信徒們身前鋪一毯,原地不斷磕長頭,只是不行步,餘者與行進中的磕長頭一樣,或還願,或祈求保佑,賜福免災因不同心理意願,而猶入無人之境;教徒們認為在修行中,一個人至少要磕一萬次。叩頭時赤腳,這樣才表示虔誠。
還有一種是圍繞著寺廟,依順時針方向自寺院正門開始,面向寺廟側向行進磕頭,亦是三步一磕,繞寺而行;或側向寺廟,向前叩進,亦為三步一磕,口誦六字真言。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在**,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
據說,藏民進了寺廟大門,先獻一條哈達,然後參拜佛像,到各殿參觀,隨坐,到離別時,還在自己坐過的座位後邊放一條哈達,表示我人雖離去,但我的心還留在這裡。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用絲綢為料的。上品「哈達」織有蓮花、寶瓶、傘蓋、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種隱花圖案。哈達的質料,因經濟條件不同而異,但人們並不計較質料的優劣,只要能表達主人的一片良好祝願就行了。
哈達的長短不一,長者1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
佛教教**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獻哈達在**十分普遍,甚至人們互相通訊時,也在信封內附上一條小哈達,以示祝福和問候。特別有趣的是,藏民出門時也隨身帶上幾條哈達,以備在途中遇到久別的親戚、朋友時使用。
「哈達」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味著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奉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
關於哈達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說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路過**,向當地的部落首領獻帛,古代漢族以帛為贄,象徵純潔無瑕的友誼。這樣一來,藏族部落就以為這是一種表示友好、祝福的禮節,而月是從中原興盛之大邦傳來的大禮節,所以就一直沿用至今。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古代**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帶回**的,當時帛上有萬里長城圖案?「吉祥如意」字樣。後來人們又對哈達的由來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飄帶,並以它的潔白象徵聖潔和至高無上。
敬酒茶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左手舉杯,右手無名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在喝酒時,藏族人民的約定風俗是:
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後再斟滿。往後,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乾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
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
敬語和稱謂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語,這種風氣拉薩人更為講究。在拉薩甚至整個**,每句話都有3種**,一是普通話,一是敬語,一是最敬語。無論名詞、動詞、形容詞都是這樣。
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語,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語,對地位懸殊的人用最敬語。不會敬語的人被認為缺少教養,而敬語用錯了,便會鬧出笑話。藏族人非常重視稱謂,稱謂不準確,往往被認為不懂禮貌。
在對方名字後面加一「拉」字,表示尊敬。例如稱格桑為「格桑拉」,扎西為「扎西拉」;教師稱為「格拉」,廚師稱為「瑪青拉」等等。
藏族人的誓言重盟誓是藏族人的傳統,《舊唐書?吐善傳》記載著吐善贊普盟誓的情況:「與其臣下一小盟,刑羊、狗、彌猴,先斬其足而殺之,繼裂其腸,而屠之,令巫者告於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雲:
「若心遷變,懷奸反覆,神明鑑之,同於羊?今日藏人仍然非常看重誓言。發誓分口誓、手誓兩種。
口誓用語言表達,手誓則以手勢或器物相輔助。在**,凡是結交朋友、證明自己的清白、決心保守祕密、決心遵守諾言、調解糾紛和表示忠於某一信念時常用發誓來表示。藏人口誓一般是:
「貢交鬆」憑三寶起誓;「喬日侖布」憑釋邊牟尼起誓;「布達拉官澤佐」請布達拉作證;「丹瑪澤佐」請保護神作證。
此外,還有憑地方神和依估神起誓的;有憑母親和兒女起誓的。這後一種誓言很重,因為是把自己的親人押在誓言上,如果背誓,等於害了自己至親的人。手勢則比較複雜,常常通過宗教儀式來實現,例如將經書頂在頭上發誓,跪在菩薩、本尊或活佛面前發誓等等。
藏族主要節日有哪些藏族的主要節日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
藏族主要節日有藏曆元旦 正月十 五 薩噶達瓦節等。藏曆為陰陽合曆,以 五行 指木 火 土 金 水 陰陽配合十二生屬系年,每60年一週,以陰火兔年 丁卯 為始年,月有大 小建,一般三年置閏 藏曆元旦是最重要的節日。藏曆正月十五,當地群眾有觀酥油花燈的習俗。4月15日紀念佛誕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藏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 參考 中國 事實與數字2008 補充 藏族是個多節日的民族,按藏曆計算,一年裡,大大小小的節日有一百多個,幾乎月月有節日,節日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包括了祭祀 農事 紀念 慶賀 社交遊樂等諸多專案。若將藏族數量眾多的節日分類,大致可劃分為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種,當然在許多傳統節日中也有部分...
有哪些藏族電影,關於西藏的電影有哪些
1,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 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 楊培 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 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2,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 是由浙江紅珊瑚影視股份 等出品的冒險劇情片,由趙...